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健康

【錯誤】網傳「肝內有癌,腳先知!5種異常(腳底紋路增多、腳底經常脫皮、腳部搔癢難耐、腳底發黃、腳掌發白)出現,多半是肝臟在求救」?

事實查核報告#1483

【錯誤】網傳「肝內有癌,腳先知!5種異常(腳底紋路增多、腳底經常脫皮、腳部搔癢難耐、腳底發黃、腳掌發白)出現,多半是肝臟在求救」?
發布日期/2022-01-28 14:11:56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28版】

一、醫師指出,肝臟疾病在皮膚表現症狀傾向是全身性的,不會只出現在腳底。傳言提到的症狀也可能來自其他疾病,因此無法透過傳言所述的腳部皮膚變化,來斷定是肝臟產生病變。

二、醫師指出,早期的慢性肝炎沒有症狀,而肝硬化後期常見症狀很多,包括黃疸、倦怠、食慾不振、腹水、下肢水腫、貧血、肝昏迷等。醫師建議民眾定期接受健檢,才能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影音平台流傳一段影片,標題宣稱:「肝內有癌,腳先知!5種“異常”出現,多半是肝臟在“求救” 」

影片內文宣稱,「在肝病科工作研究有30多年主任王愛國教授曾說,肝臟病變不少無跡可尋,身體會有徵兆出現,別再忽視,儘早檢查。」

影片再指出:「腳底紋路增多」、「腳底經常脫皮」、「腳部搔癢難耐」、「腳底發黃」、「腳掌發白」是肝臟出現病變的訊號。

截至本查核報告刊登,此影片已累積167萬觀看次數。此影片也在社群平台上流傳。


圖1:影音平台流傳影片擷圖


圖2:社群平台流傳影片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提及「在肝病科工作研究有30多年主任王愛國教授曾說,肝臟病變不少無跡可尋,身體會有徵兆出現」,王愛國是誰?

查核中心檢索衛生福利部的醫事人員查詢系統,搜尋「王愛國」,並未找到名為「王愛國」的醫事人員。

因此,傳言所稱「王愛國」,並非台灣的醫事人員。

爭議點二、「腳底紋路增多」、「腳底經常脫皮」、「腳部搔癢難耐」、「腳底發黃」、「腳掌發白」是否能作為肝臟出現病變的訊號?

(一)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內科部部長蘇銘堯指出,傳言提到的幾個皮膚症狀,只有「腳底變黃」可能跟肝病有關,也就是黃疸,其他症狀不一定跟肝臟有關。

(二)新光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孫灼基表示,傳言所述並非肝病的典型症狀。如果肝臟疾病在皮膚表現症狀,會是全身性的,不會只出現在腳底。例如肝病導致的水腫,可能水腫消了之後皮膚皺摺變多或脫皮,這是全身都會;又例如肝病導致黃疸,會使皮膚發黃;或是肝病導致貧血,會使皮膚蒼白,這也是全身性的,不只出現在腳底。

(三)陽明大學附設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郭政裕指出,肝臟疾病導致皮膚出現症狀,是全身性的症狀,不會侷限在腳底。所以傳言提到的幾個點,不適合作為肝臟出現病變的訊號。

郭政裕說,C型肝炎部分患者會有皮膚症狀,例如長皮疹、搔癢,這是因為產生「冷凝球蛋白血症」,也就是球蛋白在溫度低的時候凝結,沈積在身體的各個地方,包括皮膚、關節、腎臟,可能產生皮疹或搔癢。但一般來說這是全身性的症狀,不會只侷限在腳底。

(四)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高偉育指出,這五個變化無法作為肝臟疾病的症狀,其中搔癢、脫皮,可能肇因於皮膚疾病,例如黴菌感染、濕疹、皮膚過敏等。

高偉育說,肝病在皮膚表現的症狀不多。其中肝病導致的黃疸,會使全身皮膚變黃;肝硬化導致的貧血,會使皮膚變白。但皮膚變黃或是貧血,也可能來自其他疾病,因此不能從這些皮膚表現直接斷定是肝臟出問題。

綜合以上,肝臟疾病在皮膚表現症狀傾向是全身性的,不會只出現在腳底。而傳言提到的症狀也可能來自其他疾病,因此無法透過傳言所述的腳部皮膚變化,來斷定是肝臟產生病變。

爭議點三、若肝臟發生病變,會出現哪些症狀?

(一)蘇銘堯指出,肝臟發炎的症狀包括容易疲倦、食慾不振、出現黃疸,眼白、皮膚、尿液顏色變化;嚴重的肝硬化,可能會出現腹水、肝昏迷、血便,貧血導致臉色蒼白,或皮膚出現紅點、紅斑,稱為「蜘蛛肝」,或是食道、胃的靜脈曲張,腹部上有明顯的靜脈。另外像酒精性肝硬化,有些人出現「男性女乳症」,乳房變得比較明顯。

(二)孫灼基指出,一般民眾如果肝臟出問題,最常出現的是倦怠、食慾不振,胃口變差,這是肝臟發炎的第一個表現。如果肝臟疾病很嚴重,常見的症狀是黃疸,也就是皮膚變黃,但這個民眾可能不會察覺,通常民眾會察覺、最明顯的症狀是尿液變成茶色。另外就是眼白變黃,醫師可透過眼白變黃來判斷是不是黃疸。其他嚴重的表現,則包括下肢水腫、腹水。

(三)郭政裕指出,因為肝臟沒有神經,早期的慢性肝炎是沒有症狀的,台灣肝臟疾病最大宗的是B型炎、C型肝炎。後期的肝纖維化、肝硬化會有黃疸、倦怠、茶色尿,皮膚上有微血管擴張等症狀。黃疸的表現是全身皮膚變黃、出現茶色尿,醫師在患者身體比較白的地方如眼白、舌下處,會看得比較清楚。如果是急性肝炎,症狀包括倦怠、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發燒、右上腹痛等;如果是病毒感染,有時會有上呼吸道症狀,或是拉肚子。

(四)高偉育指出,通常是肝病晚期才會有明顯症狀,包括黃疸、疲累、食慾變差,或是肝硬化到晚期出現腹水、黃疸、肝昏迷,或是肝癌晚期患者會有體力變差、食慾變差、變瘦、腹部疼痛。

高偉育說,肝臟沒有神經,所以肝病早期是沒有症狀的,或是建議定期做健康檢查,透過抽血、超音波篩檢,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

綜合以上,早期的慢性肝炎沒有症狀,而肝硬化後期常見症狀則包括黃疸、倦怠、食慾不振、腹水、下肢水腫、貧血、肝昏迷等。醫師建議民眾定期接受健檢,才能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28 版】

一、醫師指出,肝臟疾病在皮膚表現症狀傾向是全身性的,不會只出現在腳底。傳言提到的症狀也可能來自其他疾病,因此無法透過傳言所述的腳部皮膚變化,來斷定是肝臟產生病變。

二、醫師指出,早期的慢性肝炎沒有症狀,而肝硬化後期常見症狀很多,包括黃疸、倦怠、食慾不振、腹水、下肢水腫、貧血、肝昏迷等。醫師建議民眾定期接受健檢,才能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醫事人員查詢系統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