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清潔用品裡還有太多的化學物質,皮膚是人的最大器官經由皮膚吸收了化學藥劑醫學名詞叫經皮毒!經皮毒的東西使用40分鐘後直接抵達子宮和內臟」?

【錯誤】網傳「清潔用品裡還有太多的化學物質,皮膚是人的最大器官經由皮膚吸收了化學藥劑醫學名詞叫經皮毒!經皮毒的東西使用40分鐘後直接抵達子宮和內臟」?

事實查核報告#1465
網傳「清潔用品裡還有太多的化學物質,皮膚是人的最大器官經由皮膚吸收了化學藥劑醫學名詞叫經皮毒!經皮毒的東西使用40分鐘後直接抵達子宮和內臟」?
發布日期/2022年1月25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25版】

一、傳言搭配的影片來自日本一電視台在2006年播出的電視節目,在節目中提出「經皮毒」一說的人並非專業醫護人員。

二、傳言以「經皮毒」暗示清潔用品內化學物質會透過皮膚吸收,使女性產生子宮肌瘤。但子宮肌瘤的成因很多,無法推論是清潔用品的化學成分導致。

三、皮膚科醫師指出,清潔用品無法經皮吸收,且台灣市售的身體清潔用品需符合主管機關的安全規範;且清潔用品使用時停留在肌膚上的時間很短,其含有的化學成分對皮膚的穿透力差,正常使用下不會出現過量導致毒性。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通訊軟體、社群平台流傳訊息宣稱:

「在日本,女性如果得子宮肌瘤,醫生不會馬上給她開藥治療,會建議她們回去換洗髮精沐浴乳,過半年再來複查,大多病情都會減至一半以上。

因為清潔用品裡還有太多的化學物質,皮膚是人的最大器官經由皮膚吸收了化學藥劑醫學名詞叫經皮毒!經皮毒的東西使用40分鐘後直接抵達子宮和內臟”,任何接觸皮膚的用品請選擇天然環保♻️安全的,非常重要!遠離石化產品的危害 ‼️ 日本經皮毒有關報導

可以傳給太太和女性友人看

您從浴室洗澡出來,浴室的清潔香味如果半個小時後,還是久久不散,勸您最好換掉吧!」

網傳影片是擷取自一個日本節目的片段,介紹「經皮毒」是「通過皮膚進入人體的毒素」,指稱沐浴用品中的化學物質會經由皮膚進入人體,影響健康。節目中有位家庭主婦自稱,某天身體不適,就醫發現是生殖系統出現病灶,她更換沐浴用品後病灶就獲得改善。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圖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引述的影片來源為何?提出「經皮毒」說法的人是誰?

日本事實查核推廣協會(FactCheck Initiative Japan,簡稱FIJ)協助查核中心檢索,在日本石鹼洗劑工業會網站2006年7月6日的紀錄中,查找到相關資訊。據其指出,網傳影片來自日本《朝日放送電視台》在2006年4月27日的晨間節目「おはよう朝日」,當時節目播出後引發日本相關產業的抗議,電視台因此刊登道歉啟事:

「節目內所描述的症狀與化學物質不具有因果關係一事,民眾正常使用日常生活用品並無關係一事,以及節目向觀眾傳達令人不安內容等問題,向觀眾表示歉意。」

FIJ也指出,在「おはよう朝日」中提出「經皮毒」一說的是時任帝京平成看護短期大學福祉學系助教授稻津教久,在日本出版過關於「經皮毒」相關書籍,但他並非專業的醫護人員。

查核中心檢索,根據帝京平成看護短期大學網站,此學校已在2016年關閉。

查核中心再檢索,在日本科學研究補助資料庫找到「稻津教久」的資料。據其指出,稻津教久在2015至2020年任職於帝京平成大藥學部教授,研究專業是藥學與看護學。

查核中心在帝京平成大學網站上找到由稻津教久授課的藥學部介紹影片,但檢視帝京平城大學的教師名單,並未有稻津教久。因此,稻津教久目前已不在帝京平成大學任教。

爭議點二、傳言宣稱「在日本,女性如果得子宮肌瘤,醫生不會馬上給她開藥治療,會建議她們回去換洗髮精沐浴乳,過半年再來複查,大多病情都會減至一半以上」,是否合理 ?

查核中心諮詢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家瑜、國泰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賴宗炫、陽明交通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陳美蓮

(一)賴宗炫表示,傳言的說法是刻意誘導清潔用品內可能有環境荷爾蒙,會刺激女性荷爾蒙而導致子宮肌瘤,但女性長子宮肌瘤並非全然是雌性荷爾蒙造成,且子宮肌瘤的成因目前尚未明確,原因可能也很多元,與基因、飲食等有關,不能以單一原因推斷。

賴宗炫說,確實有一些研究提到環境荷爾蒙與子宮肌瘤有相關性,但不能說就是有因果關係,傳言宣稱只要換清潔用品就可改善子宮肌瘤,應是業者刻意誤導的錯誤訊息。

賴宗炫表示,民眾常用、會接觸人體清潔用品,都有安全性相關規範,且上市需要經過把關,不可能存在過量毒性的問題。清潔用品的成分也不會經皮膚吸收,臨床使用的經皮吸收藥物都要經過特殊設計,才有可能透過皮膚吸收,傳言所述也不合常理。

(二)朱家瑜表示,清潔用品內的物質不會透過皮膚吸收進人體。傳言宣稱更換清潔用品可改善子宮肌瘤是無稽之談。

(三)陳美蓮說,保養品、清潔用品中的某些化學成分,可能具有環境荷爾蒙的效應,會干擾人體正常的荷爾蒙。例如有的化學成分會和女性的雌性荷爾蒙結合,干擾雌激素的分泌。但是這個干擾後續發生什麼效應,中間還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和接觸劑量、頻率也有關,不能直接推論「會導致子宮肌瘤」。

綜合以上,傳言是暗示清潔用品內可能有環境荷爾蒙,會使女性產生子宮肌瘤。但子宮肌瘤的成因很多,無法直接推論是清潔用品的化學成分導致。

爭議點三、傳言宣稱,「清潔用品裡有太多化學物質,會經過皮膚吸收,稱為經皮毒;經皮毒的東西使用40分鐘後直接抵達子宮和內臟」,是否屬實?

查核中心諮詢朱家瑜、陳美蓮、書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蔡長祐、臺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醫師楊振昌

(一)朱家瑜說,經皮吸收是一件困難的事,清潔用品無法透過皮膚吸收。目前臨床使用的止痛、麻醉藥貼片都要特殊設計,才能經皮吸收。常見的外用藥膏,如類固醇、抗生素藥膏,其分子必須小於500道耳吞(Dalton),才能被皮膚吸收。也因此使用類固醇藥膏必須小心,注意正確使用和塗抹範圍,因為錯誤使用可能造成大面積吸收。若清潔用品可能造成毒性,上市前也都會做經皮毒性測試確保安全。

朱家瑜說,坊間常有洗髮精、防曬油、香水、洗手乳等成分會經皮吸收導致毒性、致癌的傳言,但都是無稽之談。

(二)蔡長祐表示,有些藥品確實可能會「經皮吸收」,透過皮膚吸收達到療效,如類固醇藥膏,在正常使用下,不會出現過量導致毒性的問題。「經皮毒」的說法過於聳動。

蔡長祐說,毒性與劑量和接觸時間有關,如果化學物質過量、長時間使用,當然會有毒性的問題。但市面上、可用於身體的清潔用品,其包含的界面活性劑、香料等添加物,都有一定的限量規範,就是要避免經皮吸收的問題,且民眾如果依照產品的使用方式正確使用,就不會有過量致毒的問題。

蔡長祐也說,皮膚是人體第一道防衛屏障,在皮膚沒有破損、傷害下,外界物質難以入侵,且不管是洗髮精還是沐浴乳等清潔用品,停留在人體上的時間都很短,不會因此增加經皮吸收的風險。傳言宣稱化學物質會因此進到人體、達到子宮內臟,過於聳動、誇張,不宜如此宣稱。

(三)楊振昌指出,在毒理的試驗中,本來就有很多不同毒性,有的是吸入,有的是口服,有的是經過皮膚接觸。但通常會經過皮膚接觸、吸收的毒物,是有機溶劑或特定農藥;而清潔、沐浴用品裡含有的化學物質,對皮膚的穿透力較差,而且民眾一般在使用時,清潔劑、沐浴用品接觸肌膚的時間很短,沖洗乾淨後很少會殘留在肌膚上。因此一般來說,皮膚從這類清潔用品接觸到化學物質的劑量很低,造成中毒、慢性毒性的風險也很低。

(四)
陳美蓮說,環境荷爾蒙確實是需要注意的問題,但它會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和劑量與接觸頻率有關。人在正常的環境裡面,不至於接觸到高濃度的環境荷爾蒙,也不會短時間重複暴露到高濃度下,應不至於到所謂「毒性」的程度,民眾不用過度恐慌。

綜合以上,市面上可用於身體的清潔用品需經過安全規範,且使用時停留在肌膚上的時間很短,其含有的化學成分難以經皮吸收,正常使用下不會出現過量導致毒性。

爭議點四、台灣目前如何規範沐浴用品中的化學成分?

查核中心採訪食藥署,食藥署指出,有關沐浴乳、洗髮精產品的安全規範,訂定在《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

食藥署說明,沐浴乳或洗髮精必須適當添加一些特殊成分,以抑制微生物滋長,因為這些微生物可能對人體造成更嚴重的影響,所以勢必要添加一些特殊成分來維持產品的安全性。這些成分的含量,都是經過毒物、化妝品、藥品等專家召開會議,來決定衛生標準及容許量,所以是經由科學驗證,來確認適當含量。沐浴乳、洗髮精是使用在人體外的,對人體不至於有嚴重影響,民眾不需過度恐慌。

食藥署也提醒,民眾在使用這些沐浴用品、化粧品時,需注意保存期限與使用方法,盡量不要接觸到口腔、眼睛。又如果保存期限已超過,可能防腐劑效果下降,產品的風險就會上升。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1/25版】

一、傳言搭配的影片來自日本一電視台在2006年播出的電視節目,在節目中提出「經皮毒」一說的人並非專業醫護人員。

二、傳言以「經皮毒」暗示清潔用品內化學物質會透過皮膚吸收,使女性產生子宮肌瘤。但子宮肌瘤的成因很多,無法推論是清潔用品的化學成分導致。

三、皮膚科醫師指出,清潔用品無法經皮吸收,且台灣市售的身體清潔用品需符合主管機關的安全規範;且清潔用品使用時停留在肌膚上的時間很短,其含有的化學成分對皮膚的穿透力差,正常使用下不會出現過量導致毒性。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日本石鹼洗劑工業會

帝京平成看護短期大學

日本科學研究補助資料庫

帝京平成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