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瑞薩】菲律賓媒體與查核組織Rappler 披荊斬棘的得獎之路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瑞薩】菲律賓媒體與查核組織Rappler 披荊斬棘的得獎之路

記者何蕙安/報導

2021年12月10日,諾貝爾和平獎預計在挪威頒獎給菲律賓獨立新聞媒體與事實查核組織《Rappler》創辦人瑪麗亞.瑞薩(Maria Ressa)與和俄羅斯調查記者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表彰其對言論自由的努力與守護。

這次的獲獎,不只讓全球聚焦菲律賓新聞自由與人權的黑暗面,更是諾貝爾和平獎時隔86年來再次頒發給新聞前線工作者,對於勇敢追求真相的媒體記者與事實查核記者而言,意義重大。

以揭露政府與權貴貪腐聞名的《Rappler》,究竟是怎麼樣的新聞機構?為什麼會成為「追求真相」的代名詞?《Rappler》技術策略長潔瑪・曼多莎(Gemma Mendoza)今年11月底在參加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主辦的「2021亞洲事實查核專業論壇」上,娓娓講述了《Rappler》的故事。

曼多莎指出,《Rappler》的經營有三個重要支柱:「新聞學」、「科技與數據」、以及「社群」,其中「社群」又是《Rappler》在持續受到來自政府勢力的攻擊與打壓之下,成功存活下來的最大關鍵。

「《Rappler》的創辦人們試著回答一個重要問題:新聞學如何在公民參與的年代改變?我們可以如何利用民眾參與來實踐更遠大正面的目標?」曼多莎說。


圖1:菲律賓調查報導媒體和事實查核組織《Rappler》技術策略長潔瑪・曼多莎(Gemma Mendoza)/擷自亞洲論壇影片

專注調查報導 勇於嘗試新媒體

《Rappler》的前身是一個叫做「Move.PH」的臉書粉絲頁,在2011年成立。當時,社群媒體已經是菲律賓的主流,許多新聞編輯室紛紛加入社群媒體——過去14年,臉書都是菲律賓民眾花費時間最長的社群媒體,直到今天,100%的菲律賓民眾都有使用臉書。

「臉書就是菲律賓的『網路』。」瑞薩在在12月29日的哈佛大學座談上說。

《Rappler》最初就定位在獨立新聞與調查報導,吸納了2001年成立、獲獎無數的新聞組織《Newsbreak》。包括瑞薩在內的創辦人們認為,新聞業的作法勢必要隨著社群媒體的興起而改變,包括在民眾參與的空間進行,並藉著「公民參與」做新聞調查與深度報導,進而達到強化民主等目標。

另一方面,社群與科技的介入,也讓常因資金壓力而難以擴大規模的獨立媒體出現轉機。透過兩者的力量,記者也可能在獨立工作的同時,仍讓工作達到一定的規模與影響力。

科技與數據的力量

曼多莎指出,在科技方面,《Rappler》也勇於多方嘗試。他們看重多媒體的潛力,很早就探索與實驗如何使用多媒體做新聞,包括利用手機來追蹤並確保快速溝通新聞,還根據其所掌握的技術搭建了行動報導車。

「我們記者是菲律賓最早利用手機製作新聞的....以前很多事情都要用到昂貴的軟體,但現在都可以用軟體來取代。」曼多莎說,「我們的人資主管常常說,《Rappler》就像是一個遊樂場,我們在網路空間做了很多實驗。」

其中一個最有影響力的科技應用是「數據新聞」,現在已成為《Rappler》加強報導的工具,特別是在報導選舉新聞等重大事件的時刻。

曼多莎解釋,《Rappler》成立以來,已經經過多次選舉,他們嘗試解讀大量選舉相關數據,挖掘背後的真相,從中找出舞弊模式。2016年,他們披露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如何濫用臉書演算法、贏得總統大選。

2016年成轉捩點 事實查核部門成立

《Rappler》專注於調查報導,讓其聲名大噪的包括追蹤杜特蒂政府濫殺無辜的掃毒戰;日前揭露全球名人避稅的潘朵拉報告,也有《Rappler》的貢獻。

在事實查核界,《Rappler》也是知名的查核機構,但「事實查核」原先只是《Rappler》報導的一部分,而非重點——其誕生與《Rappler》和杜特蒂政府源於2016年、迄今仍不斷升溫的糾葛直接相關。

2016年,甫上任的總統的杜特蒂挾著超高人氣,展開鐵血掃毒,但這些掃毒行動欠缺司法透明、程序正義,甚至在沒有完全審判的情況下直接槍殺嫌疑犯、殃及無辜,目前已造成逾3萬人死亡。

瑞薩帶領《Rappler》調查與揭露杜特蒂掃毒戰的種種爭議,包括持續質疑反毒戰爭中的死亡數字、以及披露政府利用社群媒體的政治宣傳,但這些報導也因此讓瑞薩與《Rappler》身陷險境,屢屢被杜特蒂點名威脅,被具有政府背景的網軍散佈假訊息圍剿。

「2016年開始,我們發現網路上仇恨言論、網路霸凌與惡意不實訊息激增,所以我們開始搜集網路資訊,加強研究不實訊息,分析誰是這些行動背後的操盤手。」曼多莎說。

《Rappler》在當年成立獨立的查核團隊,並在隔年獲得國際事實查核聯盟(IFCN)的認證,目前也是臉書在菲律賓的兩家第三方事實查證合作夥伴之一。

面對排山倒海的不實訊息,《Rappler》不只查核與破解錯誤資訊,也持續發揮原有的調查報導的專長,追查與披露網路上的不實訊息行動與網絡,並積極與謠言主要傳播空間的社群平台合作,移除不實訊息。

作為事實查核工作的一環,《Rappler》也積極舉辦研討會與工作坊,與大眾分享事實查核的方法學與資訊素養,從新冠疫情爆發迄今已經有超過1萬人參加。現在,《Rappler》正在為2022年的總統大選準備,培訓更多守門員以偵測選舉不實訊息。

「推廣『批判性思維』,是事實查核運動中最重要的一環。」曼多莎說。

瑞薩與《Rappler》成為網軍的攻擊標的

在多數國家,事實查核組織主要在奮戰政治人物的謊言或是網路上的不實訊息,但瑞薩與《Rappler》面臨的有由總統親自帶頭、針對他們的假訊息與仇恨言論攻擊,且規模之大,令人咋舌。

在貼身採訪、紀錄瑞薩捍衛新聞與言論自由的紀錄片《A Thousand Cuts》中,瑞薩介紹了《Rappler》2016年所做的一個惡意不實訊息(Disinformation)網絡的調查報導,他們發現一個在攻擊、宣稱「記者腐敗貪污」的帳號,該帳號共有25個追蹤者,而這26個帳號全部都在追蹤彼此,且每一個都是虛假帳號。

「我們追蹤發現,這26個假帳號,可以影響到其他300萬個帳戶。」瑞薩在紀錄片裡說道。

光是瑞薩本人平均每小時就收到90多則恐嚇、仇恨訊息;可怕的是,在許多不實訊息網絡都連結到執政當局的背景下,她不曉得由政府指揮的警察是否能夠「保護」她。

在一個案例中,《Rappler》將其搜集的資訊操弄數據與臉書分享後,臉書展開調查並移除不實內容,並發現這些傳播不實訊息的粉絲專頁背後是菲律賓軍方。曼多莎形容,一些不實訊息網絡的作為基本上是在「竄改菲律賓的歷史」,捏造一些假網頁,取信於民眾。

披滿荊棘的10年榮譽徽章

再過一個月,2012年1月網站正式上線的《Rappler》,就要滿10歲了。就在10週年生日的前夕,《Rappler》共同創辦人之一瑞薩獲頒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可以說是對該獨立媒體的最大生日禮物與榮譽徽章——這個得之不易的徽章,是《Rappler》團隊一路披荊斬棘、堅持而來。

除了上述的仇恨言論攻擊,今年58歲的瑞薩,去年7月被馬尼拉法院判決最高六年有期徒刑的網絡毀謗罪成立。瑞薩當時在記者會上警告,該判決「不只是對菲律賓的媒體,而是對全世界的新聞自由都會造成影響」,鼓勵媒體工作者繼續努力,不要輕易屈服於政府強權。

一年多過去,該項網絡毀謗罪案仍在上訴中;目前瑞薩身上還背負了包括逃稅在內的七項犯罪指控,面臨長達數十年牢獄之災的威脅。


圖2:《Rappler》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瑪麗亞.瑞薩(Maria Ressa,照片下方中間戴口罩者)2020年6月15日被法院判決網路毀謗罪成立,轟動全球。她在判決出爐後舉行記者會。(Reuters/Eloisa Lopez)

不只瑞薩個人,多次被杜特蒂公開指稱是「假新聞媒體」的《Rappler》,同樣官司纏身,2018年更面臨被吊銷執照的重大危機。

曼多莎回憶,菲律賓證券交易委員裁決表示要撤銷《Rappler》的媒體證照,同一時間,他們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海量網路攻擊,一面倒的支持政府關閉《Rappler》。

直到今日,《Rappler》尚未脫離險境,還在上訴關於被撤照的決定。即使瑞薩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光環,在她與《Rappler》眼前的,仍是極為煎熬的多宗法律訴訟與危機。

瑞薩目前人在美國波士頓擔任哈佛大學蕭倫斯坦中心(Shorenstein Center​​)2021年秋季的訪問研究員,預計12月10日在挪威奧斯陸出席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菲律賓司法部一度反對瑞薩前往奧斯陸領獎,但最新消息是,菲律賓上訴法院12月3日允許瑞薩在12月8日與13日前往挪威。

《Rappler》背後最大的支撐力量:社群與民眾

當回首《Rappler》的十年發展,以及一次又一次從政治危機中茁壯成長,曼多莎將功勞全部歸功於「社群」。

曼多莎表示,《Rappler》有專門的團隊與公民團體及社群互動,這個社群不只用於支持《Rappler》的工作,也企圖為社會提供解決方案。例如菲律賓天災頻傳,《Rappler》不只是報導天災,也宣傳災害議題與科學知識,並且利用數據與技術,在天災發生的第一時間動員民眾行動。

「我們透過社群線上與線下的互動,逐漸發展出了一個支持系統,這群民眾參與者為我們挺身而出、幫助我們度過危機,包括財務危機。」曼多莎說。

《Rappler》持續審視「新聞學」、「科技與數據」、「社群」三大支柱,希望不只是存活,而且可以在網路空間茁壯。

「直到現在,都還有很多針對瑞薩與《Rappler》的法律訴訟。我們在對抗這個危機時也了解到,我們之所以能存活下來,都是因為我們經營社群的努力...我想這是《Rappler》的故事的最大啟發。」曼多莎說。


圖3: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1年11月16日在推特摘錄了曼多莎的這段演講談話,當晚,瑞薩在推特上轉推了這段話

 

《Rappler》與國際媒體組織持續在網路上推動「#HoldTheLine」(堅守底線)行動,呼籲對抗惡意不實訊息、以及對記者的攻擊。台灣事實查核基金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加入了聲援的行列。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獨家取得了瑞薩挺身捍衛新聞自由、對抗不實訊息的紀錄片《A Thousand Cuts》的台灣區電影播映權,將在12月11日舉辦全台首映會,並舉行讀者贈票活動。詳請請參見台灣事實查核中心IG貼文:https://reurl.cc/OkWvqv

推薦閱讀

【揭露血腥掃毒】菲律賓查核組織《Rappler》創辦人瑞薩被判罪 國際事實查核機構齊聲援

首頁代表主圖:《Rappler》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瑪麗亞.瑞薩(Maria Ressa)2021年10月9日攝於菲律賓。瑞薩與俄羅斯調查記者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因為勇於追求真實、挺身守護言論自由,共同獲頒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Reuters/Eloisa Lop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