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健康

【部分錯誤】網傳「憋了一泡尿,送了一條命…憋尿時間長,突然上廁所,鬆懈下來,腦神經亢奮,導致心律失常而猝死…(憋尿)極有可能會引起腦出血和急性心梗,導致猝死」?

事實查核報告#1340

【部分錯誤】網傳「憋了一泡尿,送了一條命…憋尿時間長,突然上廁所,鬆懈下來,腦神經亢奮,導致心律失常而猝死…(憋尿)極有可能會引起腦出血和急性心梗,導致猝死」?
發布日期/2021-11-22 04:18:27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1/22版】

一、醫師指出,長時間憋尿後突然解尿,可能會過度刺激副交感神經,使血壓短暫下降,有些人會出現心律不整,也可能因為血壓降低導致暫時性頭暈或暈厥。

二、醫師指出,憋尿不會導致猝死,也與中風、心肌梗塞無關,傳言說法無科學根據。

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背景

通訊軟體流傳一段影片,宣稱:

「憋了一泡尿,送了一條命,年齡40歲以上的注意了,快把醫生的忠告轉給所有人。

去年春節前夕,60歲的周大爺準備去外地和兒子團聚過年,不幸猝死在途中。醫生介紹,周大爺是因為憋尿時間長,突然上廁所,鬆懈下來,腦神經亢奮,導致心律失常而猝死。

無獨有偶,同樣是春節前,一位李奶奶在超市購物,因憋尿引發大面積腦出血,身旁扔下一車已經繳過費的年貨。只是憋了一泡尿,竟然丟了一條命。憋尿的嚴重性千萬要注意。醫生提醒,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血管問題的,在任何情況下一定不要憋尿,因為每一個後果都太嚴重。通常情況下,成年人每24小時產生的尿量,是1000到2000毫升,每天排尿4-5次,每次200-400毫升。而因種種原因,很多人有尿不解,這樣一憋,就是硬生生把一大包含有氮廢物、尿素、鹽的水,憋在膀胱裡,極有可能會引起腦出血和急性心梗,導致猝死。

即使倖存,也多留下中風不語、半身不遂的殘酷後遺症,或陷入植物人狀態。更可怕的是,關於中老年人憋尿的情況,有關專家特地做了一個調查,結果表明,夜間有尿不解,強忍到早上起床後,才上廁所老年人很多。10個老年人中,約有4-5個這樣做,真是太危險了。

快轉發給身邊的家人朋友,幫助他們避免危險。醫生建議,出門前可以先去一趟廁所,避免出門找不到衛生間,睡前喝點溫開水,半夜起來排尿之前,在床邊先做10秒,再站起來。上完廁所後再喝點溫開水,哪怕是濕潤下口腔,千萬不要怕夜尿而不喝水,平時也要適當多運動、多鍛鍊,讓心臟功能得到加強。

如果你看到這個視頻,請把醫生的忠告轉到所有群,讓大家都知道憋尿的危害。一份轉發、一份功德。你會獲得福報。」


圖1:通訊軟體流傳影片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宣稱「憋尿時間長,突然上廁所,鬆懈下來,腦神經亢奮,導致心律失常而猝死」,是否屬實?

(一)尹書田醫療財團法人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副院長洪峻澤表示,長時間憋尿後突然解放,可能會過度刺激副交感神經,可能產生短暫血壓下降,而產生暫時性頭暈、暈厥的症狀,但不會像傳言所稱會導致猝死。

洪峻澤說,人體憋尿的時候,交感神經會非常興奮;排尿的時候則是交感神經要放鬆、副交感神經要興奮,尿液才會排出。但過度憋尿狀態下排尿,可能因副交感神經作用下讓血管擴張,血壓會下降,就有可能產生頭暈、暈厥等暫時性的症狀,但不至於因此猝死。此種狀況較容易發生在男性身上。

洪峻澤表示,膀胱的容量約400c.c.,過度憋尿是指超過400c.c的狀態。最常發生憋尿狀態的情境是高速公路塞車,因此如果擔心發生憋尿後解尿會暈厥,可在解尿時扶著牆壁,或採取坐姿、不要站著解尿。如果站姿解尿後覺得頭暈,可先蹲下休息,血壓很快就會回穩。

(二)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嘉修指出,傳言所稱不精確,憋尿後需要用力解尿的時候,會使迷走神經反射異常,容易造成血管擴張、血壓降低,有些人的心跳變慢,就會出現心律不整的症狀。

張嘉修提醒,有些年長者有攝護腺肥大的症狀,解尿時需要很用力,這會導致迷走神經反射異常,容易造成血管擴張、血壓降低,導致心律不整,並因為血壓降低而使腦部缺氧,進而暈倒。

張嘉修說,如果是健康、沒有特別病症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暈倒,建議由身旁的人把患者的腳抬高,讓血壓盡快回復,通常患者可以自行恢復原本的心跳與血壓。但如果是年長者,或本身有心血管病史、中風病史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暈倒,會使腦部缺氧的時間維持更久,可能會有心臟衰竭、容易喘氣、意識混沌不清的情形,建議盡快送醫治療。

(三)台北慈濟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李名偉表示,其實無論是否憋尿,排尿的過程均會影響人體的自律神經,可能造成心跳血壓的變化,導致頭暈噁心等症狀,在極少數才會造成昏厥甚至心律不整。此情況在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較可能發生,避免用力小便可以減少發生的可能性。

綜合以上,長時間過度憋尿後排尿,可能因副交感神經作用導致低血壓,產生頭暈、昏倒等暫時性症狀,但不至於因此猝死,傳言宣稱過於誇張。

爭議點二、傳言宣稱「(憋尿)硬生生把一大包含有氮廢物、尿素、鹽的水,憋在膀胱裡,極有可能會引起腦出血和急性心梗,導致猝死」,是否屬實?

(一)張嘉修說,中風、心肌梗塞是血管阻塞所導致,但憋尿不會突然使血管被堵塞,因此憋尿不會引起腦出血或心肌梗塞。

(二)洪峻澤表示,傳言此說法無科學根據,純屬捏造。

(三)李名偉說,尿液裡含有身體的代謝廢物,但從膀胱黏膜再吸收回來的成分微乎其微,並不影響人體健康,因此不用擔心憋尿導致這些成分的吸收。

綜合以上,中風、心肌梗塞是血管阻塞所導致,但憋尿不會突然使血管被堵塞,因此憋尿不會引起腦出血或心肌梗塞。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1/22版】

一、醫師指出,長時間憋尿後突然解尿,可能會過度刺激副交感神經,使血壓短暫下降,有些人會出現心律不整,也可能因為血壓降低導致暫時性頭暈或暈厥。

二、醫師指出,憋尿不會導致猝死,也與中風、心肌梗塞無關,傳言說法無科學根據。

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補充資料

憋尿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李名偉表示,短期而言,憋尿容易使泌尿道感染,如膀胱、尿道、攝護腺的發炎,若憋得太漲,膀胱的收縮功能會下降,年長的男性容易尿不出來(尿滯留)。

長期憋尿則會導致膀胱功能永久變差,導致各種下泌尿道症狀。原就患有攝護腺肥大或容易泌尿道感染者更須小心。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