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錯誤】網傳「身體若出現這6個信號,表明你身體藏有血栓,血管阻塞!這個方法(多運動、多喝水、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預防血管堵塞」?
【部分錯誤】網傳「身體若出現這6個信號,表明你身體藏有血栓,血管阻塞!這個方法(多運動、多喝水、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預防血管堵塞」?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1/3版】
一、醫師指出,「血栓」是指血管堵塞影響循環,分成「靜脈血栓」和「動脈血栓」,可能引發多種併發症。
二、醫師指出,傳言提及的症狀雖可能與血栓有關,但也可能肇因於其他疾病,傳言宣稱有這6個症狀就是身體有血栓,並不正確。民眾若有不適,應就醫接受醫師專業判斷。
三、醫師指出,運動、多喝水有益健康,也有預防血栓的效果;但高密度脂蛋白是否能預防血栓,有待更多研究驗證。
因此,傳言提及的症狀雖然可能與血栓有關,但不代表有這些症狀體內就一定有血栓,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背景
通訊軟體流傳一篇內容農場網站文章,標題宣稱:
「安,身體若出現這6個信號,表明你身體藏有血栓,血管阻塞!這個方法預防血管堵塞!」
該篇文章宣稱:
「當人受傷時,身體就需要血液凝固聚集在傷口處幫助止血,這些凝塊出現在血管裡面時就叫做「血栓」。有時這種凝塊的出現會帶來一些問題,如出現在肺、心、腦等部位時往往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若血栓出現在肺部,那麼就會形成肺栓塞,會使肺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血液供應,不僅可能導致肺梗死,甚至還會有生命危險。
若血栓出現在心、腦等位置時,就會導致腦梗死、心梗死等問題。
所以通過身體出現的一些癥狀,及時發現身體的血栓,就可以迅速採取行動,避免進一步的嚴重後果!」
該篇文章也宣稱,血栓身體信號包括「局部皮膚髮紅髮熱」、「手或者腿出現腫脹」、「四肢出現疼痛」、「突發性胸痛胸悶、甚至心絞痛」、「非特異性肺部癥狀 --- 呼吸困難、咳嗽,咯血或血性痰」、「時常出現劇烈的頭暈頭痛,思維混亂」,文章並建議,預防血栓要採取以下幾點:「參加體育活動」、「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多喝水」。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圖2:內容農場網站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什麼是血栓?
查核中心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釗監、嘉義長庚腦血管暨一般神經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彥筑。
(一)張釗監指出,血栓大致分成「動脈血栓」、「靜脈血栓」。「靜脈血栓」容易因為久站、久坐而產生。如果血栓從下肢靜脈往心臟流動,進入肺動脈,會導致肺栓塞,可能因為氧氣交換不足而猝死。「動脈血栓」則是主動脈發生狹窄、阻塞。如果血栓產生在主動脈,就會造成心肌梗塞,如果血栓到腦部會造成腦中風、跑到眼睛會造成眼中風、跑到腎臟造成腎臟中風、跑到腳會造成跛足、腫脹。
(二)黃彥筑說,血栓分為靜脈栓塞和動脈栓塞。靜脈栓塞常見的是深部靜脈栓塞和肺栓塞。動脈血栓則包含冠狀動脈阻塞(冠狀動脈心臟病)、缺血性腦中風、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爭議點二、傳言宣稱身體若出現「局部皮膚發紅發熱」、「手或者腿出現腫脹」、「四肢出現疼痛」、「突發性胸痛胸悶、甚至心絞痛」、「呼吸困難、咳嗽,咯血或血性痰」、「時常出現劇烈的頭暈頭痛,思維混亂」這6個信號,表明身體藏有血栓、血管阻塞,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諮詢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洪惠風表示,傳言所提的6個信號確實可能與血栓有關,但是,如果身體出現這些症狀,未必是血栓所引起。因此傳言宣稱有這6個信號就是身體有血栓,是錯誤的論斷,也不合邏輯。舉例來說,四肢出現疼痛有可能是因為受傷、甚至也可能是橫紋肌溶解症或其他的肌肉、關節疾病,無法單以出現症狀就說身體藏有血栓。
(二)黃彥筑說,傳言以身體出現6個信號就說體內藏有血栓,是過度武斷的推論,這些症狀與許多疾病都有關係,因此並不是有這些症狀就一定是血栓造成。
黃彥筑說,肺栓塞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咳嗽、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以及胸痛暈眩等症狀;病情嚴重時,可能會產生不明原因的肺水腫,血壓下降甚至突發性昏迷。大致於傳言提到的呼吸困難、咳嗽吻合。
另外,腦深靜脈及靜脈竇血栓最常見也通常最早出現的症狀是頭痛,且合併有噁心、嘔吐,或是併發局部或全身性的癲癇,也可能會出現局部神經學缺陷,包括運動或感覺缺損、失語症、或視覺障礙等。
至於動脈栓塞,心肌梗塞所表現的症狀可以從最輕微的亳無症狀,到較常見的胸悶、胸痛(俗稱心絞痛)、氣喘、心跳加速、頭暈、冒冷汗,甚至於心肌梗塞造成猝死。急性動脈阻塞主要有五個徵兆:疼痛、麻木、感覺異常、脈搏消失、蒼白。
黃彥筑提醒,傳言提到的症狀多出現在其他疾病,而非血栓導致,因此出現相關症狀,還是應該就醫,由醫師判斷比較準確。
(三)張釗監說,靜脈血栓一般會造成四肢末端的皮膚瘀青,或造成雙腳浮腫,產生紅腫熱痛的症狀。
張釗監說,如果動脈血栓引起心肌梗塞,或是靜脈血栓引起肺栓塞,是有可能引起胸痛、胸悶的症狀。肺栓塞也確實可能引起呼吸困難、咳嗽、咳血的症狀。如果動脈血栓引起腦中風,也可能出現劇烈頭痛頭暈、思維混亂。
張釗監補充,傳言提到的症狀雖然可能是血栓的症狀,但這些症狀也可能來自其他疾病,不能代表有以上症狀就一定是血栓。通常是病人感到身體不適,例如胸痛或下肢腫脹等,就醫接受檢查後,才確認是血栓。因此提醒民眾若有身體不適,應就醫接受醫師專業判斷。
綜合以上,傳言提及的症狀雖可能與血栓有關,但也可能肇因於其他疾病,不代表有這些症狀就一定是血栓。民眾若有不適,應就醫接受醫師專業判斷。
爭議點三、傳言宣稱「參加體育活動」、「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多喝水」可預防血栓,是否屬實?
(一)黃彥筑表示,久坐不動是靜脈血栓的風險因子,因為若要預防靜脈血栓,適當活動確實會有幫助。至於動脈血栓,大部分都是動脈硬化導致的心血管疾病,根據過去研究已知,持之以恆且達到一定強度的運動可以下降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整體來說,規律運動是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黃彥筑說,適量補充水分對新陳代謝、血液循環和增加腦部灌流量都有正向的幫忙,用淺白的話說是讓血液不要過於濃稠,自然也會降低血液滯留或發炎而形成血栓的風險。
至於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黃彥筑表示,在過去的世代研究發現,低密度脂蛋白比較高的人,腦中風、心肌梗塞、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風險較高;當低密度脂蛋白降下來,心血管風險就會大幅下降。世代研究也發現,高密度脂蛋白高的病人比較不會有心血管疾病,因此認為高密度脂蛋白有保護功能,過去認為是好的膽固醇。
不過,黃彥筑表示,後來有研究試圖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驗證是否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但無法得到顯著的意義。因此,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重要的是要控制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如控制高血壓和糖尿病、降低低密度膽固醇、戒菸、調整飲食和生活作息、適當的運動等。
(二)張釗監說,多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多喝水可以讓血液不要太濃稠。而「高密度脂蛋白」的就是高密度膽固醇,它在血管裡具有清道夫的角色,讓血管不容易栓塞。但要提升體內的高密度膽固醇,比較建議透過多運動讓人體自行產生。
張釗監提醒,心臟衰竭患者不能喝太多水,以免造成心臟負擔。
綜合以上,運動、多喝水有益健康,也有預防血栓的效果;高密度脂蛋白是否能預防血栓,有待更多研究驗證。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11/3 版】
一、醫師指出,「血栓」是指血管堵塞影響循環,分成「靜脈血栓」和「動脈血栓」,可能引發多種併發症。
二、醫師指出,傳言提及的症狀雖可能與血栓有關,但也可能肇因於其他疾病,傳言宣稱有這6個症狀就是身體有血栓,並不正確。民眾若有不適,應就醫接受醫師專業判斷。
三、醫師指出,運動、多喝水有益健康,也有預防血栓的效果;但高密度脂蛋白是否能預防血栓,有待更多研究驗證。
因此,傳言提及的症狀雖然可能與血栓有關,但不代表有這些症狀體內就一定有血栓,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補充資料
什麼是血栓?
(一)查核中心諮詢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釗監指出,人體的血液碰到某些狀況,例如血管內皮受傷,或是久站、久坐使血液凝固,或是有特殊體質的人,會產生血塊塞住血管。另外,像是癌症也會引起血栓,例如婦科的癌症,腫瘤長在骨盆腔,壓迫到靜脈,久而久之形成血栓。上半身的癌症如肺癌、乳癌,如果腫瘤長得夠大,壓迫到靜脈,也可能產生血栓。
張釗監說,血栓大致分成「動脈血栓」、「靜脈血栓」,「靜脈血栓」容易因為久站、久坐而產生。如果血栓從下肢靜脈往心臟流動,進入肺動脈,會導致肺栓塞,可能因為氧氣交換不足而猝死。「動脈血栓」則是主動脈發生狹窄、阻塞。如果血栓產生在主動脈,就會造成心肌梗塞,如果血栓到腦部會造成腦中風、跑到眼睛會造成眼中風、跑到腎臟造成腎臟中風、跑到腳會造成跛足、腫脹。
(二)嘉義長庚腦血管暨一般神經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彥筑說,血栓分為靜脈栓塞和動脈栓塞。靜脈栓塞常見的是深部靜脈栓塞和肺栓塞。深部靜脈栓塞是指深部靜脈的血液回流不良產生患肢腫脹等症狀,此疾病較常發生在下肢,患肢會出現腫脹、疼痛及發熱等,行走時加重。有些深部靜脈栓塞在開始形成時並沒有症狀,有些則是嚴重時因為腫脹太厲害可能引起動脈血液循環受阻,深部靜脈栓塞也可能造成致命性的併發症如肺栓塞。
肺栓塞的起因為肺部血管被空氣、液體或是固體產生的血栓阻塞,導致供應肺部氧氣的血流受到阻斷,進而產生患者缺氧的疾病。最常見的是血栓引起的肺栓塞,尤其以下肢靜脈血栓為主要來源;一旦下肢靜脈血栓剝落,剝落的血栓隨著血流進入肺動脈,就可能產生急性或慢性肺部栓塞的症狀。另外還有比較少見的腦深靜脈及靜脈竇血栓,風險因子包含感染、外傷、懷孕、發炎、血液疾病、自體免疫疾病、脫水和口服避孕藥等,或有些是因為先天異常的靜脈造成的疾病。
至於動脈血栓,黃彥筑表示,動脈阻塞包含冠狀動脈阻塞(冠狀動脈心臟病)、缺血性腦中風、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當冠狀動脈發生狹窄、阻塞,心臟就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及養份,即為缺血性心臟病或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如冠狀動脈突然阻塞,造成心臟肌肉會壞死,這種狀況稱為急性心肌梗塞。
缺血性腦中風主要為腦部的動脈阻塞,常見原因包含大動脈粥狀動脈硬化、小血管阻塞、心源性血栓等,進而造成腦細胞壞死且出現神經學症狀。至於周邊動脈阻塞疾病,造成的原因通常是因為動脈粥樣硬化或一些發炎反應過程逐漸導致動脈血管的狹窄,其他可能是從遠端來的急性血栓掉落導致的急性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