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錯誤】網傳「防止失智症,多說話可能是唯一的方式...不愛說話的老人得老年痴呆症可能性大...老年痴呆症目前沒有方法治療」?

【部分錯誤】網傳「防止失智症,多說話可能是唯一的方式...不愛說話的老人得老年痴呆症可能性大...老年痴呆症目前沒有方法治療」?

事實查核報告#1170
網傳「防止失智症,多說話可能是唯一的方式...不愛說話的老人得老年痴呆症可能性大...老年痴呆症目前沒有方法治療」?
發布日期/2021年8月22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8/22版】

一、專家表示,失智症種類及成因不同,且有多種危險因子,傳言指稱的「說話是唯一的預防方式」並不準確,且容易忽略其他危險因子的可能。

二、專家表示,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包括少動腦、缺乏運動、三高、聽力缺損、年齡高、遺傳、若能控制好失智症的危險因子,確實可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三、專家表示,傳言指稱「不愛說話的老人得失智症的可能性大」並未有足夠科學證據,失智症成因及種類複雜,不能僅用「說不說話」來判斷因果及風險。

四、專家提醒,失智症是漸進式不可逆的病症,若出現相關的認知障礙、記憶力衰退等症狀,應及早就醫診斷。

傳言過度推論「說話是唯一的失智症預防方式」,且「不愛說話」並不等於容易得失智症。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背景

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指稱:

「老年人必須多說話!

年紀大了一定要多說話因為防止老年痴呆目前沒有什麼方法,多說話可能是唯一的方式。老年人多說話起碼有三大好處,

第一,

因為說話會活躍大腦,保持思維敏捷,因為語言和思維是互相溝通的,尤其快速說話自然鍛鍊了思維的快速反映同時也增強了記憶力。不愛說話的老人得老年痴呆症可能性大。一些退下來的人因為不說話了反而容易得老年痴呆症。

第二,

說話能夠釋放許多心理意願,排出心理疾病減少壓力。經常說有話不說,埋在心裡,憋壞了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能讓父母多嘮叨是個好事。

第三,

說話能夠鍛鍊活躍臉部肌肉,同時鍛鍊咽喉器官甚至肺活量可以減少眼耳衰退,減輕花眼耳聾等等隱患。

綜上所述,年紀大了盡量多說話,能夠和人們交往,多多說話是目前防止老年痴呆症的唯一方式,因為老年痴呆症是目前對老年人最可怕的疾病,還沒有什麼方法治療。不但失去所有記憶,沒有任何思想,甚至不認識家人成為別人的負擔,整個一個活死人。

但願醫學發展能夠解決這難題。所以所有的朋友們盡量讓你們的父母多說話吧,不要嫌老年人嘮叨,這也是種孝心。」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指出,「防止老年痴呆目前沒有什麼方法,多說話可能是唯一的方式,1. 活躍大腦,不愛說話的老人得老年痴呆症可能性大。2. 說話能夠釋放許多心理意願,排出心理疾病減少壓力。3. 第三,說話能夠鍛鍊活躍臉部肌肉」,是否屬實?失智症是否有預防的方法?

(一)查核中心採訪國泰醫院神經內科醫生廖品雯。她說,根據過去研究,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包括少動腦、缺乏運動、三高、聽力缺損、年齡高、遺傳等。因此,若能積極性地主動學習新知、多運動、維持正常睡眠、避免三高等。保持身心健康,控制好失智症的危險因子,確實可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廖品雯表示,傳言指稱「說話是預防失智的唯一方法」並不精準,因為失智症有多個危險因子,如果只聚焦在說話、動腦,可能會忽略其他因子。且每個人個性不同,能促進大腦活動的方式也不不相同,若是逼迫比較不愛說話的人說話,反而可能會造成他們的壓力,造成反效果。

(二)查核中心採訪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醫生陳龍。他表示,失智症的成因很多,所以預防的方式很多種。如果是退化性、血管性的失智症,最重要的還是控制三高、運動、維持健康愉快的身心、多建立社交活動、主動學習、促進大腦思考。

陳龍表示,傳言指稱的「說話是唯一的預防方式」並不準確,因為說話是很籠統的概念,重點是「說話」要能促進大腦活絡,才較有幫助。此外,「不愛說話的老人得失智症的可能性大」是錯誤的描述,因為失智症成因複雜,不能僅用「說不說話」來判斷因果及風險。

(三)查核中心採訪亞東醫院精神科主任潘怡如。她表示,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很多,像是三高、肥胖等,首先應該是維持好健康的身體狀態。傳言指稱的「說話是唯一的預防方式」過於模糊。通常會鼓勵民眾,若要預防失智症,除了保持身體健康外,也鼓勵民眾終身學習,建立人際交友圈,或是學習新知,促進大腦活絡。當然,進行學習活動時,就自然有說話的機會,但重點應該擺在讓大腦活絡、思考。

潘怡如表示,傳言指稱「說話才能排解心理疾病減少壓力」,其實每個人排解壓力的方式不同,且「不說話」並不代表一定會有心理疾病,如民眾常有「少話的人就是得憂鬱症」的誤解,其實臨床上也有多話的人罹患憂鬱症。此外,傳言說的「不愛說話的老人得失智症的可能性大」並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

潘怡如表示,建議民眾在觀察家屬的症狀時,應該注意的是有沒有突然的行為變化,像是突然行為變得古怪,本來可能是多話的人,變得不常說話。

爭議點二、傳言稱「老年痴呆症是目前對老年人最可怕的疾病,還沒有什麼方法治療」,是否屬實?失智症是否有治療方法?

(一)廖品雯說,失智症是一種漸進式的病症,並不是突發的症狀,因此,在病程的變化上,是慢且不可逆的。因此,及早的預防更勝於罹病後的治療。

廖品雯說,腦部的病理變化其實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出現,因此,會建議預防失智症要趁早做,根據過去研究,40歲以後,若能加強維持身心健康,例如肌耐力的訓練、注意飲食、三高,能更有效的預防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二)陳龍說,若已經確定罹患了失智症,其實並沒有可以治癒的藥物。失智症是漸進式病症,症狀只會愈來愈惡化且不可逆,現在醫學上的藥物、生活上維持身心健康、運動、控制三高,其實都只能延緩惡化,並無法治癒失智症。

陳龍說,根據臨床經驗,通常來門診就醫的失智症患者,多是病情已經較為嚴重的時期。因此,如何及早發現更重要。民眾一般會將「老化」跟「失智症」的症狀搞混,而耽誤失智症的診斷。以記憶力來說,若僅是一般老化,可能突然忘記某事,但事後或提醒之後,就會想起來;如果是失智症患者,可能就會完全沒辦法想起來。

陳龍舉例,像是健忘的長者可能會忘記吃飯吃了什麼,但提醒他一下,可能就會想起來;若是失智症患者,可能會連吃飯這件事都忘記。然而,這只是其中一個案例,並不一定每個患者的症狀會都相同,原則上,當家人若出現與平常生活不同的行為模式,就要注意,盡早至醫院就醫。

爭議點三、失智症有那些症狀?有哪些種類?

(一)廖品雯說,失智症(Dementia)其實不是單一疾病,而是一群症候群,典型的症狀是記憶力減退,還有其他認知功能退化,像是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症狀的嚴重程度隨時間進化變嚴重,最嚴重將會影響生活自理。

廖品雯說,在失智症的分類上,大致分為幾類:退化性、血管性、特殊因素。退化性失智症最常見的就是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如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造成智力減退。另外,其他像是電解質不夠、水腦症、腦部外傷也會造成失智症。

(二)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龍說,目前最常見的失智症有退化性失智症,如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像是中風患者造成的失智症。現在因為腦中風患者的存活率高,所以此類的失智症患者近年來比率相當高。另外也有甲狀腺功能低下、電解質不平衡等引起的失智症;感染梅毒、愛滋病毒導致的失智症。也有混合性的失智症,像是同時有阿茲海默,再加上血管性的失智症。

陳龍表示,常見的失智症症狀是記憶力衰退及認知功能障礙,如語言表達、方向感 、計算能力、生活能力失常、個性改變等。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8/22版】

一、專家表示,失智症種類及成因不同,且有多種危險因子,傳言指稱的「說話是唯一的預防方式」並不準確,且容易忽略其他危險因子的可能。

二、專家表示,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包括少動腦、缺乏運動、三高、聽力缺損、年齡高、遺傳、若能控制好失智症的危險因子,確實可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三、專家表示,傳言指稱「不愛說話的老人得失智症的可能性大」並未有足夠科學證據,失智症成因及種類複雜,不能僅用「說不說話」來判斷因果及風險。

四、專家提醒,失智症是漸進式不可逆的病症,若出現相關的認知障礙、記憶力衰退等症狀,應及早就醫診斷。

傳言過度推論「說話是唯一的失智症預防方式」,且「不愛說話」並不等於容易得失智症。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