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錯誤】網傳「踮腳尖的好處~自律神經歸零,增加免疫力、加強消化與解毒、排洩系統,安神定心,解除睡眠障礙與失眠,平衡心率不整,能減重強身」?

【部分錯誤】網傳「踮腳尖的好處~自律神經歸零,增加免疫力、加強消化與解毒、排洩系統,安神定心,解除睡眠障礙與失眠,平衡心率不整,能減重強身」?

事實查核報告#1122
網傳「踮腳尖的好處~自律神經歸零,增加免疫力、加強消化與解毒、排洩系統,安神定心,解除睡眠障礙與失眠,平衡心率不整,能減重強身」?
發布日期/2021年7月26日

經查:

一、醫師指出,踮腳尖的動作會讓腓腸肌收縮,能促進下肢血液回流,也有增強腳踝穩定、增強小腿肌力,幫助肌肉協調等功能,但沒有「幫助自律神經歸零」、「平衡心率不整」等作用。

二、醫師指出,目前醫學沒有證據支持「踮腳尖可以解除睡眠障礙與失眠」,且失眠是多重因素造成,每個人的狀況不同,單一方法無法適用於每一個人。

三、醫師指出,運動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如果將踮腳尖視為一種運動,則踮腳尖可能有運動的好處。但踮腳尖運動強度低,如果僅踮腳尖,能得到多少運動的好處,仍有待證實。「減重」牽涉飲食控制與提升基礎代謝,也無法僅靠踮腳尖達成。

四、醫師指出,傳言提及踮腳尖有「增加免疫力、加強消化與解毒、排泄系統」等作用,是混合中西醫理論,過度衍伸、簡化、誇大。

五、專家建議,可將踮腳尖運動作為中老年人身體保健運動的一環,但對於年輕族群來說,只做踮腳尖運動的強度不夠,建議年輕人進行強度較大的運動。

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與通訊群組流傳一則訊息,稱:

「踮腳尖的好處~

讓腦神經像電腦ㄧ樣👉可以歸零。

1.自律神經歸零👉解除身體器官的失調。

2.刺激腳底的湧泉穴👉排除體內陰濕.補陽氣。

3.增加免疫力、加強消化與解毒.排洩系統。

4.增加腳踝與小腿肌腱力.讓生活更美麗。

5.安神定心、平衡身心。

6.解除睡眠障礙.與失眠。

7.平衡心率不整,等心血管問題。

8.配合深呼吸,促使減重與強身。

9.加入微踮腳尖式的原地超慢跑.加速恢復身體機能的正常。

10.腿.腳有力、健康更有利。」

傳言同時搭配一支影片「世界上最簡單的防中風防痴呆降血糖的動作竟然是...踮腳」。此傳言文字版有時也會單獨流傳。


圖1: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影片宣稱「踮腳尖可防中風、防痴呆、降血糖」,是否屬實?

查核中心在編號8號查核報告中查證網傳影片。

專家指出,罹患中風、癡呆、糖尿病有很多原因,「久坐不動」便是中風、痴呆、糖尿病的其中一個危險因子;「踮腳」是眾多有益健康的眾多運動方法之一,不過,就算「踮腳」本身是有益健康的運動,「踮腳」與「預防中風、癡呆、糖尿病」的關聯性不足,網傳影片的宣稱為誇大不實。

爭議點二、傳言宣稱「踮腳尖可以讓自律神經歸零,解除身體器官的失調」、「增加免疫力、加強消化與解毒、排洩系統」、「平衡心率不整,等心血管問題」,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採訪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傷科主任張尚智。張尚智表示,傳言的說法似是而非,並沒有臨床資料可證實踮腳尖有「讓自律神經歸零,解除身體器官的失調」、「增加免疫力、加強消化與解毒、排泄系統」、「平衡心率不整、改善心血管問題」等效果。

張尚智說明,傳言的宣稱,可能是認為踮腳尖運動可促進骨鈣蛋白(osteocalcin)分泌,或是以民俗足底按摩中的概念刺激腦下垂體位置,來達到上述目的;依目前研究認為,運動可以降低血糖、促進腦部活化,但前述的相關研究,所指的運動多以高度間歇性運動或綜合體力活動,如有氧運動、肌肉強化運動、柔韌性運動和促進健康的平衡活動為主,均無證據顯示只使用踮腳尖單項運動即可促進骨鈣蛋白分泌。

(二)查核中心採訪長庚中醫針傷科醫師曾珠堯。曾珠堯表示,傳言的說法似是而非,對錯摻雜。首先,自律神經包括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尚無文獻或醫學生理書提出讓自律神經歸零的方法,此說法可能是為了吸引閱讀的誇飾說法。

至於「增加免疫力、加強消化與解毒、排泄系統」,如果以中醫理論來看,踮腳尖動作能刺激足底的腎經、肝經與脾經,刺激腎經可使腎氣充足,後人會將腎氣功能衍伸稱為免疫力,但其實古籍中沒有免疫力一詞;刺激肝經可增加疏洩的中醫生理功能,而「解毒」則是現代醫學中「肝」的生理功能,與「肝經」功能有落差,因此傳言稱踮腳尖能解毒,應為將中醫套現代醫學、並加以簡化的說法。

至於刺激脾經,可改善脾胃功能,衍伸為現代用語為可加強消化功能。整體來說,傳言的敘述混合了中西醫論述,雖然部分正確,但過度簡化。

曾珠堯進一步說明,肌肉運動能幫助血液回流、促進心血管功能,然而,踮腳尖的動作雖然會讓腓腸肌收縮,而僅此單一動作,對於心血管功能的改善很有限。心率不整是一種心血管疾病,無法靠單一運動治療,應諮詢專業醫師並做正確的衛教。

爭議點三、傳言宣稱「踮腳尖可以刺激腳底的湧泉穴,排除體內陰濕、補陽氣」,是否屬實?

(一)曾珠堯表示,傳言的敘述以中醫觀點來說是合理的,腎經是從腳的拇指開始,經腳底湧泉穴,再到腳踝,而腎主水,腎製造尿液,主導水份代謝,刺激腎經上的穴位確實可以幫助調節體內水份;以中醫的觀點來說,腎的生理功能正常,就能使陽氣足夠,因此「踮腳尖可排除體內陰濕、補陽氣」是合理的說法。

(二)張尚智表示,踮腳尖運動無法直接刺激到湧泉穴,如果對象是老人、久坐族、有靜脈栓篩者,踮腳尖可以幫助腓腸肌和比目魚肌收縮,促進下肢血液回流,以避免水腫,但效果有限,建議踮腳尖加上背屈(勾腳尖)動作,讓下肢伸展,血液循環會更好。

至於傳言提到「排體內陰濕、補陽氣」,雖然前述動作有助於下肢血液循環,但只靠單純踮腳尖的效果有限。因此建議加入其它運動項目,並持之以恆,才能減緩肌力退化或生理失能。

爭議點四、傳言宣稱「踮腳尖可安神定心、平衡身心、解除睡眠障礙與失眠」,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採訪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周秉萱。周秉萱表示,或許有些人依傳言的說法可以改善失眠,但目前醫學上沒有證據支持「踮腳尖可以解除睡眠障礙與失眠」這樣的說法。此外,失眠是多重因素造成的,且每個人的狀況不同,單一方法無法適用於每一個人。

周秉萱說明,失眠是一種症狀,但不是疾病,影響睡眠的因素包括情緒、壓力、疾病產生的病痛等,也有人是心理疾病影響睡眠。由於每個人失眠的情境不同,其背後的因素值得探究,當民眾因失眠而求診,醫生會從各面向探究可能的原因,再找出適合個人的方法。

(二)張尚智說,對老人、久坐族等族群來說,踮腳尖也是一種運動,而運動能幫助緩解情緒,減少焦慮抑鬱情況,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踮腳尖確實可安神定心,但比起其它運動,單純使用踮腳尖運動所能得到多少幫助,則有待研究證實。

(三)曾珠堯表示,任何運動都可以舒緩精神問題,如果把踮腳尖視為能達到運動效果的活動,確實可能穩定身心狀態,但是踮腳尖的強度低,且為單一部位的肌肉收縮,很難達到傳言宣稱的效果。

曾珠堯同時指出,而傳言提到的睡眠障礙與失眠,其背後原因很多,應找出根本原因,無法單靠踮腳尖解除睡眠障礙與失眠。

爭議點五、傳言宣稱「踮腳尖可以增加腳踝與小腿肌腱力,配合深呼吸,促使減重與強身」、「加入微踮腳尖式的原地超慢跑,加速恢復身體機能的正常」,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採訪林口長庚醫院復健部部長裴育晟,他說明,踮腳尖的動作稱為「踝部蹠屈」,能做這個動作時,小腿肌肉會收縮。有人將小腿比喻成人體的第二個心臟,其理由是因為,重力會讓血液留在下肢,而需要小腿與大腿的收縮力量幫助血液回流至心臟。

裴育晟進一步分析,傳言宣稱,有些與小腿肌肉力量或是血液回流有關,即是正確,例如踮腳尖確實能增加腳踝與小腿肌腱力,也能改善心血管問題,而維持腳部健康也能有助於維持生活品質。

裴育晟說,任何一個肌肉的合理訓練,對人體都是有益處的,而腳踝是特別容易被忽略的一環,因此可將踮腳尖運動作為中、老年人身體保健運動的一環,但也不是只做踮腳尖這項運動,也要搭配其它訓練才能更完整地促進身體健康。建議老年人可扶著一張重而穩固的椅子,踮起腳尖10秒鐘後再放下,來回十次。

裴育晟說,而對於年輕族群來說,只做踮腳尖運動的強度不夠,建議年輕人進行強度較大的運動。

(二)曾珠堯說,踮腳尖確實能增強腳踝穩定、增強小腿肌力,幫助肌肉協調,但是減重不能只靠單一部位的肌肉收縮,且減重牽涉飲食控制與提升基礎代謝,因此傳言的說「踮腳尖能減重」,並不正確。

曾珠堯表示,至於原地超慢跑,如果能達到一定強度與心率,是有可能改善體健康,但傳言並沒有說清楚「身體機能」的定義,只能說其過度誇大。

(三)張尚智表示,傳言說「踮腳尖可以增加腳踝與小腿肌腱力」,這句屬實,但「配合深呼吸可促使減重與強身」,並不是踮腳尖能達成。不過對老年族群來說,踮腳尖是相對安全、幫助促進協調性的活動方式,建議老人在做踮腳尖動作時,可扶著椅子,更為安全。

至於傳言提到「原地超慢跑可加速恢復身體機能正常」,張尚智表示,原地超慢跑其實是很累的運動,可能可以增加活動度、增加肌力、促進平衡感,不過「加速恢復身體機能的正常」的說法太籠統,不清楚其所指的身體機能為何。

結論

一、醫師指出,踮腳尖的動作會讓腓腸肌收縮,能促進下肢血液回流,也有增強腳踝穩定、增強小腿肌力,幫助肌肉協調等功能,但沒有「幫助自律神經歸零」、「平衡心率不整」等作用。

二、醫師指出,目前醫學沒有證據支持「踮腳尖可以解除睡眠障礙與失眠」,且失眠是多重因素造成,每個人的狀況不同,單一方法無法適用於每一個人。

三、醫師指出,運動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如果將踮腳尖視為一種運動,則踮腳尖可能有運動的好處,但踮腳尖運動強度低,如果僅踮腳尖,能得到多少運動的好處,仍有待證實。「減重」牽涉飲食控制與提升基礎代謝,也無法僅靠踮腳尖達成。

四、醫師指出,傳言提及踮腳尖「增加免疫力、加強消化與解毒、排泄系統」等作用,是混合中西醫理論,過度衍伸、簡化、誇大。

五、專家建議,可將踮腳尖運動作為中老年人身體保健運動的一環,但對於年輕族群來說,只做踮腳尖運動的強度不夠,建議年輕人進行強度較大的運動。

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