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接種mRNA疫苗加強疾病發生可能性,還會變轉基因生物體」?
【錯誤】網傳「接種mRNA疫苗加強疾病發生可能性,還會變轉基因生物體」?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7/12版】
一、網傳影片的主角為都柏林大學教授多洛雷斯・卡希爾(Dolores Cahill ),她曾因宣稱「戴口罩會降低智商,易受政府操控」等言論遭致批評。
二、專家指出,mRNA疫苗不會進到人體細胞核,不會改造基因。
三、專家指出,疫苗若設計不當可能產生抗體依賴性增強(ADE)的風險,但mRNA疫苗有顧慮此風險而有特殊設計,目前的科學證據尚未顯示出有ADE風險。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背景
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近期流傳訊息指稱:「你知道,這次疫苗接種,本質上是在破壞人們的健康並殺死他們。名稱是抗體依賴性增強,所以,實際上是mRNA增強了疾病(發生的可能性),他又被稱為細胞因子風暴免疫啟動免疫超級啟動,使打疫苗的人變成了一個轉基因生物體。」
傳言也會附上一支影片,影中人物以英文說明,影片搭配中文簡體字幕。影片內容包含:「你知道這次疫苗接種,本質上是在破壞人們的健康並殺死他們,名稱是抗體依賴性增強,所以實際上mRNA增強了疾病(發生的可能性),他又被稱為細胞因子風暴免疫啟動,免疫超級啟動,...他是指mRNA提升了對抗病毒蛋白的免疫系統,他們使打了疫苗的人,變成了一個轉基因生物體...
你將會對血管產生免疫反應,他們會開始嘗試擺脫這種病毒蛋白,如果這種病毒蛋白在你的心臟裡、脾臟、胰臟或肺裡,那麼你的免疫系統會攻擊你自己的細胞,當你遇到這種情況時,你將很快進入慢性疲勞期,然後你就會筋疲力竭,你的器官會開始衰竭、然後你會變得表現的像一個患了敗血症的人,基本上奄奄一息了...
...在1月20日僅在愛爾蘭的一家養老院,有51個人接種了疫苗,結果51人中有26人在5週內死亡,因此,在世界各地的正常的臨床試驗中,這將是一個信號,我們知道在柏林的一個養老院裡,8個人在接種了第一劑後死亡,同一個養老院裡,總共31人中,有19人在接種了第二針後死亡。所以僅僅在兩個養老院裡,就有57個人在接種了疫苗後兩到五週內直接死亡,所以發生了什麼,那些人正在死去,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受到了刺激,並導致他們在幾週內重病和死亡,但年輕的人將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內死去,我得說他們的預期壽命會顯著縮短,即使你認識的30多歲 40多遂 50多歲的人也是如此,任何人不應該再打mRNA疫苗實際上如果我有能力的話,我將跳過世界各地的政府,阻止他們的民眾注射疫苗,兒童年輕人絕對不應該接種疫苗,當然還有懷孕和哺乳期的婦女。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圖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影片來源為何?影片主講者的背景為何?
(一)查核中心擷取傳言影片以圖搜尋,該影片是來自「Asia Pacific Today」網站在2021年5月22日發佈的內容。影片內容為多洛雷斯・卡希爾(Dolores Cahill )說明 mRNA 疫苗。
根據Asia Pacific Today網站介紹,卡希爾為都柏林大學教授,1995 年至 2003 年擔任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組長。
查核中心檢視「Asia Pacific Today」網站,其網站說明指出,此網站聚焦於亞太區的政治、經濟等相關報導。同時,此網站有多篇廣播和文章內容,為反對疫苗、反對國際採取新冠病毒防疫措施等相關評論。
(二)查核中心以關鍵字「Dolores Cahill」和「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查找,可找到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網站中,有卡希爾的介紹頁面。其研究專長為高通量蛋白質體學技術開發和自動化、高通量蛋白質陣列及其生物醫學應用(包括生物標記發現和診斷)。在其教學活動介紹中,最新的開課內容為Science Medicine & Society,開課時間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
另透過關鍵字搜尋,在<The Irish Times>、<Irish Examiner>、<Dublin Live>等愛爾蘭媒體在2021年3月報導中曾提到,卡希爾在2021年3月一場反對封鎖抗議活動提到,孩子戴口罩會缺氧而智商較低,也質疑政府強制戴口罩的政策是因為缺氧的人更容易操縱,她因上述言論具有誤導性質,且沒有相關科學證據,遭都柏林大學學生抗議,學生會更要求學校要介入調查。
此外,國際調查報導中心(ICIR)在4月26日針對卡希爾的反疫苗言論,發表查核報告指出,沒有證據證明mRNA疫苗會縮短壽命。
爭議點二、傳言稱「mRNA提升對抗病毒蛋白的免疫系統,使打了疫苗的人,變成了一個轉基因生物體」,是否屬實?
(一)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表示,人的遺傳物質DNA在細胞核中,疫苗中的mRNA不會進入細胞核,不會改變人體的DNA或與DNA產生交互作用。疫苗中的mRNA被送進細胞轉譯產生蛋白質抗原後,就會被降解掉,也不會永遠停留在細胞裡面,所以,人們不會因為施打mRNA疫苗造成基因被改變。
(二)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在2021年7月1日「新冠疫苗知多少」媒體工作坊中表示,外界常關心mRNA疫苗會不會改變人體基因,目前疫苗的試驗結果並沒有這個跡象。
李秉穎說,從理論上來看,這樣的可能性也很小。以活性減毒的德國麻疹疫苗為例,疫苗的病毒RNA也會進入人體細胞,但並沒有因此插入人體細胞的基因體。因此,儘管理論有此顧慮,但並非重要考量。
(三)查核中心檢索美國CDC的新冠疫苗常見問答,結果顯示,COVID-19疫苗不以任何方式與人體的DNA交互作用或產生改變。mRNA 和腺病毒載體的 COVID-19 疫苗都向人體的細胞傳遞指令,產生對抗新冠病毒的抗體。但疫苗物質並不會進入人體細胞核。
根據疾管署COVID-19疫苗Q&A,COVID-19 mRNA疫苗不會以任何方式改變人體的DNA或與人體DNA產生交互作用。mRNA疫苗作用機轉是教導人體細胞自行產出SARS-CoV-2病毒蛋白質片段(疫苗抗原),進而誘發體內產生免疫反應。疫苗中的mRNA永遠不會進入細胞核(人體DNA存在的地方)。
綜合以上,傳言稱mRNA疫苗會讓「施打者變成轉基因生物體」,為錯誤說法。
爭議點三、影片稱「接種疫苗會產生抗體依賴性增強(ADE),反而增強疾病症狀,損害人體健康」,是否屬實?
(一)什麼是抗體依賴性增強(ADE)?
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表示,ADE效應是指接種疫苗或自然感染後,身體產生的中和抗體無法清掉新進來的病毒,反而增強病毒感染免疫細胞。這通常發生在設計不良的疫苗上。
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副教授黃智生說,「抗體依賴性增強」是指,體內抗體無法有效對抗新病毒,但抗體無法有效中和病毒,反而幫助病毒進入細胞。如果疫苗的抗原、載體等設計不好,學理上確實可能發生抗體依賴性增強。
黃智生說,最簡單解釋抗體依賴性增強的例子是造成登革熱的登革病毒。登革病毒有4型,若先感染了第一型,之後又不幸感染了另一種型別,就會增加登革出血熱風險。這就是因為體內原有的第一型登革病毒抗體,雖可辨識新病毒,但無法成功中和新病毒,反而讓新病毒進到細胞內繁殖複製,造成更嚴重的症狀。
(二)mRNA疫苗是否出現抗體依賴性增強(ADE)?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她指出,學理上,疫苗可能有造成抗體依賴性增強(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的風險,但科學家在研發mRNA疫苗時有特別注意,避開可能會誘發ADE現象的病毒基因序列。
齊嘉鈺說,目前臨床試驗的過程中,都沒有看到ADE發生;後來在真實世界大規模施打後,如美國、以色列、英國等國家,也都沒有觀察到因為施打mRNA疫苗而導致ADE的病例。
齊嘉鈺說,抗體依賴性增強(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是指先前透過疫苗,或是自然感染病毒恢復後產生的抗體,沒辦法有效的對抗後來感染的病毒,導致這些抗體反而幫助後來的病毒感染變得更有利,致病性更強。
齊嘉鈺也說,由於新冠病毒會一直變化,確實必須持續監測會不會發生「病毒變異太多,以致原本的抗體發生ADE效應」的狀況。
李秉穎說,目前沒有新冠疫苗被觀察到有ADE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ADE有時會在疫苗引起抗體數月或數年逐漸下降後才出現,初期結果沒ADE不代表完全安全。不過現在的RNA疫苗及AZ疫苗都有維持在「融合前S蛋白」型態的特殊設計,應無ADE顧慮。若新冠疫苗沒有經過特殊設計,則特別需要研究有沒有ADE的情形。
綜合以上,mRNA疫苗經特殊設計,避免ADE產生,不管在臨床試驗或真實世界的接種經驗,目前尚未發現ADE發生。
爭議點四、傳言稱,愛爾蘭、德國柏林都發生養老院住民接種疫苗後死亡事件,是否屬實?事件脈絡為何?
(一)查核中心以Ireland、nursing home、vaccine、die等為關鍵字,可找到愛爾蘭媒體〈The Irish Times〉在2021年初有愛爾蘭養老院住民接種疫苗後仍發生死亡的報導。報導指出,該州的藥品監管機構健康產品監管局在3月4日的疫苗安全更新報告中表示,已收到17份老年患者在接種疫苗後死亡的報告。但監管機構發現,這些患者都有潛在的疾病或併發疾病,少數患者的COVID-19 檢測呈陽性,但並無疫苗導致死亡事件。
另在〈路透社〉也針對愛爾蘭養老院住民接種疫苗後死亡事件提出查核報告,愛爾蘭健康服務管理署(HSE)指出,一家都柏林養老院在2021年1月11日開始為住民接種疫苗,有近5成住民接種,截至1月14日有14人死亡,其中12人確診新冠肺炎,有3人接種第一劑疫苗,但其他人並無接種。
根據HSE官網,鼓勵愛爾蘭民眾接種COVID-19疫苗,因可避免感染新冠病毒後嚴重疾病的侵害。HSE也將65歲以上住在長期養護中心者,列為施打疫苗的第一優先順位。
(二)傳言稱德國柏林養老院有8人接種第一劑疫苗後死亡,查核中心以Berlin、nursing home、vaccine、die等為關鍵字,找到查核組織〈Science Feedback〉 查核報告、德國查核組織CORRECTIV的查核報告指出,該傳言具有誤導性,該養老院確實有6名住民死亡,且這6人均感染了新冠肺炎。
報告引述德國柏林衛生部指出,6名死者年紀都很大,他們在接種第一劑疫苗幾天後就確診,在不同時間點死亡。在接種疫苗前,該養老院已經明顯爆發疫情,在此種情況下,接種疫苗不能預防感染,接種者死亡並不是因為疫苗,而是因為新冠病毒。
綜合以上,在愛爾蘭和德國柏林雖都有養老院住民接種疫苗後死亡的訊息,但當地官方並未認定與接種疫苗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爭議點五、傳言稱,兒童、年輕人、懷孕和哺乳期的婦女,不應該接種疫苗,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在編號1054查核報告中就懷孕及哺乳婦女能否接種疫苗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任、母乳庫中心負責人方麗容,並查找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指引。
方麗容指出,過去國際藥廠疫苗臨床試驗沒有針對「孕婦」、「哺乳期婦女」族群接種後的實驗資料,在缺少科學資料的前提下,部份國家會建議孕婦暫緩施打。但隨著國際施打比例變高,開始有「孕婦」、「哺乳期婦女」施打疫苗的資料,並認為孕婦、哺乳期婦女施打疫苗沒有安全疑慮,哺乳期的婦女也可以繼續哺餵母乳。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指出,任何目前授權的COVID-19疫苗均可用於孕期或哺乳期施打,打完後也可以繼續哺乳。年齡小於50歲的孕婦、哺乳期和產後的婦女須注意在接受AZ疫苗後可能產生罕見的(約十萬分之一)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侯群 (TTS),也應知道有其它種類的疫苗可選。每個人可以接受任何可施打的疫苗,皆能提供對於 COVID-19 的保護力。孕婦可優先考慮mRNA 疫苗,因其增加血栓機率更小,且較多安全性資料。
(二)根據國際新冠疫苗仿單,AZ疫苗適用年齡為18歲以上、莫德納疫苗為18歲以上。輝瑞/BNT疫苗則可提供12歲以上施打。
根據美國CDC的疫苗問答,年滿12歲即可施打新冠疫苗。COVID-19 疫苗已在美國歷史上最嚴格的安全監測下使用,包括對 12 歲及以上兒童的研究。
(三)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在2021年7月1日「新冠疫苗知多少」媒體工作坊表示,莫德納疫苗已經提出6個月以上至18歲幼兒及青少年的試驗計畫,而台灣2家國產疫苗廠商也有進行12到18歲兒童青少年的計畫,因此未來讓小孩接種疫苗是有可能的。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7/12版】
一、網傳影片的主角為都柏林大學教授多洛雷斯・卡希爾(Dolores Cahill ),她曾因宣稱「戴口罩會降低智商,易受政府操控」等言論遭致批評。
二、專家指出,mRNA疫苗不會進到人體細胞核,不會改造基因。
三、專家指出,疫苗若設計不當可能產生抗體依賴性增強(ADE)的風險,但mRNA疫苗有顧慮此風險而有特殊設計,目前的科學證據尚未顯示出有ADE風險。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