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錯誤】網傳圖卡「哪些人群不適合接種新冠疫苗」、「若要打新冠疫苗前,記得做以下幾點」?

【部分錯誤】網傳圖卡「哪些人群不適合接種新冠疫苗」、「若要打新冠疫苗前,記得做以下幾點」?

事實查核報告#1065
網傳圖卡「哪些人群不適合接種新冠疫苗」、「若要打新冠疫苗前,記得做以下幾點」?
發布日期/2021年6月29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29版】

一、傳言宣稱惡性腫瘤史、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各類患者不適合接種新冠疫苗,專家指出,這些疾病患者是感染後重症的高風險族群,更需要接種疫苗。

二、專家指出,目前接種新冠疫苗的禁忌症,僅有對疫苗成份過敏,或有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相關疾病患者。

三、專家指出,使用血液治療、免疫抑制劑、抗病毒、抗過敏、抗生素等藥物的患者,可接種疫苗。

四、傳言宣稱「接種新冠疫苗應與流感疫苗間隔14天」,目前台灣的接種指引確實建議接種新冠疫苗應與其他疫苗間隔14天,但美國CDC最新的指引認為,醫護人員考量患者的狀況後,可同時接種其他疫苗。

五、傳言提及「懷孕、哺乳期婦女不適合打疫苗」,目前相關醫學會、相關單位皆認為,孕婦、哺乳期婦女可接種獲得授權的新冠疫苗。

六、傳言建議打疫苗前空腹、喝溫開水、服用維生素C,專家指出,無證據顯示對打疫苗的效果有幫助。

七、傳言建議打疫苗後不要揉打針處,專家指出,確實不建議民眾揉打針處,以免反應更劇烈、紅腫機會增加。

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背景

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流傳一張圖卡,敘述「哪些人群不適合接種新冠疫苗」,以及「若要打新冠疫苗前,記得做以下幾點」。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宣稱「有惡性腫瘤史、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不適合接種疫苗,是否屬實?

(一)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林氏璧指出,對於有惡性腫瘤史、心血管疾病,以及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藥物控制不好的患者,都是感染新冠病毒後容易重症的高風險族群,因此這類患者更需要打疫苗,來避免他們得到重症。

林氏璧說,目前接種新冠疫苗的禁忌症,只有對疫苗成份過敏,以及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有關的疾病患者不能接種AZ疫苗,此外幾乎沒有其他禁忌症。

(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盧敏吉指出,新冠病毒在全世界大流行,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這個疾病,所以基本上大家都要接種疫苗。其中,接種新冠疫苗最重要的是避免重症,而得到重症機率最高的族群,就是有糖尿病等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的高齡患者。這類族群必須打疫苗獲得好的保護力。

盧敏吉指出,對於不能打疫苗的族群,現在主要是對疫苗成分過敏的人不能打。另外像在發燒或有中重症急性疾病時,可能要延遲接種疫苗的時間。但不是說這類患者就不能打疫苗,而是等到健康狀況恢復後再來打疫苗。

爭議點二、傳言宣稱「精神類疾病者」不適合接種疫苗,是否屬實?

孔繁錦診所精神科醫師孔繁錦指出,精神疾病患者可以接種疫苗。尤其是在醫療機構裡的患者,更容易有群聚感染的風險,因此更需要優先接種疫苗;而在醫療機構以外的精神疾病患者,按一般民眾的優先順序即可。

爭議點三、傳言宣稱「心腦血管疾病不穩定期者」不適合接種疫苗,是否屬實?

長庚醫院副院長、心臟內科教授溫明賢指出,心血管疾病患者基本上都可以打疫苗,關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打疫苗可能產生血栓的問題,是基於病人的特殊體質。一般心血管疾病患者諮詢醫師,按醫師指示服藥、接種疫苗,應沒有問題。

臺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家庭醫學科主任陳育群指出,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接種新冠疫苗。不過,如果患者的疾病正在急性期,處於不穩定的狀況,就不建議接種疫苗。患者的疾病是否在急性的狀態,需要由醫師來評估,建議患者可諮詢醫師,如果不清楚也可以就近諮詢家醫科醫師,或是在疫苗接種站諮詢醫護人員。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科主治醫師蘇彥伯指出,對醫師來說,「不穩定」是指剛發生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的狀況在住院,或是腦出血正在處理等,會造成急性、嚴重的症狀。如果這時候打疫苗,萬一身體不適,會無法分辨是原本的疾病還是疫苗造成的。通常這時候醫師會建議暫時緩打疫苗,等病情恢復穩定後再接種。

爭議點四、傳言宣稱「有心臟手術史」患者不適合接種疫苗,是否屬實?

蘇彥伯指出,有動過心臟手術、安裝心臟支架的患者,都可以接種疫苗。

蘇彥伯說,有一種特殊狀況是,對於使用抗凝血藥「肝素(heparin)」產生血小板低下症的患者,不適合接種AZ疫苗。但有這個狀況的人非常少,一般來說不需要擔心。

爭議點五、傳言宣稱「大手術後恢復期」不適合接種疫苗,是否屬實?

查核中心在第1040號報告檢視美國麻醉醫學會2021年3月公布的「COVID-19與手術」問答,以及英國皇家外科學院的新冠疫苗接種病人指南

美國麻醉醫學會建議,手術對身體會帶來壓力,也會暫時性影響免疫功能,建議非緊急手術能在完成兩劑疫苗接種後至少兩週再執行。

英國皇家外科學院的新冠疫苗接種病人指南則建議,為避免混淆接種後的副作用與手術後的症狀,建議是將手術與接種日期分開數天(最多一週)。

爭議點六、傳言宣稱「中重度貧血」、「家族遺傳性疾病如血化病」患者不適合接種疫苗,是否屬實?

對於傳言提及「血化病」,查核中心檢索,並未找到「血化病」的介紹,推測傳言是指「血友病」或「白血病」,因此以「血友病」或「白血病」向專科醫師求證。

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義芳指出,對於「貧血」、「血友病」及「白血病」患者,原則上病人情況穩定時,可以接種新冠疫苗。如果病人正在治療、有併發症或疾病沒有控制得很好,可能要調整治療方式以配合疫苗接種,建議相關患者可諮詢醫師,通常會希望病人身體狀況較好時再接種疫苗。

爭議點七、傳言宣稱「B肝和幽門螺旋桿菌」患者不適合接種疫苗,是否屬實?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內科部部長、胃腸肝膽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蘇銘堯指出,疫苗的機轉和B型肝炎、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沒有關係,這類的患者都可以接種新冠疫苗。

爭議點八、傳言宣稱「高血壓控制穩定,低壓90,高壓140以下」才可以接種,是否屬實?

陳育群指出,高血壓控制穩定的患者,血壓不一定要140/90 mmHg以下,也可以接種疫苗。

蘇彥伯指出,高血壓只要不是屬於急性狀態,例如血壓高達190、200 mmHg,對生命有威脅的情況,通常小幅度的血壓波動對打疫苗沒有太大影響,也是可以接種疫苗。

爭議點九、傳言提及「血液治療藥物、免疫抑制劑」藥物者不適合接種疫苗,是否屬實?

盧敏吉指出,不是所有免疫抑制劑都會讓抗體反應變差,而服用部分免疫抑制劑的確可能會讓打疫苗的效果較差,但這類患者不是不能接種,他們可諮詢醫師,協調適合的方式,例如暫停服用藥物、調節藥量或更換藥物等,來接種疫苗。

爭議點十、傳言提及三個月內服用抗病毒、抗過敏、抗生素藥物者需停藥,待症狀消失一到兩週才能接種疫苗,是否屬實?

台大醫院COVID-19 疫苗常見Q&A指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抗病毒藥物會影響疫苗注射後的免疫反應,服用抗病毒藥物的患者可以接種疫苗。

台大醫院COVID-19疫苗門診專責醫師張皓翔指出,有在服用抗過敏、抗生素藥物的患者,可以接種疫苗,不用為了接種疫苗停藥。

爭議點十一、傳言宣稱服用「優樂甲」不適合接種,「優樂甲」為何?台灣是否有「優樂甲」?

查核中心檢索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藥物辨識資料查詢系統,以及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的民眾用藥查詢系統,均無名為「優樂甲」的藥物。

爭議點十二、傳言宣稱「接種流感疫苗,至少要間隔14天後方可接種新冠疫苗」,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檢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布的〈疫苗接種對象與相關作業指引〉,根據6月22日公布的 COVID-19疫苗教育訓練簡報〉:「COVID-19疫苗不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應與其他疫苗間隔至少14天。」


圖2:疾病管制署6月13日的COVID-19疫苗接種注意事項,提及接種COVID-19疫苗應該與其他疫苗間隔14天。

(二)林氏璧提供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COVID-19疫苗臨床指引〉。針對「與其他疫苗同時用藥」,美國CDC指出,過去建議接種COVID-19疫苗與其他疫苗應間隔14天,是出於謹慎考慮,現在已累積大量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數據。雖然沒有獲得COVID-19疫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的數據,但其他疫苗的經驗顯示,疫苗同時接種的免疫原性和不良事件特徵,與單獨接種時相似。

因此,美國CDC指出,COVID-19疫苗與其他疫苗,現在可以在不考慮時間的情況下接種,這在同一天或在14天內接種COVID-19和其他疫苗。目前還不清楚COVID-19疫苗的反應原性是否會因此增加,因此醫護人員應考量患者在接種疫苗上可能落後,以及他們的染疫風險。

美國CDC建議,如果同時接種多種疫苗,可在不同部位注射。

爭議點十三、傳言宣稱「懷孕婦女3-6個月、哺乳期婦女」不適合打疫苗,是否屬實?

查核中心在第1054號查核報告中採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任、母乳庫中心負責人方麗容,以及禾馨婦產科主治醫師烏恩慈(烏烏醫師),並檢索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英國健保署、美國CDC及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資訊。

以上資料指出,孕婦、哺乳期婦女可接種獲得授權的新冠疫苗。其中,孕婦可優先考慮mRNA疫苗,因為血栓機率更小,且有較多安全性資料。而哺乳期婦女接種完新冠疫苗後,可持續哺乳。

爭議點十四、傳言宣稱「若要打新冠疫苗,記得做以下幾點」等建議,是否合理?

對於傳言提及「不能空腹」、「施打前後喝溫開水250c.c.」、「打完疫苗不能揉打針處」、「施打前後一星期吃維他命C」等,查核中心在〈施打新冠疫苗心慌慌 查小喵幫你問專家〉第853號查核報告採訪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以及林口長庚醫院感染科醫生鄭鈞文。

(一)打疫苗前該吃飽還是空腹?

邱南昌指出,沒有證據證明空腹對打疫苗的效果有幫助。

(二)施打前後喝溫開水250cc嗎?

邱南昌說,接種新冠疫苗前吃飯、喝溫開水與「避免打疫苗後產生不良反應」並無直接因果關聯性。

邱南昌說,民眾要施打疫苗前,要吃飯、喝水都無妨。如果吃飯、喝溫水能緩解心情,民眾也可以照常做。但也不需要過度飲食、喝水,反而造成身體不適。

鄭鈞文指出,常見施打疫苗的副作用中,如體溫高、發燒,而多喝水有助緩解高燒症狀。從這個角度來說,會建議民眾打完疫苗可以多喝水。

(三)打完疫苗要揉打針處嗎?

邱南昌指出,不建議民眾揉預防接種的打針處,因為去揉打針處可能會讓它反應更劇烈、紅腫的機會更大。

(四)施打前後一星期吃維他命C?

邱南昌指出,可以補充維生素,但沒有證據顯示補充維生素對打疫苗的效果有幫助。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29版】

一、傳言宣稱惡性腫瘤史、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各類患者不適合接種新冠疫苗,專家指出,這類患者是感染後重症的高風險族群,更需要接種疫苗。

二、專家指出,目前接種新冠疫苗的禁忌症,僅有對疫苗成份過敏,或有血栓合併血小板低下症相關疾病患者。

三、專家指出,服用血液治療、免疫抑制劑、抗病毒、抗過敏、抗生素等藥物的患者,可接種疫苗。

四、傳言宣稱「接種新冠疫苗應與流感疫苗間隔14天」,目前台灣的接種指引確實建議接種新冠疫苗應與其他疫苗間隔14天,但美國CDC最新的指引認為,醫護人員考量患者的狀況後,可同時接種其他疫苗。

五、傳言提及「懷孕、哺乳期婦女不適合打疫苗」,目前相關醫學會、相關單位皆認為,孕婦、哺乳期婦女可接種獲得授權的新冠疫苗。

六、傳言建議打疫苗前空腹、喝溫開水、服用維生素C,專家指出,無證據顯示對打疫苗的效果有幫助。

七、傳言建議打疫苗後不要揉打針處,專家指出,確實不建議民眾揉打針處,以免反應更劇烈、紅腫機會增加。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參考資料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OVID-19疫苗臨床指引〉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苗接種對象與相關作業指引〉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COVID-19疫苗教育訓練簡報〉

【查小喵出任務】施打新冠疫苗心慌慌 查小喵幫你問專家

【錯誤】網傳圖卡「新加坡建議哺乳媽媽打疫苗後,要停餵母乳5-7天,台灣卻沒相關指引」?

台大醫院COVID-19 疫苗常見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