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新冠輕症患者,最怕快樂缺氧...這些病人只要醒著時就不斷的深呼吸,才能維持血液的氧氣度,就不會因快樂缺氧突發惡化而亡」?

【錯誤】網傳「新冠輕症患者,最怕快樂缺氧...這些病人只要醒著時就不斷的深呼吸,才能維持血液的氧氣度,就不會因快樂缺氧突發惡化而亡」?

事實查核報告#1009
網傳「新冠輕症患者,最怕快樂缺氧...這些病人只要醒著時就不斷的深呼吸,才能維持血液的氧氣度,就不會因快樂缺氧突發惡化而亡」?
發布日期/2021年6月1日

經查:

一、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是血氧濃度快速下降,二氧化碳來不及上升,提醒大腦要換氣,導致患者缺氧但未感覺之情況,新冠肺炎患者確實會出現快樂缺氧的症狀。在Omicron的案例中,快樂缺氧的症狀並不常見。

二、專家指出,居家隔離、未住院的確診者,可運用手指型血氧機,自我監測血氧量,若血氧量低於94%,搭配觀察呼吸每分鐘超過30次,要儘速通報1922或叫救護車就醫。

三、專家指出,深呼吸無法預防、緩解快樂缺氧症狀,甚至可能產生過度換氣症狀,不建議此作法。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通訊軟體流傳一段聲音訊息,指出:「現在開始一有空就做深呼吸...用丹田呼吸,對新冠輕症患者也有效...新冠輕症患者,最怕快樂缺氧...這些病人只要醒著時就不斷的深呼吸,才能維持血液的氧氣度,就不會因快樂缺氧突發惡化而亡...」

社群平台上也流傳同樣的內容,宣稱:

「疾情高峰期大家要注意…。下面
轉述美國有華僑的錄音檔(由於沒有辦法下戴錄音檔給大家聽)所以大約轉述給大家知道
他說:現在的冠狀病毒很多事在家裡沒有什麼症狀但不久就暴斃
因為這種輕狀…我們就是到醫院治療
醫院會認為你是在浪費資源⋯
如果等到你突然間有大問題的時候就變成重症很容易就暴斃了
所以你們要知道就
現在醫院的資源是要留給重症病人一>而且是一開始就是重疾病人的.。
所以如果自己輕症或是感冒情況的時候…
就是要用深呼吸來自救…
所謂的深呼吸:
如果你有學過太極的氣功就用太極用丹田的深呼吸來自救
不然就是用一般的深呼吸來自救
而且是除了睡覺以外盡可能不時的深呼吸不要躺在那裡不動
要不時深呼吸從早到晚運動深呼吸
他強調氧氣不管養生或是抗癌症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所以他呼籲大家要盡情地有空時就做深呼吸運動來自救」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快樂缺氧」是什麼?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會有「快樂缺氧」的症狀嗎?

(一)採訪中心6月1日諮詢台大醫院急診醫學副教授李建璋。李建璋說,人的大腦呼吸中樞是受到二氧化碳驅動,通常血液中的氧氣濃度下降,二氧化碳會升高,大腦就會警覺到要呼吸。當血氧下降太快,二氧化碳來不及上升,就會變成體內氧氣很低,但大腦還沒意識到缺氧的狀況,這就是「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又稱為「寧靜缺氧(Silent hypoxia)」。

李建璋說,感染新冠病毒所引發的肺炎,是目前所知感染肺炎中血氧下降最快的一種肺炎。由於它會讓血氧快速下降,二氧化碳來不及上升,讓大腦還不知道要趕快呼吸,形成「快樂缺氧」。甚至有些病人,血氧會低到產生「Hypoxic blackout」或猝死的情況。

李建璋說,衛福部日前已購置1萬5千個血氧機,對於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會提供血氧機讓病人可以在家監測。如果血氧濃度低於94%,或是做輕微運動,血氧濃度就迅速掉了50%,就須盡快通報醫療單位。

(二)臺中榮總呼吸加護中心主任、胸腔內科醫師傅彬貴說,一般人缺氧時會呼吸急促、會喘、會非常不舒服;但有些人缺氧的時候,沒什麼症狀,尤其在新冠肺炎病人身上會發現這種狀況。因新冠病毒攻擊肺部上皮細胞,本來上皮細胞會分泌很多表面張力素,幫助肺部進行氣體交換,但病毒攻擊上皮細胞後,細胞發炎造成表面張力素分泌不夠,導致肺泡塌陷,氣體跟血管通氣量失衡,可能產生小血栓,造成更厲害的缺氧問題,當氧氣急速下降,但要提醒大腦換氣的二氧化碳來不及上升,就會缺氧,嚴重會導致多重器官衰竭,因低血氧而猝死。

傅彬貴解釋,人的呼吸中樞會感知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和頸動脈化學容受器對二氧化碳的情報,來調節肺泡伸展狀態。當血液中氧氣掉下去、二氧化碳濃度高,就會促進呼吸運動。但「快樂缺氧」的人,血中氧氣下降太快,二氧化碳濃度還沒有達到大腦促進換氣標準,來不及啟動換氣,因此不會有症狀。

(三)林口長庚醫院呼吸胸腔科主治醫師柯皓文表示,快樂缺氧又稱為隱形缺氧,指的是病人血液中氧氣濃度下降,但病人沒有感覺到。一般人血氧濃度太低,會覺得呼吸不到空氣,身體機制會促進深呼吸,但有快樂缺氧症狀的人會到嚴重缺氧的時候才發現有缺氧的現象,因此出現「前一分鐘看起來很好,下一分鐘就變嚴重」。快樂缺氧不是新冠病人獨有的症狀,一般肺炎如果病況嚴重,也可能會快樂缺氧。

柯皓文表示,缺氧本身就是重症的症狀,當症狀輕微者出現快樂缺氧的症狀,他只是看起來像輕症,實際上已經算重症,應該儘速採取醫療行動。

(四)根據疫情指揮中心2022年4月7日記者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在此波以Omicron為主的疫情中,不論是國內或國外的案例,感染者出現「快樂缺氧」的情形相當少見,截自記者會當天(4/7)並無Omicron個案因快樂缺氧後送到醫院的案例,但也不排除確診人數變多的時候可能會有案例發生,因此在居家照護中還是會注意氧氣監測的指標。

爭議點二、新冠肺炎病患如何偵測「快樂缺氧」?

(一)傅彬貴表示,快樂缺氧的型態基本上會發生在新冠病人的身上,很多病人就診時完全不喘,但照X光會發現肺部早已灰白一遍,量血氧也發現,可能已經掉到70%、80%以下,是必須緊急處置的狀態。尤其年輕人耗氧率較高,沒有注意到低血氧狀況下仍從事很多體力活動,就可能發生走路走到一半倒地的狀況。

傅彬貴說,新冠病人依嚴重程度分為輕、中、重和極重症。輕症病人症狀就一般呼吸道、發燒等,中度病人可能產生肺炎,重度的病人血氧會比較低、且每分鐘呼吸次數高於30次,必須給氧;極重度則是呼吸衰竭程度,必須給予高流速氧氣、插管,一旦呼吸窘迫,死亡率就會比較高。當病人確診新冠肺炎,就會先監測血氧,若血氧不足就會評估給氧。

(二)柯皓文說明,在醫院,院方會對重症病患採取持續監測、每小時記錄血氧,以手指型血氧機,搭配動脈抽血等兩種方式,雙管齊下地監測新冠患者血氧濃度。抽動脈血去分析是最標準的測血氧方式,但是血液送檢與分析需要時間,也無法連續性監測,為此,搭配手指型血氧機來做連續監測。

手指型血氧機是利用光學技術,透過指甲,偵測微血管中帶氧血紅素與沒有帶氧的血紅素之比例,方便連續監測,但準確度不一定百分之百,例如病患有塗指甲油,或是血液中一氧化碳濃度太高,都會影響準確度。

柯皓文說,對於居家隔離者,或是未在醫院接受持續監測的確診者,必須要自我監測血氧狀況,建議利用手指型血氧機,每天早上、中午、晚上與睡前測量一次,或是四到六個小時測量一次血氧,一旦出現血氧量持續下降的情形,或是血氧量低於94%,就要快點通報1922或叫救護車就醫。

爭議點三、傳言宣稱深呼吸可預防快樂缺氧,以及延緩快樂缺氧惡化,是否屬實?

(一)傅彬貴表示,罹患新冠肺炎者若缺氧,最重要的是給予氧氣治療,並依照病況考慮給予抗發炎藥物、單珠抗體或類固醇,深呼吸並不是治療方法。建議確診者若發現血氧低於94%、呼吸每分鐘超過30次、會喘、有胸悶、胸痛症狀,就應該及時就醫,而不是深呼吸。

(二)李建璋說,深呼吸對預防快樂缺氧或延緩它的惡化沒有幫助,傳言沒有科學根據。

(三)柯皓文表示,由於新冠肺炎難以預期病程,因此很難靠深呼吸來預防;若已經有快樂缺氧的狀況,就需要提供氧氣,深呼吸僅能暫時維持血氧狀況,如果病程持續惡化,深呼吸絕對不夠。

柯皓文進一步說,深呼吸會產生二氧化碳,可能會產生過度換氣症候群,產生其它不必要症狀,包括頭痛、頭暈、四肢痙攣等,嚴重可能昏倒,雖然經過慢慢休息會好轉,但仍不建議利用深呼吸來預防或延緩快樂缺氧的症狀。

爭議點四、一般民眾需要時時測量血氧濃度嗎?

傅彬貴表示,因為本土疫情升溫,明顯感受民眾焦慮,會想要買血氧機偵測血氧,擔心自己也會快樂缺氧。不過,新冠肺炎確診者、密切接觸者才有即時追蹤血氧濃度的必要,且也不能單靠血氧濃度就判斷有快樂缺氧,建議搭配每分鐘呼吸次數超過30以上綜合評估。

年長者、有慢性病、抽菸都是罹患新冠肺炎後容易重症的高危險群,這些族群因疫情不敢上醫院就診。傅彬貴提醒,近期因疫情升溫,很多有肺部或呼吸道慢性病的人不敢來就醫,也沒有穩定服藥,如氣喘,若沒有穩定控制,急性發作也會要人命,建議慢性病者可多利用視訊診療,務必穩定就醫、服藥;抽菸者則應戒菸,避免增加染疫、重症風險。

傅彬貴補充,因血氧機是醫療器材,市售產品準度不一,如果買到品質不好的,或非專門量血氧的器材,都有可能高估或低估。此外,有些民眾因自身疾病的關係,如肺阻塞、肺纖維化、心臟不好的人,血氧本來就會比較低。

結論

一、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是血氧濃度快速下降,二氧化碳來不及上升,提醒大腦要換氣,導致患者缺氧但未感覺之情況,新冠肺炎患者確實會出現快樂缺氧的症狀。在Omicron的案例中,快樂缺氧的症狀並不常見。

二、專家指出,居家隔離、未住院的確診者,可運用手指型血氧機,自我監測血氧量,若血氧量低於94%,搭配觀察呼吸每分鐘超過30次,要儘速通報1922或叫救護車就醫。

三、專家指出,深呼吸無法預防、緩解快樂缺氧症狀,甚至可能產生過度換氣症狀,不建議此作法。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首圖:Pexels;作者:Anna Tarazevich

【更新說明2022/05/06】於爭議點一新增Omicron變異株盛行的現狀下,快樂缺氧發生的情形,並更新摘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