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健康

【事實釐清】網傳「新冠病毒是人畜傳染…要避免小狗出去被感染後把病毒帶回家」?

事實查核報告#961

【事實釐清】網傳「新冠病毒是人畜傳染…要避免小狗出去被感染後把病毒帶回家」?
發布日期/2021-05-17 10:47:59

一、專家表示,目前狗、貓、其他貓科動物、貂等動物都有被COVID-19病毒感染的紀錄。傳染途徑多是動物遭人類感染。

二、專家表示,根據目前科學證據,犬貓即使感染到COVID-19病毒,由於動物體內的病毒量低,無法透過「飛沫傳染」途徑傳染給人類。

三、專家表示,COVID-19病毒即使沾染到家中寵物的身體、皮毛,難以長時間存活。人類因為「接觸」寵物皮毛,而感染COVID-19的機率極低。

四、專家表示,在疫情期間,民眾對待寵物的防疫心態,應與人相同。減少帶寵物出外,如外出也應與其他動物、人類保持社交距離。從外返家後,可適度消毒與清潔。

背景

2021年5月16日開始,通訊軟體流傳一則訊息,宣稱「武漢肺炎已經變成會傳染給動物了,而且是人畜傳染,要避免家裡的小狗出去被感染後把病毒帶回家,而且動物被感染也會有一樣的症狀。」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宣稱「COVID-19病毒會傳染給動物,是人畜傳染」,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檢視OIE(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網站,根據OIE在「COVID-19專區」的資料,已經有幾種動物是通過實驗被感染COVID-19,以及動物在與被感染的人類接觸後感染。但是並非所有物種都對COVID-19病毒敏感,例如實驗研究顯示,家禽和牛不易感染。

目前COVID-19已符合OIE對動物感染之新興疾病的標準,因此,任何動物感染COVID-19都必須向OIE通報。

(二)查核中心採訪台大獸醫系教授劉振軒。劉振軒表示,根據OIE(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世界上有十種動物被感染COVID-19的紀錄:貓、狗、老虎、獅子、美洲山獅、雪豹、水貂(Mink)、水獺、雪貂、大猩猩。

劉振軒表示,在國外的情況,很多動物是被飼養員或是飼主感染,人將COVID-19傳給動物的感染途徑,就如同人傳人的途徑一樣,透過飛沫、接觸等途徑傳染,因此目前的案例多是由親近的飼主、飼養員傳染。

爭議點二、傳言宣稱「小狗出去感染後把COVID-19病毒帶回家」,是否有科學根據?

(一)查核中心採訪台大獸醫學院傳染病免疫實驗室副教授陳慧文。陳慧文表示,目前狗、貓、其他貓科動物(如獅子)、貂等動物都有被COVID-19病毒感染的紀錄,但動物感染後,因為病毒不適應動物的身體環境,因此動物體內無法累積像人類一樣高的病毒量。從目前證據來看,動物即使感染COVID-19病毒,因為體內病毒量低,也無法再傳染給人。

陳慧文補充,因為COVID-19病毒即使沾染到動物的身體、皮毛上,也會因為不適應環境而無法長時間存活,因此動物的感染率不像人類那麼高,人類因為接觸動物而感染COVID-19的機率也很低。

(二)劉振軒說,雖然過去有證據顯示,水貂能將病毒傳給人類。但截至目前為主,尚未有科學證據證明,家中寵物如狗、貓,感染病毒後,能將病毒傳回給人類。

劉振軒說,民眾會擔心家中寵物出外後,因身體、皮毛沾染到病毒,回家會再傳染給人; 但依據過去一年的經驗,目前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案例,風險極低。

(三)根據OIE COVID-19專區 資料,雖然有些動物可能感染COVID-19;但實驗結果顯示,動物並沒有在COVID-19的疫情大流行中扮演重要角色,人類疫情的擴散還是來自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爭議點三、傳言宣稱「動物被感染也會有跟人類一樣的症狀」,是否屬實?動物感染後常見的臨床症狀為何?

(一)查核中心檢視OIE在2021年1月更新發布的文件〈動物感染 Sars-cov-2〉(Infection With Sars-cov-2 In Animals)。文件中指出,動物感染COVID-19的症狀包括但不限於咳嗽、打噴嚏、呼吸困難、鼻分泌物、眼部分泌物、嘔吐或腹瀉、發燒、食慾不振和嗜睡,並與人類一樣可能出現無症狀感染。

(二)劉振軒表示,根據目前的證據,動物被感染的症狀多為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流鼻涕、呼吸窘迫、眼睛分泌物增加,也會有嘔吐、發燒等症狀。但以目前證據來看,症狀都較為輕微,大部分都已經透過治療或自然恢復健康。此外,也有部分動物感染後並無症狀。

(三)陳慧文表示,目前證據顯示動物被感染COVID-19病毒後可能會出現呼吸道症狀(例如:喘),但大部分不嚴重,症狀也不明顯,不會像人類感染一樣出現重症症狀。不過,因為動物還是有被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建議民眾將貓狗等寵物留在家裡,做好居家防疫,以保護寵物的健康。

爭議點四、針對目前疫情,民眾可以怎麼做好寵物的防疫措施?

查核中心採訪中華民國獸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獸醫師譚大倫。譚大倫說,台灣沒有狗貓被感染的案例,飼主無須因此不敢帶寵物外出。如果擔心寵物會被感染或沾染到病毒,就不要帶寵物去人多的地方;回家後,飼主與寵物都要做好清潔,將衣物換掉。

劉振軒表示,在疫情期間,民眾對待寵物的防疫心態,應與人相同,如儘量避寵物出外,若出外蹓躂也應牽線,與其他動物、人類保持社交距離。從外返家,可以適度消毒、清潔。如擔心寵物在外毛皮接觸沾染到病毒,飼主也應盡量避免過度親近寵物、或是能減少擁抱、親吻等動作。

劉振軒表示,台灣截至目前尚未有動物被感染COVID-19的紀錄,但目前疫情嚴峻,也應密切觀察,民眾應更加謹慎防疫。但民眾也不要因為恐慌而拋棄動物。若民眾因確診,無親友可照護動物時,可聯繫當地動保處尋求協助,飼主不應任意棄養。

根據OIE COVID-19專區 建議,在與動物接觸前後均應洗手,並避免親吻、被動物舔或共享食物。OIE同時指出,雖然沒有證據支持動物在人類的COVID-19疫情流行中有傳播疾病的角色,但由於動物與人都有可能被感染,因此建議感染COVID-19的人類應避免與動物接觸,包括自己的寵物。如果無法託人代為照顧寵物,感染者與動物接觸時應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並戴上口罩。

結論

一、專家表示,目前狗、貓、其他貓科動物、貂等動物都有被COVID-19病毒感染的紀錄。傳染途徑多是遭人類感染。

二、專家表示,根據目前科學證據,犬貓即使感染到COVID-19病毒,由於動物體內的病毒量低,無法透過「飛沫傳染」途徑傳染給人類。

三、專家表示,COVID-19病毒即使沾染到家中寵物的身體、皮毛,難以長時間存活。人類因為「接觸」寵物皮毛,而感染COVID-19的機率極低。

四、專家表示,在疫情期間,民眾對待寵物的防疫心態,應與人相同。減少帶寵物出外,如外出也應與其他動物、人類保持社交距離。從外返家後,可適度消毒與清潔。

參考資料

OIE COVID-19專區

OIE〈Infection With Sars-cov-2 In Animals〉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大事紀
  • — 歷年得獎紀錄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