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健康

【部分錯誤】網傳「影片的口罩折法是去年護理師公會推薦的折法」?

事實查核報告#958

【部分錯誤】網傳「影片的口罩折法是去年護理師公會推薦的折法」?
發布日期/2021-05-15 08:10:38

一、中華民國護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並未建議網傳影片的折口罩方法。

二、專家指出,影片折口罩做法確實可增加臉部密合度;民眾採用此做法時,可自行測試,一是確認口罩不會在側面產生漏洞,二是確認配戴的舒適與持久度,若太密合導致會拉下口罩,反而有風險。

三、專家建議,新冠病毒是以飛沫、接觸傳染為主,外科醫用口罩對民眾可發揮保護效果,民眾可再搭配採取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措施,就能有效防疫。

傳言冠名「護理師公會」,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2021/5/24 更新聲明】為使報告更完整,更新爭議點一部分內文。

背景

社群平台與通訊群組近日流傳一支影片,搭配訊息指稱:
「這次CT值都只有十幾二十幾,感染者病毒量都很大。口罩沒密閉很容易得,大家戴口罩,大部份是上漏氣或旁漏氣,這樣很危險。請大家把口罩折好密閉,且盡量介紹給家人親友,這樣才能保護自己和大家。下述口罩折法是去年護理師公會推薦的折法。請大家學起來推廣出去,謝謝!」

網傳影片有多種版本,所採用的均是同一種折法,是把外科用平面口罩耳帶打圈,並把口罩側面壓褶。


圖1: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圖2: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圖3: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宣稱「下述口罩折法是去年護理師公會推薦的折法」,是否屬實?網傳影片出處為何?

(一)查核中心檢視網傳影片,發現影片中的人物衣服上有「Corniche Hospital」字樣,經檢索,發現「Corniche Hospital」這是一間位於阿拉伯阿布達比(Abu Dhabi)的婦幼醫院。

查核中心檢視Corniche Hospital的官方粉絲專頁、Youtube頻道與Instagram帳號,均沒有找到網傳影片。

查核中心透過Corniche Hospital官方粉絲專頁詢問院方,院方表示,此影片為該院其中一位醫師所錄製並自行發布,並沒有上傳到該院的官方粉絲專頁。不過院方表示,影片中的戴口罩方式,是合適的作法。

查核中心檢視Corniche Hospital官方粉絲專頁近期發布的影片,並檢視影片中的人物戴口罩的方式,沒有看到有人採用網傳影片建議的方式。


圖3:Corniche Hospital官方粉絲專頁近期發布的影片中,並未看到有人採用網傳影片建議的方式。

綜合以上,此影片並不是由該醫院發布之影片。

(二)查核中心採訪中華民國護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高靖秋。她指出,全聯會並沒有做過此內容的影片,也從未建議民眾平面口罩折成立體口罩。

高靖秋說,她曾在2020年看過社群平台有民眾拍攝類似折口罩的影片,但該民眾並沒有穿護理人員的服裝。她個人也曾嘗試過該影片的折法,發現口罩確實變緊,密合度確實提升,不過,戴一段時間耳朵很痛,因此她個人並未採用,也從未建議。

因此,傳言影片,並不是由中華民國護理師公會聯合會建議,傳言稱「護理師公會建議」,並不是事實。此外,網傳影片並不是由Corniche Hospital醫院所發布的衛教影片。

爭議點二、對於網傳影片中的口罩折法,專家的看法為何?

(一)查核中心諮詢中山醫學大學職安系副教授賴全裕,賴全裕檢視影片後表示,如影片中的作法確實會增加口罩密合度,但效果也很有限。根據勞動部勞研所的研究,外科手術平面口罩本身就很難密合,會有一定程度的洩漏;如果按照影片方式折起來,會比較貼合,但貼合面還是會有洩漏,只是洩漏的縫比較小。含有病毒的小飛沫微粒,例如10微米以下,是肉眼不可見,還是會透過貼合面之隙縫洩漏進去。

賴全裕說,如果想要讓口罩更密合,確實可以如影片教學一般操作,但僅適用於一般民眾,第一線醫護人員及其他高風險人員,仍應佩戴N95口罩並符合密合度測試要求,才能真正減少吸入性的感染風險。

賴全裕表示,現在一般的外科平面口罩雖然會有一定程度的洩漏,也因此佩戴透氣性較高;但民眾也不用過度擔心含有病毒之大飛沫之暴露,因外科醫用口罩可透過慣性過濾10微米以上的大飛沫,而新冠病毒主要以飛沫傳染,含病毒量大者都是大飛沫較多,一般民眾在普通場合佩戴醫用口罩就可發揮效果。

此外,賴全裕說,除了戴好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也很重要。根據美國最新一篇研究發現,與人在3到6英呎間都屬危險距離,意即最好與他人保持在180公分以上的距離,加上戴口罩、勤洗手等,都可降低感染風險。

(二)查核中心諮詢馬偕紀念醫院感染管控護理師姜秀子。姜秀子說,配戴口罩的關鍵是口罩能夠貼合臉部,口罩和臉部的密合度高,就能產生更好的保護力,人臉部是3D,立體口罩的確較能貼合臉部,也較為舒適。影片中教學方式,是希望讓平面口罩更緊貼立體臉部,但影片做法不見得適合每個人,民眾可自行測試。

姜秀子說,民眾依照影片作法自行測試時,除了觀察自己不說話時,是否能貼合臉部,更要特別確認,當自己講話、嘴巴在動時,口罩側面是否因為耳帶綁得太緊,反而在側面出現大漏洞。同時,也可觀察配戴的舒適性,若調整得太緊,雖然密合度很好,卻很難以長時間配戴。

查核記者依照影片方法進行測試,由於記者臉型較圓,依影片方法折成立體口罩配戴時,口罩側面反而出現漏洞。此影片作法並不適合記者個人。

(三)高靖秋說,因口罩尺寸固定,對於臉型比較瘦長或比較小的人,確實可以透過綁口罩的繩子,讓口罩更貼合臉部。不過,戴口罩除了要戴好、確保密合度外,也要顧慮配戴的舒適性和持久性,如果口罩非常密合,很可能戴久會不舒服,或甚至會想拉下口罩來喘口氣,這樣反而增加風險。

高靖秋說,在防疫期間,尤其現在社區警戒提高,民眾外出應配戴口罩,配戴時確保口罩貼合鼻梁、臉頰和下巴,不要出現漏洞;口罩表面是污染面,應避免用手碰觸;手碰口罩後請洗手,以免增加環境污染。出入大眾場所也要謹記勤洗手、保持安全距離。

結論

一、中華民國護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並未建議網傳影片的折口罩方法。

二、專家指出,影片折口罩做法確實可增加臉部密合度;民眾採用此做法時,可自行測試,一是確認口罩不會在側面產生漏洞,二是確認配戴的舒適與持久度,若太密合導致會拉下口罩,反而有風險。

三、專家建議,新冠病毒是以飛沫、接觸傳染為主,外科醫用口罩對民眾可發揮保護效果,民眾可再搭配採取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等措施,就能有效防疫。

傳言冠名「護理師公會」,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Corniche Hospital
Corniche Hospital官方粉絲專頁影片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