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健康

【錯誤】網傳照片宣稱「自來水含氯,用電鍋加熱食物,水中的氯會附著在食物表面,可能會有致癌風險」?

事實查核報告#850

【錯誤】網傳照片宣稱「自來水含氯,用電鍋加熱食物,水中的氯會附著在食物表面,可能會有致癌風險」?
發布日期/2021-03-16 04:12:56

一、目前台灣的自來水會使用氯作為消毒劑,但根據規定,自來水有效餘氯殘留標準為0.2-1.0ppm,對人體的健康風險低。

二、氯溶解於水中,會變成次氯酸,而次氯酸尚未被歸類在會對人體產生致癌性的物質。

三、專家表示,民眾在使用電鍋蒸煮的過程中,水中的氯會在電鍋加熱過程中,隨著蒸汽而排出,民眾不用擔心會殘留於食物表面。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近日流傳訊息指稱:「台灣人罹癌多 與電鍋有關

台灣罹患癌症的人似乎比例越來越多,與日常生活習慣是否有關?與蒸煮食物有關?

最近有公衛專家發現,台灣人喜歡用電鍋蒸飯、蒸食品,用電鍋蒸煮食物時,一定要用到水,而絕大多數的人外鍋都是用自來水,但是自來水有氯,再經過加熱後,因為鍋蓋是密閉的,氯全部都通通包覆在食物上或被吸收,而氯是有致癌的危險的。

因此專家提醒,不要貪圖方便,一定要用煮沸過的開水或用以過濾掉氯的水來蒸東西,因為氯有致癌的危險。 這真的很重要!不要以為自己不會用到電鍋蒸東西,但是你的媽媽會用到!即使只是蒸饅頭,都要有此常識。 還有賣場、大飯店廚房,也要改成「開水蒸食品的觀念。」

另外也有流傳多個版本,並冠名為長庚醫院毒物科權威醫師已故林杰樑文章發布的內容:「轉發就是善行:長庚醫院毒物科權威 醫師

(有新的注意重點)

難怪有癌症的人愈來愈多,

用電鍋蒸煮東西時,

一定要用開水,

或是過濾過的水,

因為如果直接用自來水,

自來水有氯,

再經過加熱後,

由於鍋蓋是蓋著的,

氯被全部包覆在食物上。

所以一定要用煮沸過的開水或用已過濾掉氯的水來蒸東西。

因為氯有致癌的危險,

這真的很重要!

即使只是蒸饅頭,

都要有此常識!

請多多轉發,讓更多的人知道~~!」

「長庚醫院毒物科權威醫師已故林教授的文章稱: 難怪有癌症的人愈來愈多,用電鍋蒸煮東西時,一定要用開水,或是過濾過的水,因為如果直接用自來水,自來水有氯,再經過加熱後,由於鍋蓋是蓋著的,氯被全部包覆在食物上。所以一定要用煮沸過的開水或用已過濾掉氯的水來蒸東西。」


圖1:社群平台流傳貼文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指稱「長庚醫院毒物科權威醫師已故林杰樑的文章稱: 難怪有癌症的人愈來愈多,用電鍋蒸煮東西時,一定要用開水」?林杰樑醫生是否曾發布過相關內容?

(一)經查核中心檢索,已故醫生林杰樑的臉書粉專,該粉專曾在2014年10月28日發布貼文表示,傳言指出「林杰樑的文章稱: 難怪有癌症的人愈來愈多,用電鍋蒸煮東西時,一定要用開水」。此傳言並非林杰樑醫師的言論。

林杰樑醫師2013年離世後,其臉書粉專由譚敦慈女士以及林醫師學生們共同經營。

(二)查核中心採訪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中心主任顏宗海。他表示,這是舊謠言,林杰樑醫生並沒有發布過類似的內容。

爭議點二、目前台灣自來水中是否含氯?含氯的含量標準為何?如何檢驗水質標準?

查核中心採訪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教授謝昌衛。謝昌衛說,自來水會使用氯作為消毒劑,溶解於水中的氯,能夠有效預防有害細菌的滋生。而根據自來水法規定,自來水中有效餘氯殘留標準為0.2-1.0ppm,即100萬毫升的水中最多容許1毫升的氯。

環保署水質處表示,台灣的自來水公司會針對民眾生活飲用水加氯消毒,目的是為了消除水管內的細菌、病毒等汙染物。而目前台灣對於自來水中有效餘氯殘留標準為0.2-1.0ppm。

環保署水質處表示,目前台灣自來水廠,每個月會定期檢測各地自來水廠的水質,各地方衛生單位會蒐集各自來水廠的檢驗數據,彙整至環保署,目前檢驗數據皆公布在網站上。

爭議點三、網傳「用電鍋蒸煮食物時,因為鍋蓋是密閉的,氯全部都通通包覆在食物上或被吸收,容易致癌」是否屬實?用電鍋蒸食物時,可以用自來水嗎?

(一)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表示,台灣自來水中添加氯作為消毒使用,目的是防止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氯溶解於水中,會變成次氯酸或次氯酸離子,而次氯酸或次氯酸離子尚未被歸類在會對人體產生致癌性的物質。

李俊璋說,目前依規定,自來水中的有效餘氯含量依自來水水質標準為0.2-1 ppm,且民眾日常使用的電鍋,在煮沸過過程中並非密閉,次氯酸皆會隨著蒸氣揮發,民眾可以不用過度擔憂氯會包覆在食物上。然而,目前還是會宣導民眾在一般飲用水時,盡量將水煮沸再飲用,除了可以讓水中的添加物揮發排除,更重要的是,再一次的消滅細菌、病毒,降低水中微生物對人體危害的風險。

(二)謝昌衛表示,根據自來水廠公布的數據,台灣目前實際添加於自來水中的氯含量會比規定值更低,一般自來水中有效餘氯濃度僅有0.6~0.7ppm,極低濃度的氯並對人體造成影響風險低。

謝昌衛說,自來水中的氯一般曝露於空氣中,或在煮沸未加蓋過程中就會迅速蒸散,民眾直接將氯喝下的風險非常低。民眾在使用電鍋蒸煮的過程中,水中的氯會在電鍋加熱過程中隨著蒸汽排出,並不用擔心會殘留於食物表面。

謝昌衛表示,總體來說,自來水含氯添加量低,加熱易揮發,不易殘留。民眾不用過度擔心。如有疑慮,也可以使用燒開過的飲用水作為電鍋使用。

(三)環保署水質處表示,依據現階段的自來水有效餘氯殘留標準,對人體的風險是極低的。值得注意的是,水中的氯會結合有機物產生三鹵甲烷,根據規定,目前自來水中的三鹵甲烷濃度若高於0.08ppm,是不能流出自來水廠。

環保署表示,目前飲用水的水質標準,是以7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天飲水2公升,累積喝了 70 年後,致癌風險非常低的風險值,作為評估標準。現階段多數民眾會將自來水燒開、安裝飲水器,作為日常飲用的方式。

爭議點四、 氯對人體的健康風險為何?民眾日常應該如何避免?

李俊璋表示,日常中含氯的化學物質種類非常多,如像自來水、游泳池中,因消毒添加的氯,因為有控制劑量,所以對人體危害風險低。此外,民眾更應該注意含氯的有毒物質,常見的含氯有毒物質如三鹵甲烷、戴奧辛、多氯聯苯,目前已有多科學證據證明指稱對人體有害。人體的解毒機關是肝臟,一旦這些毒物進入身體,肝臟會分泌解毒酵素,造成肝臟過度工作,就有可能造成肝炎、肝腫大等肝臟疾病。

回到日常生活,李俊璋表示,常見的含氯物品,如含PVC(聚氯乙烯)的桌墊、壁紙、塑膠袋、塑膠箱等。民眾如能盡量少用含氯的物品最好,如果用了也要落實垃圾回收。

李俊璋表示,含PVC的物品、廚餘皆不可當作一般垃圾丟棄。常見的PVC(聚氯乙烯)如果進入焚化爐直接燃燒,會產生有毒物質戴奧辛。如能落實回收工作,將PVC融化再製,就能有效減少有害物質。另外,民眾日常的廚餘,食物殘渣中含氯化鈉(鹽),進入焚化爐燃燒也會產生戴奧辛。因此,民眾廚餘的回收也應落實。

結論

一、目前台灣的自來水會使用氯作為消毒劑,但根據規定,自來水有效餘氯殘留標準為0.2-1.0ppm,對人體的健康風險低。

二、氯溶解於水中,會變成次氯酸,而次氯酸尚未被歸類在會對人體產生致癌性的物質。

三、專家表示,民眾在使用電鍋蒸煮的過程中,水中的氯會在電鍋加熱過程中,隨著蒸汽而排出,民眾不用擔心會殘留於食物表面。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環保署飲用水全球資訊網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大事紀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