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健康

【錯誤】網傳「血管堵塞20%沒感覺;血管堵塞40%容易累;血管堵塞50%血壓開始升高,失眠,抵抗力下降…」?

事實查核報告#762

【錯誤】網傳「血管堵塞20%沒感覺;血管堵塞40%容易累;血管堵塞50%血壓開始升高,失眠,抵抗力下降…」?
發布日期/2021-01-07 07:20:08

一、醫師指出,心血管病患是否有症狀、有何種症狀,均因人而異。

二、醫師指出,血管堵塞的百分比與傳言所列症狀沒有一定關係。

三、醫師建議,民眾應注意身體變化,若出現胸口悶痛、喘氣與呼吸不順、體力下滑、不明原因昏倒或暈厥等症狀,建議就醫檢查。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與通訊群組流傳一則訊息:

「⭕️ 血管堵塞20%没感覺~
⭕️ 血管堵塞40%容易累~
⭕️ 血管堵塞50%血壓開始升高,失眠,抵抗力下降~
⭕️ 血管堵塞70%心臟開始出現狀况,頭晕頭疼,記憶力减退
⭕️ 血管堵塞80%出現肢体麻木
⭕️ 血管堵塞90%中風、癱瘓、腦出血、心梗都可能發生。
學會讀懂身體的語言
預防大於治療!」


圖1: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圖2: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依6種血管堵塞程度,分別羅列了數種症狀,傳言宣稱的症狀是否有根據?

(一)查核中心採訪雙和醫院心臟科病房主任邱淳志。邱淳志說,傳言宣稱的症狀分類並沒有根據,血管阻塞的百分比與傳言所述症狀也沒有一定關係。

邱淳志說明,冠狀動脈血管的損壞與阻塞是一個緩慢而漸進的過程,通常病患在血管阻塞比率低於70%時,是沒有症狀的,但也有病患阻塞50%就有症狀,至於阻塞多嚴重才會有症狀、有何症狀,均是因人而異。有些人血管堵塞70%就已經肢體麻木,有些特殊病人族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可能血管堵塞程度已經非常嚴重,卻沒有任何症狀。因此,傳言的說法並無根據。

邱淳志補充,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訊,心臟血管阻塞的典型症狀包括左胸疼痛或緊縮、喘不過氣,胸痛可能擴散到肩、頸、上臂、下巴或上腹部,疼痛持續時間數分鐘不等,有些人可能會有燒灼感,有的人會感到倦怠,有的人上腹痛或是有消化不良的感覺,另外,喉嚨緊、口角麻也是常見症狀。

邱淳志說,不是每次冠心病發作都會有所有症狀,如果有一個或數個症狀發生,應儘快就醫接受心臟科醫師的診斷與治療。

(二)查核中心採訪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陳玠宇。陳玠宇說,傳言的分類完全錯誤,大部分的人冠狀動脈血管阻塞50%以上才較可能會有症狀,常見的症狀有胸痛、胸悶、冒冷汗、喘氣不順等,而一般阻塞70%以上才會需要置放血管支架;但是,也有少數病患血管阻塞程度不到50%,卻因為冠狀動脈微循環障礙或血管阻力過高,心肌血流灌流異常,使得病患在血管堵塞程度不嚴重的狀況下,仍然有明顯症狀,需靠藥物控制及調整三高的問題來解決;還有些病人本身血管並無明顯阻塞狹窄的情形,卻容易在某些情況下誘發冠狀動脈血管痙攣,導致明顯的症狀產生。

陳玠宇說明,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有些病患血管阻塞嚴重,症狀卻很輕微,也有少數病患狀況特殊,儘管血管堵塞不嚴重,仍有明顯症狀,因此,並沒有說阻塞程度多少就一定有什麼症狀。

爭議點二、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血管堵塞問題與心血管疾病?

邱淳志說,民眾如果沒有症狀,也沒有心血管危險因子,就比較不用擔心心血管疾病問題,而心血管危險因子則包括:年紀大、抽煙、三高、家族病史等。

陳玠宇說,傳言所羅列的症狀無法反推心血管阻塞的嚴重程度,只能推測可能有這方面的問題,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包括有家族病史、有三高問題(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抽煙、肥胖等。陳玠宇說,以往年紀也是一個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指標,但近年心血管疾病已有年輕化的趨勢。

陳玠宇建議,民眾平時應多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如果覺得容易胸口悶痛、喘氣與呼吸不順、體力耐力下滑、不明原因昏倒或暈厥等,就有可能是心臟血管的問題,需做進一步檢查以釐清原因。

陳玠宇舉例,肺活量也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標,如果民眾原本可以一口氣講好幾個字,突然發現最近自己講幾個字就需要換氣,中氣不順或上氣不接下氣,容易氣喘吁吁,也要小心有可能是心血管的問題,建議到醫院進一步接受心臟科及胸腔科醫師的檢查。

結論

一、醫師指出,心血管病患是否有症狀、有何種症狀,均因人而異。

二、醫師指出,血管堵塞的百分比與傳言所列症狀沒有一定關係。

三、醫師建議,民眾應注意身體變化,若出現胸口悶痛、喘氣與呼吸不順、體力下滑、不明原因昏倒或暈厥等症狀,建議就醫檢查。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國民健康署〈認識冠心病〉

〈首圖出處:Pixabay;首圖作者:Arek Socha〉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