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錯誤】網傳「氣溫低於15度,1/3的熱量從頭散發,氣溫低於10度,1/2的熱量從頭散發,氣溫低於4度,3/4的熱量從頭散發…預防腦中風請一定要帶個帽子」?
【部分錯誤】網傳「氣溫低於15度,1/3的熱量從頭散發,氣溫低於10度,1/2的熱量從頭散發,氣溫低於4度,3/4的熱量從頭散發…預防腦中風請一定要帶個帽子」?
一、醫師指出,傳言提及的氣溫與頭部熱量散失比例,並無根據。
二、醫師建議,天氣冷有必要戴帽,讓頭部保暖,同時也要注意頸部及四肢末端的保暖。
三、醫師提醒,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或是中高齡的民眾,並不建議在天氣冷的時候出門;如果一定要出門,應在出門前先活動暖身,並採取多層次穿搭法。
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與通訊群組流傳一則訊息:
「榮總心臟内科 天冷戴帽
(1)當氣溫低於15度:1/3的熱量從頭散發
(2)當氣溫低於10度:1/2的熱量從頭散發
(3)當氣溫低於4度:3/4的熱量從頭散發
所以,如果身體暖呼呼,但頭腦沒保暖〜
心臟血要送到頭部不容易,
因此天冷預防腦中風請一定要帶個帽子..
很重要…很重要..
冬季已到,簡單動作保護身體」
此傳言以文字、圖文等形式在網路上流傳。
圖1:網傳圖文擷圖。
圖2: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宣稱「當氣溫低於15度:1/3的熱量從頭散發;當氣溫低於10度:1/2的熱量從頭散發;當氣溫低於4度:3/4的熱量從頭散發」,是否正確?
(一)查核中心採訪日康診所家醫科醫師陳崇賢。陳崇賢說,有關熱量從頭部散發的文獻不多,1957年美軍曾做過研究,用迴歸曲線計算出在負4度C時,人體會從頭部散失二分之一的熱量,在負21度C的環境,則會散發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熱量,但這些是推算出來的數字,並不是實際測量的結果。
陳崇賢說,與頭部散發熱量有關的還有一篇2016年的文獻,研究結果顯示,在較低溫的環境中,人體散發熱量的主要部位為大腿、小腿、胸部;高溫環境中,則以胸部、腹部、大腿、頭部為主。但在這篇研究針對的是氣溫23度到37度的環境。
陳崇賢說,上述研究都與傳言提到的溫度與數據不相同。
陳崇賢補充,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體的熱量主要是從身體散失,頭部則會儘量保持恆溫,通常在低溫環境中,四肢血管會收縮,血液流量會變少,但頭部的血管收縮則不明顯,反而會加強將血液流到腦部,以維持腦部運作,在腦部血流變多的情況下,散熱比例確實會上升,至於散熱比例多少,並沒有研究支持傳言所說的數據。
(二)查核中心採訪雙和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邱淳志。邱淳志表示,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大約僅佔人體熱量散發的5至10%,且熱量散失的比例與天氣狀況、衣物保暖度等因素相關。因此,傳言關於氣溫和散熱比例的說法沒有根據。
爭議點二、傳言宣稱「天冷預防腦中風請一定要帶個帽子」,是否建議這麼做?
(一)邱淳志表示,天冷確實要注意頭部的保暖。但不僅頭部,民眾也要注意身體、四肢的保暖。
邱淳志引用國健署的禦寒保健要點,建議長者、心血管疾病患者、三高族群以及高危險族群,無論在室內室外,都要做好防寒與安全措施,特別要注意頭部、頸部及四肢末端的保暖。
(二)陳崇賢補充,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或是中高齡的民眾,並不建議在天氣冷的時候出門,主要是溫差變化太大會對健康帶來風險,溫差會讓血管急劇收縮、血壓衝高;如果是血管脆弱者,血管可能會破裂,造成出血性中風,又或是血管收縮讓血流不足,造成缺血性中風。
陳崇賢說,如果心血管疾病患者或是中高齡的民眾有在天冷出門的需求,應在出門前先活動暖身,例如:原地踏步幾分鐘,讓身體暖和了再出門;衣服則可採取多層次穿搭法,從室外進到室內可先將厚外衣脫去,避免室內悶熱造成流汗,否則,流了汗再回到室外的低溫環境中,反而會有感冒甚至失溫的風險。
結論
一、醫師指出,傳言提及的氣溫與頭部熱量散失比例,並無根據。
二、醫師建議,天氣冷有必要戴帽,讓頭部保暖,同時也要注意頸部及四肢末端的保暖。
三、醫師提醒,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或是中高齡的民眾,並不建議在天氣冷的時候出門;如果一定要出門,應在出門前先活動暖身,並採取多層次穿搭法。
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Heat Losses From the Human Head〉
〈Human local and total heat losses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
國民健康署〈讓專業的來!國健署提供禦寒保健8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