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羅伯特·甘迺迪:mRNA疫苗直接干預患者的遺傳物質,會改變基因的遺傳物質」?
【錯誤】網傳「羅伯特·甘迺迪:mRNA疫苗直接干預患者的遺傳物質,會改變基因的遺傳物質」?
經查:
一、兒童健康防衛組織(Children’s Health Defense)創辦人小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表示,他並未說過傳言指稱「mRNA疫苗直接改變遺傳物質」的言論。
二、專家表示,輝瑞、莫德納所推出的新冠疫苗都是屬於mRNA疫苗。mRNA疫苗是將病原的mRNA修飾後送入人體,施打mRNA疫苗後,轉譯產出蛋白質,刺激人體免疫產生抗體。達到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效果。
三、專家表示,輝瑞、莫德納疫苗為mRNA疫苗,並不會直接進入細胞核,不會有傳言指稱,改變人體基因的狀況。
四、專家表示,mRNA疫苗因為會引發較強的發炎反應,促進專一性的抗體和T細胞反應,如果本身有較嚴重的過敏或自體免疫病史,施打mRNA疫苗要特別小心。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指稱:
「罗伯特·肯尼迪: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禁止和避免使用COVID-19疫苗在疫苗接种史上第一次,所谓的最后一代mRNA疫苗直接干预患者的遗传物质,从而改变代表基因操纵的个体遗传物质,这是一种已经被禁止并在那时被视为犯罪的行为。
这种干预可以与转基因食品相提并论,这也是极具争议的。
即使目前媒体和政界人士轻视这个问题,甚至愚蠢地呼吁一种新型疫苗回归常态,但这种疫苗在健康、道德和伦理方面都存在问题,而且在基因损害方面也存在问题,与以往疫苗造成的损害不同,这种损害将是不可逆转和无法弥补的。
亲爱的病人,在一个前所未有的mRNA疫苗之后,你将不再能够以一种互补的方式来治疗疫苗的症状 他们将不得不承受后果,因为他们再也不能简单地通过清除人体内的毒素来治愈,就像患有唐氏综合征克林费尔特综合征、特纳综合征、遗传性心脏骤停、血友病、囊性纤维化、雷特综合征等基因缺陷的人一样),因为基因缺陷是永远的!
这显然意味着:如果在mRNA疫苗接种后出现疫苗接种症状,我和任何其他治疗师都无法帮助你,因为疫苗接种造成的损害在遗传上是不可逆的。
寧願等待保守的疫苗,減弱毒性的病毒,就是我們平常接觸的疫苗。 大不了沒用,但不會有不可逆的副作用和後遺症。 請家族的人看見、提醒自己的下一代,不要隨便打疫苗!
段落中間有說明到mRNA 會引起 type 1 interphrron 這種反應一開始會以為是過敏反應,或是發炎反應, 或抗體的像感冒反應, 但是正是這種反應會與自體免疫疾病關聯。可能產生自體免疫疾病的副作用和後遺症。 但是mRNA 是遺傳物質, 一但變成你的遺傳物質, 蛋白生產, 是你自己身體的了。 就再也沒有藥可以治了! 你得要等下一種科技來給妳的症狀解藥。 那就不知何時了」
圖1: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提到的羅伯特·甘迺迪是誰?是否曾說過類似的言論?
傳言冠名前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姪子、兒童健康防衛組織(Children’s Health Defense)創辦人小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查核中心以關鍵字檢索,查找到多篇查核報告破解此傳言的英文版等其他版本。
其中,美國事實查核組織《Snopes》12月10日發布查核報告,《Snopes》向小羅伯特·甘迺迪求證,他提出聲明表示,傳言指稱言論並非是他說的,他未曾發布過類似言論,網路上出現的文章是錯誤冠用其名,他已向多個論壇網站要求更正。
查核中心進一步檢索,國際通訊社《AFP FactCheck》、阿根廷查核組織《chequeado》皆發布查核報告表示,小羅伯特·甘迺迪並未發布過類似言論。
爭議點二、mRNA疫苗作用機制為何?
(一)查核中心採訪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齊嘉鈺。她表示,近期輝瑞(pfizer)/BioNTech、莫德納(Moderna)所推出的新冠疫苗都是屬於mRNA疫苗。
齊嘉鈺說,mRNA疫苗的製作流程是將病原mRNA修飾後包裝在
齊嘉鈺說,mRNA疫苗只要找到關鍵的基因序列,就可以繼續研發。相較於減毒疫苗,並沒有感染的風險,研發的時間也較快。在疫苗史上,這是首次mRNA疫苗能成功研發上市,之後要關注的方向是「mRNA疫苗的保護力持續性」。
(二)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陶秘華表示,mRNA是一種核醣核酸,主要功能是產生蛋白。mRNA疫苗的做法是將mRNA包覆在脂質體(liposome),注射到人體的肌肉。Liposome-mRNA複合物在人體會進入肌肉細胞,產生棘蛋白,再透過吞噬細胞引發棘蛋白專一性的抗體和T細胞反應。另一種機制是,Liposome-mRNA複合物直接進入吞噬細胞產生棘蛋白,引發專一性免疫反應。
因為棘蛋白是新冠病毒進入細胞的主要病毒結構,抗體結合病毒上的棘蛋白後,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和細胞上的受體蛋白(hACE-2 receptor)的結合,達到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效果。
(三)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指出,疫苗有很多種,最早是將病毒減毒置入人體,來觸發人體的免疫反應;而mRNA疫苗是去製造病毒更上層的訊息RNA(messenger RNA),來製造類似病毒的蛋白質。
謝宗學說,mRNA疫苗是由mRNA去製造一個訊號,讓人體去產生類似感染新冠病毒會產生的蛋白質成分,去誘發人體的免疫反應。
爭議點三、傳言疫苗會直接干預患者的遺傳物質、改變基因,造成永遠的遺傳基因缺陷」,是否屬實?
(一)陶秘華表示,mRNA用來當治療載體的一個重大優點,就是它不會鑲嵌入細胞核內的基因體,因此不會造成所謂的「基因體毒性(genome toxicity)」。因此,學界普遍認為,「接受mRNA疫苗注射而造成遺傳物質或基因改變」之說法,幾乎不會發生的。
(二)齊嘉鈺表示,「mRNA疫苗會直接干預患者的遺傳物質、改變基因」的說法並不正確。
齊嘉鈺說,首先,mRNA疫苗施打進人體後,會再
再者,會嵌入到人體細胞核中基因體的是DNA本身,
爭議點四、mRNA疫苗與減毒疫苗的差異為何?兩支新上市的新冠肺炎疫苗為何採用mRNA疫苗?
(一)齊嘉鈺說,過去傳統的疫苗有去活化疫苗、減毒疫苗等。去活化疫苗的製作方式是將病原體利用物理或化學方式完全去除活性,打入人體細胞,刺激人體的免疫反應。因為病原已經去除活化,病毒並沒有再生或複製的能力;某些去活化疫苗是將整顆病原體去除活化,也有的是純化或是合成病毒的部分成分,打入人體,例如流感疫苗就是此類的去活化疫苗。
齊嘉鈺說,減毒疫苗是經過長時間在實驗室的培養,挑選出毒性比較弱的,病原本身已經沒有致病能力,但還有些許活性,透過病原的複製,誘發人體的免疫反應,免疫的效果將更持久。過去常見的日本腦炎疫苗、德國麻疹疫苗、水痘疫苗都是減毒疫苗。
相對上述兩類傳統的疫苗,
(二)陶秘華表示,減毒疫苗是傳統的疫苗技術,方法是將病毒養在不適合它生長的環境,例如某些細胞株或非該病毒的自然宿主,經過反覆感染和長時間培養,病毒的突變點位會越來越多,導致對人類的致病性也越來越小。最後篩選出的突變種病毒,雖然還會感染人體,但失去了致病力,但還是保持活化免疫系統產生保護性抗體的能力。具有這些特性的突變病毒株,才能被使用為減毒疫苗。
陶秘華表示,減毒疫苗的製造需要很長的時間,才有辦法確定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對新冠肺炎目前的全球大流行,製造減毒疫苗,恐緩不濟急。
爭議點五、mRNA疫苗施打會有那些健康風險?
(一)陶秘華表示,mRNA疫苗因為會引發較強的發炎反應,促進專一性的抗體和T細胞反應,正是mRNA能成為有效的疫苗載體的重要原因。但理論上,它引發的發炎反應也有可能會加重自體免疫反應,但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證明這個推論。
陶秘華表示,因為mRNA疫苗是第一次在人體廣泛使用,科學家們對它的經驗還不夠多,但根據現有的兩種新冠mRNA疫苗的臨床三期人體試驗結果,有超過8 萬人參與,結果顯示mRNA疫苗是相當安全的,副作用都很輕微。但必須強調,這個結論是基於臨床試驗3-6個月的觀察期,未來還需要追蹤更久的時間,才能確定mRNA疫苗的長期安全性。
陶秘華表示,有少數人注射了新冠mRNA疫苗引發了嚴重的過敏反應。因此藥物法規單位有提醒,如果本身有較嚴重的過敏或自體免疫病史,使用mRNA疫苗要特別小心。
(二)謝宗學說,施打疫苗是有可能誘發人體的免疫反應,產生干擾素等發炎物質,使病情更嚴重。因為新冠病毒造成人類死亡,部分原因是人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因此,藥廠在研發疫苗時,會盡量避免產生類似的問題。
結論
一、兒童健康防衛組織(Children’s Health Defense)創辦人小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表示,他並未說過傳言指稱「mRNA疫苗直接改變遺傳物質」的言論。
二、專家表示,輝瑞、莫德納所推出的新冠疫苗都是屬於mRNA疫苗。mRNA疫苗是將病原的mRNA修飾後送入人體,施打mRNA疫苗後,轉譯產出蛋白質,刺激人體免疫產生抗體。達到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效果。
三、專家表示,輝瑞、莫德納疫苗為mRNA疫苗,並不會直接進入細胞核,不會有傳言指稱,改變人體基因的狀況。
四、專家表示,mRNA疫苗因為會引發較強的發炎反應,促進專一性的抗體和T細胞反應,如果本身有較嚴重的過敏或自體免疫病史,施打mRNA疫苗要特別小心。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Snopes〈No, mRNA COVID-19 Vaccines Do Not ‘Alter Your DNA’〉
AFP FactCheck〈New Zealand party spreads misinformation about Covid-19 vaccines, attributed to Robert F Kennedy 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