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錯誤】網傳「多倫多大學藥學教授將這份資訊寄給家人...醫生和科學家現在對Covid-19的了解更多,我將列出2020年2月不知道的五件事」?

【部分錯誤】網傳「多倫多大學藥學教授將這份資訊寄給家人...醫生和科學家現在對Covid-19的了解更多,我將列出2020年2月不知道的五件事」?

事實查核報告#721
網傳「多倫多大學藥學教授將這份資訊寄給家人...醫生和科學家現在對Covid-19的了解更多,我將列出2020年2月不知道的五件事」?
發布日期/2020年12月4日

經查:

一、此傳言的原始出處,是印度眼科醫師普拉卡什的文章。傳言指稱為多倫多藥學系教授、美國醫師等,均為錯誤冠名。

二、台灣專家表示,新冠病毒病患確實會有肺部及其他部位出現血栓的現象,但阿斯匹靈與肝素對於血栓的效用尚在研究中。

三、台灣專家表示,為了因應新冠肺炎病患有快樂缺氧的症狀,使用家用血氧監測機是一個可行的方案,但前提是血氧監測機的準確度夠高,否則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四、台灣專家表示,瑞德西韋(Remdesivir)與法匹拉韋(Favipiravir)都被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病患,但它們的作用是降低病毒產量,真正消除病毒的還是病患自身的免疫系統。

五、台灣專家表示,細胞激素風暴確實可用類固醇治療,但對於新冠肺炎的早期患者,除非已有缺氧症狀,否則沒必要在早期使用類固醇治療。

六、台灣專家表示,除了早期給氧,讓病患採取俯臥姿可以改善肺部血流、幫助肺部擴張。

七、專家表示,科學家推測α-防禦素可能是造成新冠肺炎患者血栓的原因,部分新冠肺炎病患使用秋水仙鹼後改善症狀,但案例不多,仍待更多研究去驗證成效。

綜合以上,傳言為「部份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指出:

「多倫多大學的一位藥學系教授將這份措辭清楚的新資訊寄給了他的家人。
對於這次新冠疫情大流行,2020年6月之後感染的人比3個月前2020年3月感染者的生存機會更大。其原因是,醫生和科學家現在對Covid-19的了解比3個月前要多,因此能夠更好地治療患者。我將列出2020年2月我們不知道的5件事,以供您理解。

1. COVID-19最初被認為是由於肺炎-肺部感染導致的死亡-因此,呼吸機被認為是治療無法呼吸患者的最佳方法。現在,我們意識到該病毒會導致肺部和人體其他部位的血管中出現血凝塊,並導致帶氧減少。現在我們知道僅通過呼吸機提供氧氣將無濟於事。我們必須預防和溶解肺部的微小凝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2020年10月將像阿司匹林和Heparin (稀血劑,防止凝血) 這樣的藥物用作治療方案的原因。

2. 以前,由於血液中的氧氣減少,患者在路上甚至在抵達醫院之前就死了。這被稱為快樂低氧 (HAPPY HYPOXIA)-儘管血氧量降得很低,但COVID-19患者要低到極嚴重時才出現症狀,有時甚至達到70%。通常,如果血氧量降低到90%以下,我們就會變得呼吸困難,而 COVID患者不會有觸發這種呼吸困難的機制,因此我們在2020年2月將病患者送入醫院為時很晚。
現在,既然知道了快樂低氧,我們就可以使用簡單的家用脈搏血氧儀監測所有COVID患者的血氧量,並在血氧量降至93%或更低時將他們送往醫院。這使醫生有時間糾正血液中的缺氧氣的情形,到2020年10月有更好的生存機會。

3. 2020年2月,我們沒有抗擊冠狀病毒的藥物。我們僅在治療它其引起的併發症...缺氧。因此,大多數患者受到嚴重感染。現在我們有2種重要的藥物FAVIPIRAVIR和REMDESIVIR。這些抗病毒藥物可以殺死冠狀病毒。通過使用這兩種藥物,我們可以防止患者受到嚴重感染,從而在他們患上低氧之前將其治愈。這是2020年10月才有的新知識,2020年2月還不瞭解。

4.許多Covid-19患者死亡不僅是因為病毒死亡,還因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以一種被稱為細胞因子風暴 (CYTOKINE STORM) 的方式做出過度的反應。這種反應不僅殺死病毒,而且殺死患者。 2020年2月,我們不知道如何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現在到了2020年10月,我們知道類固醇可以用來防止某些患者發生細胞因子風暴。

5.現在我們也知道,低氧症患者僅靠腹部朝下躺著就可以變得更好,這就是俯臥姿勢。除此以外,幾天前以色列科學家還發現,患者白細胞產生的一種稱為Alpha Defensin的化學物質可引起肺血管微凝塊,可用秋水仙鹼 (Colchicine) 治療,此藥用來治療痛風已有數十年之久。
因此,現在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與2020年2月相比,患者在2020年10月存活COVID-19感染的機會更大。展望未來,記住就算感染到,也比早期感染者有更好的存活機會,那麼就不會對Covid-19感到驚慌。讓我們繼續採取預防措施,戴上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請轉發此消息,因為我們都需要一些正面的消息。」

其中,「阿司匹林」在台灣多寫為「阿斯匹靈」。


圖1: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此傳言的出處為何?

(一)查核中心檢視此傳言,此傳言有多版本,最早是6月28日起,有簡體和繁體中文版,最初版本並無冠名,6月28日傳言中文本,文首註明「轉中譯」,並沒有冠名,傳言最後還提到「印度」的防疫經驗,並提出6點簡單的防疫措施。

不過,此傳言在7月有變形,刪除印度防疫經驗與6點防疫措施,並有不同冠名,7月冠名為「美國一線新冠醫生筆記」,10月冠名為「多倫多大學的一位藥學系教授將這份措辭清楚的新資訊寄給了他的家人」。


圖2:6月傳言版本末段提到印度防疫經驗,以及6點防疫措施。

查核中心進一步以英文搜尋,找到英文版傳言,自6月22日起,英文版傳言流傳在印度、菲律賓、奈及利亞、加拿大、美國......等地,有些版本沒有冠名,有些冠以「一位多倫多大學的教授」(A professor from University of Toronto)或是「一位資深的英國醫生」(a senior British doctor)冠名。

(二)查核中心搜尋到6月22日刊登的一篇文章,題為〈我們該擔心印度COVID 19 病例大增嗎?)(原文為Should we be worried about increasing COVID 19 cases in India?),此文刊於印度連鎖眼科醫院「美國眼科中心」網站,作者署名為普拉卡什醫師(Dr. D. P. Prakash)。

查核中心比對中文版傳言提到的「2020年2月我們不知道的5件事」,與此英文文章內容相同,而中文版傳言的6月版也提及「印度」防疫經驗,傳言末提到的6點防疫措施建議,也跟英文文章相符合。可確認,中文版傳言翻譯自這篇英文文章。

查核中心透過電郵,採訪此文作者–普拉卡什醫師。他指出,他確實寫了這篇文章,此文透過WhasApp在全球廣泛流傳,他是印度的眼科主治醫師,未曾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任教。

綜合以上,此傳言的原始作者為印度眼科醫師普拉卡什,並非「美國一線醫師」、「多倫多大學藥學系教授」。


圖3:「美國眼科中心」的英文版文章和中文版傳言高度相符。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製圖。

爭議點二、傳言宣稱「新冠病毒會導致肺部和人體其他部位的血管中出現血凝塊...僅通過呼吸機提供氧氣將無濟於事,我們必須預防和溶解肺部的微小凝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用阿斯匹靈和Heparin來治療 」,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諮詢胸腔科重症醫師蘇一峰。蘇一峰表示,確實有些新冠肺炎患者會出現血栓,在治療上會建議搭配抗凝血藥物治療,但目前還沒有研究確認一定要使用何種藥物治療,要未確認要用何種治療方式。此外,呼吸器還是有用的。

(二)查核中心諮詢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教授施信如與博士生韓憶茹。施信如與韓憶茹表示,根據2020年7月刊載於《歐洲呼吸期刊》(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的研究,目前的臨床以及屍檢證據都顯示,感染新冠病毒的病患,有機率會在全身的器官中產生血栓,包括肺部,而重症患者產生血栓的比例也高於非重症患者。當病患肺部出現血栓,就會使肺部的氧氣提供遭阻,使身體出現缺氧狀況。

施信如與韓憶茹說,一篇2020年9月發表於《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研究顯示,對於新冠肺炎病患,去除血栓是必要且治本的,但在感染初期,呼吸機氧氣的供應對於新冠肺炎的病患還所幫助,因為在感染初期,病人的血栓狀況還沒有很嚴重,此時透過呼吸器給予氧氣,增加病患血液中的溶氧量,能提高肺部的氧氣供給,緩和病患缺氧的狀況,讓病患更有體力去調節體內的栓塞。

至於傳言提到的藥物,施信如與韓憶茹說,阿斯匹靈的作用在於止痛與抗發炎,它是生活中常見的退燒止痛藥,高劑量給予能夠降低血小板凝集,並抑制凝血酶原的形成,讓血栓變得不易形成;而肝素(Heparin)則是人體本來就有的抗凝血劑,醫療上對於有血栓的新冠肺炎,但可作為藥物給予病患,一樣有助於抑制血栓形成。

施信如與韓憶茹進一步說明,由於新冠肺炎的患者身上常有血栓的症狀,因此抗血栓藥被認為可以用來治療新冠肺炎病患,而阿斯匹靈與肝素確實已被用來治療新冠肺炎所產生的血栓。但是,一些研究指出,使用肝素並沒有明顯降低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對於新冠肺炎病患使用阿斯匹靈的研究則指出,阿斯匹靈的臨床結果雖然降低了死亡率,卻無法證實與血栓的清除有關。

綜合以上,新冠病毒病患確實會有肺部及其他部位出現血栓,阿斯匹靈與肝素確實已被用來治療新冠肺炎所產生的血栓,但其效用尚在研究中。

爭議點三、傳言宣稱「COVID-19患者會出現快樂低氧 (HAPPY HYPOXIA)...通常,如果血氧量降低到90%以下,我們就會變得呼吸困難,而 COVID患者不會有觸發這種呼吸困難的機制」,是否屬實?

(一)蘇一峰表示,確實有些病患會出現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的狀況,明明血氧已經很低,但低血氧症狀不明顯,病患也表現得不那麼喘,因此建議新冠肺炎患者要即早監測血氧,並給予早期氧氣治療,監測方法則不拘。

蘇一峰表示,目前還不確定新冠肺炎的病患為何會出現快樂缺氧的現象,可能是病毒感染的部位不僅在肺部,也感染了神經,但尚未有定論,仍在研究中。

(二)施信如與韓憶茹說,一般人在血氧低於90%的時候會不舒服、呼吸窘迫,而「快樂缺氧」則是指,病患的血氧明顯不足,卻沒有表現出呼吸窘迫的狀況,已有研究指出,快樂缺氧的現象確實能在一些新冠肺炎病患身上看到。

至於傳言建議使用家用脈搏血氧儀,施信如與韓憶茹表示,自我監測血氧確實是一個可行的方案,但前提是血氧監測機的準確度夠高,2016年刊載於醫學期刊《麻醉與鎮痛》(Anesthesia and Analgesia)的研究顯示,市面上有些血氧監測機的測量結果並不準確,可能會低估使用者的血氧值,導致使用者到醫院才發現血氧值其實正常,這反而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綜合以上,有些新冠肺炎病患會有快樂缺氧的症狀,因此建議新冠肺炎患者要即早監測血氧,家用血氧監測機是一個可行的方案,但要注意血氧監測機的準確度要夠高。

爭議點四、傳言宣稱「2020年2月,我們沒有抗擊冠狀病毒的藥物。...。現在我們有2種重要的藥物FAVIPIRAVIR和REMDESIVIR。這些抗病毒藥物可以殺死冠狀病毒」,是否屬實?

(一)蘇一峰表示,目前治療新冠肺炎的有效藥物,證據較強的是瑞德西韋(Remdesivir),法匹拉韋(Favipiravir)則沒有大量證據支持。

(二)施信如與韓憶茹表示,法匹拉韋和瑞德西韋都是抗RNA病毒的藥物,兩者皆是一種核苷類似物,作用的機制都是抑制在病毒RNA聚合酶的作用,藉以抑制病毒的複製,目前這兩種藥物都被用來治療新冠肺炎的非重症病患,都有不錯的成效,能夠縮短病程時間。

施信如與韓憶茹進一步說明,法匹拉韋是日本研發的抗流感藥物,可以抑制RNA病毒,目前歐美還沒有法匹拉韋治療新冠肺炎的大規模臨床研究,但已有研究指出,亞洲的臨床經驗顯示此藥物是有效的;而瑞德西韋則是針對伊波拉病毒設計的藥劑,對於新冠肺炎的治療,在歐美已有完整的臨床測試,結果顯示瑞德西韋對新冠肺炎的中症病患有效,可縮短病程,在輕症與重症患者身上則沒有明顯效果。

不過,施信如與韓憶茹指出,傳言宣稱「這些藥物可以殺死病毒」,這種說法並不精確,這些藥物只能阻止病毒複製、降低病毒產量,真正清除病毒,依靠的還是病患自身的免疫系統。

綜合以上,瑞德西韋(Remdesivir)與法匹拉韋(Favipiravir)都被用於治療新冠肺炎,但它們的作用並不是「殺死病毒」,而是降低病毒產量,真正消除病毒的還是病患自身的免疫系統。

爭議點五、傳言宣稱「許多Covid-19患者死亡不僅是因為病毒死亡,還因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以一種被稱為細胞因子風暴 (CYTOKINE STORM) 的方式做出過度的反應。... 現在我們知道類固醇可以用來防止某些患者發生細胞因子風暴」,是否屬實?

(一)蘇一峰表示,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常出現於嚴重感染的肺炎患者,確實會用類固醇治療,但這並不是現在才知道的療法,它是肺炎常規治療的一部分。新冠肺炎病患也可能會發生細胞激素風暴,已有跨國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早期染症的病患,如果有喘、缺氧的症狀,可先用類固醇治療,以防止細胞激素風暴。

蘇一峰說,若病患沒有這些症狀,則沒必要在早期使用類固醇治療。

(二)施信如與韓憶茹表示,細胞激素風暴是指身體的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後,身體產生嚴重的發炎反應,導致器官損傷或衰竭,這個現象也在一些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上看到。不過,這並不是新冠肺炎患者獨有的病症,很多病毒感染都會讓患者產生細胞激素風暴反應,例如腸病毒。

施信如與韓憶茹說明,皮質類固醇本身便常作為免疫抑制藥物,用以降低發炎因子的分泌,能在器官發炎或是自體免疫疾病上發揮一定療效。然而,類固醇對於新冠肺炎的患者是否有益,目前並未完全證實,有些研究指出他可以降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有些研究則是看到相反的現象。此外,為了避免病患在感染病毒初期就降低了免疫力,並不建議在新冠肺炎初期使用類固醇。

綜合以上,細胞激素風暴是指免疫系統過度反應,進而使器官的損傷或衰竭,這種現象常見於肺炎重症患者,也出現在部分新冠肺炎病患身上。細胞激素風暴確實可用類固醇治療,但對於新冠肺炎的早期患者,除非已有缺氧症狀,否則沒必要在早期使用類固醇治療。

爭議點六、傳言宣稱「現在我們也知道,低氧症患者僅靠腹部朝下躺著就可以變得更好」,是否屬實?

(一)蘇一峰表示,傳言指稱的應該是「俯臥姿」,也就是「趴著」,這是目前的早期療法之一,有一些小型研究指出,除了早期給氧,讓病患採取俯臥姿可以改善肺部血流、幫助肺部擴張。

(二)施信如與韓憶茹表示,2013年的臨床研究證實,相較於仰臥,俯臥時人體細胞運用氧氣的效率明顯較優,且俯臥可以預防呼吸機所引起的肺損傷。

她們指出,2020年5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研究則指出,俯臥姿能改善新冠肺炎病患的氧合作用並降低死亡率,但僅有約20 %患者有改善現象。

爭議點七、傳言宣稱「患者白細胞產生的一種稱為Alpha Defensin的化學物質可引起肺血管微凝塊,可用秋水仙鹼 (Colchicine) 治療,此藥用來治療痛風已有數十年之久」,是否屬實?

(一)蘇一峰表示,細胞產生α-防禦素(Alpha Defensin)是一種發炎反應,新冠肺炎患者身上確實會出現這種發炎反應;而秋水仙鹼(Colchicine)確實會被用於新冠肺炎患者,作用是抑制白血球的移動,避免白血球移動到肺部、讓肺部發炎。

蘇一峰說,醫師使用秋水仙鹼也不一定是為了治療α-防禦素造成的發炎反應,兩者之間的機轉不明。

(二)施信如與韓憶茹表示,α-防禦素是一種抗微生物汰,具有抗病毒、抗細菌的作用。在2012年的小鼠研究中,發現α-防禦素會增加血栓的形成;也有研究發現α-防禦素會活化凝血路徑,意即促進血小板活化,使血液凝結,造成體內形成血栓。

施信如與韓憶茹說,有研究團隊發現新冠肺炎患者體內有較高濃度的α-防禦素,重症者濃度更高,因此該團隊推測α-防禦素可能是造成新冠肺炎患者血栓的原因。

施信如與韓憶茹進一步解釋,目前沒有針對α-防禦素的抗凝血藥物,因此,秋水仙鹼被視為是個有潛力的藥物。秋水仙鹼是一種植物鹼,被作為痛風用藥,可抑制嗜中性球的發炎反應,另有研究顯示,秋水仙鹼能夠抑制α-防禦素的分泌,在秋水仙鹼用於小鼠的動物實驗中,亦可看到血栓減少。

她們提醒,目前還沒有臨床研究證實秋水仙鹼運用在新冠肺炎病患能夠降低血栓的形成,雖然已有一些病患在使用秋水仙鹼後,改善了一些臨床症狀,但案例不多,還有待更多研究去驗證。

綜合以上,科學家推測α-防禦素可能是造成新冠肺炎患者血栓的原因,部分新冠肺炎病患使用秋水仙鹼後改善症狀,但案例不多,仍待更多研究去驗證成效。

結論

一、此傳言的原始出處,是印度眼科醫師普拉卡什的文章。傳言指稱為多倫多藥學系教授、美國醫師等,均為錯誤冠名。

二、台灣專家表示,新冠病毒病患確實會有肺部及其他部位出現血栓的現象,但阿斯匹靈與肝素對於血栓的效用尚在研究中。

三、台灣專家表示,為了因應新冠肺炎病患有快樂缺氧的症狀,使用家用血氧監測機是一個可行的方案,但前提是血氧監測機的準確度夠高,否則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四、台灣專家表示,瑞德西韋(Remdesivir)與法匹拉韋(Favipiravir)都被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病患,但它們的作用是降低病毒產量,真正消除病毒的還是病患自身的免疫系統。

五、台灣專家表示,細胞激素風暴確實可用類固醇治療,但對於新冠肺炎的早期患者,除非已有缺氧症狀,否則沒必要在早期使用類固醇治療。

六、台灣專家表示,除了早期給氧,讓病患採取俯臥姿可以改善肺部血流、幫助肺部擴張。

七、專家表示,科學家推測α-防禦素可能是造成新冠肺炎患者血栓的原因,部分新冠肺炎病患使用秋水仙鹼後改善症狀,但案例不多,仍待更多研究去驗證成效。

綜合以上,傳言為「部份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Should we be worried about increasing COVID 19 cases in India?〉

〈Thrombosis and COVID-19 pneumonia: the clot thickens!〉

〈Right atrial thrombus in a patient with COVID-19 pneumonia: a case report〉

〈Anticoagulant treatment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mortality in sever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patients with coagulopathy〉

〈Aspirin Use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CU Admission, and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19〉

〈The pathophysiology of ‘happy’ hypoxemia in COVID-19〉

〈The Accuracy of 6 Inexpensive Pulse Oximeters Not Cleared by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The Possible Global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s〉

〈Favipiravir: A new and emerging antiviral option in COVID-19〉

〈Remdesivir for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 — Final Report〉

〈Prone positioning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Use of Prone Positioning in Nonintubated Patients With COVID-19 and Hypoxemic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Human neutrophil alpha-defensins induce formation of fibrinogen and thrombospondin-1 amyloid-like structures and activate platelets via glycoprotein IIb/IIIa〉

〈Neutrophil α-defensins promote thrombosis in vivo by altering fibrin formation,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首圖出處:Pixabay;文章作者:viar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