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文章「吃肉無異於吃毒...美國參議院營養問題特別委員會向全美提出的轟動性報告,是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飲食健康報告」?

【錯誤】網傳文章「吃肉無異於吃毒...美國參議院營養問題特別委員會向全美提出的轟動性報告,是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飲食健康報告」?

事實查核報告#668
網傳文章「吃肉無異於吃毒...美國參議院營養問題特別委員會向全美提出的轟動性報告,是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飲食健康報告」?
發布日期/2020年10月27日

經查:

一、網傳文章引述「美國參議院報告」,是美國參議院「營養與人類需求特別委員會」1977年發布的〈美國的飲食目標〉,該年2月發布的第一版約80頁,同年12月發布的第二版為100多頁,並非傳言宣稱的「5000多頁」。

二、該報告著重於避免體重過重的目標,建議民眾減少碳水化合物、膽固醇、鈉和脂肪的攝取,並未鼓勵民眾吃素,也未提及「吃肉無異於吃毒」。

三、傳言宣稱「慢性病無法靠醫藥或手術醫治」、「飲食偏差導致犯罪、暴力」等,並非該報告的結論。

因此,網傳文章為「錯誤」訊息。

【查核中心聲明】

1.本查核報告處理的是,傳言引述的美國參議院營養問題特別委員會「飲食健康報告」是否真實。
 
2.美國1977年發布的〈美國的飲食目標〉為歷史文件,無法反映最新的科學知識與政策。美國目前參照的是美國農業部與美國衛生部發布的第8版飲食指南。

 

背景

內容農場、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流傳一篇文章,指出:

「美國參議院「營養問題特別委員會」向全美提出的報告,是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飲食健康報告,全文長達五千頁之多。
這項報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
1.發達、先進國家地區的飲食方式是錯誤的(食肉太多)。
2.癌症、心臟病、腦中風、糖尿病等,致病的主要原因在於飲食不當。
3.成人病與慢性病(文明病),根本無法靠醫藥或手術得到治療。
4.犯罪、家庭暴力、校園暴力的部份原因是由於飲食偏差所導致。
5.所有的成人病,都可以仰賴飲食的改善得到治療與復原。
6.值得注意的事實:多吃蔬菜、水果、穀物的草食型飲食習慣者,健康情況比肉食型飲食習慣者好得太多。
(美)新世紀飲食
美國最新的營養報告:吃肉無異於吃毒!
美國參議院「營養問題特別委員會」向全美提出的報告,是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飲食健康報告,全文長達五千頁之多。
這項報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
1.發達、先進國家地區的飲食方式是錯誤的(食肉太多)。
2.癌症、心髒病、腦中風、糖尿病等,致病的主要原因在於飲食不當。
3.成人病與慢性病(文明病),根本無法靠醫藥或手術得到治療。
4.犯罪、家庭暴力、校園暴力的部份原因是由於飲食偏差所導致。
5.所有的成人病,都可以仰賴飲食的改善得到治療與復原。
6.值得注意的事實:多吃蔬菜、水果、穀物的草食型飲食習慣者,健康情況比肉食型飲食習慣者好得太多。...」


圖1:內容農場網站文章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文章宣稱「美國參議院營養問題特別委員會向全美提出的轟動性報告,是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飲食健康報告」,是否有這份報告書?傳言宣稱該報告書有5000頁,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以英文檢索,找到美國農業部的〈美國人飲食指南〉網站,其網站介紹「美國參議院營養與人類需求特別委員會」(United States Senate Select Committee on Nutrition and Human Needs,下稱營養特別委員會)與〈美國飲食目標〉(Dietary Goals for the United States)文件的歷史沿革。

1970年代開始專注美國人民營養議題的營養特別委員會,早年致力於解決國內的飢餓問題;隨著越來越多證據顯示飲食跟致命疾病的關聯性,該特別委員會決定擴充其關注領域,關注如何透過營養改善美國人健康。經過各方多年的討論、科學研究,營養特別委員會在1977年2月發布第一份營養指南〈美國飲食目標〉,教導民眾如何透過透過營養攝取改善健康,並在同年2月發布〈美國飲食目標〉報告。


圖2:美國參議院營養與人類需求特別委員會和〈美國飲食目標〉的歷史沿革/擷自〈美國人飲食指南〉網站

(二)查核中心以關鍵字檢索,在美國農業部官網找到美國參議院營養與人類需求特別委員會)在1977年發布的報告書〈美國的飲食目標(Dietary Goals for the United States)〉。該委員會1977年2月發布第一版、12月發布第二版

上述的報告應是傳言所提及的報告,比對原始文件,美國農業部官網此報告第一版約80頁,第二版為134頁,傳言宣稱「5000多頁」過於誇大。

由於第二版內容較多,查核中心以第二版作為比對依據。

爭議點二、該報告書是否指出「發達、先進國家地區的飲食方式是錯誤的(食肉太多)」?

查核中心檢視上述文件,這篇報告以探討美國人的飲食習慣為主,沒有多談其他國家的情況。其次,報告中重於攝取太多卡路里、糖分、脂肪等等重點,報告也提及:「在第一版報告中建議民眾『減少攝取肉類(meat),並增加攝取家禽肉和魚肉』,這是希望達到減少攝取脂肪從40%到30%的目標,以減少攝取10%卡路里。」


圖3:報告中建議『減少攝取肉類(meat),並增加攝取家禽肉和魚肉』/擷自報告前言第39頁

因此,報告並未認為「食肉太多」是錯誤的飲食習慣,也建議民眾攝取家禽肉及魚肉。

爭議點三、該報告書是否指出「多吃蔬菜、水果、穀物的草食型飲食習慣者,健康情況比肉食型飲食習慣者好得太多。」?

查核中心檢視此文件,該報告書在「目標4:降低脂肪攝取從40%到30%」的章節中,引述1976年《華盛頓郵報》中,澳洲伯斯醫療中心(Perth Medical Centre)研究員布魯斯.阿姆斯壯(Bruce K. Armstrong)的研究。據其指出,動物性脂肪可能增加乳癌風險,攝取過高的動物性脂肪可能導致雌激素分泌過多,刺激癌症因子,他也發現女性素食者比起非素食者,更年期提早風險較低,血壓也較低。

但此章節是建議民眾減少攝取動物性脂肪和膽固醇,並未呼籲民眾「吃素」。


圖4:報告提到女性素食相較於非素食者,更年期提早風險較低,血壓也較低。但主要在建議民眾減少攝取動物性脂肪與膽固醇。/擷自報告第38頁

爭議點四、該報告書是否指出「癌症、心臟病、腦中風、糖尿病等,致病的主要原因在於飲食不當」?

查核中心檢視此文件,這篇報告中的確提到癌症、心臟病等疾病和飲食習慣相關,例如提到攝取動物脂肪和奶製品比率低的國家因乳癌和大腸直腸癌而死亡的比率較低、肥胖者更容易罹患癌症等等。

此報告中也引述美國癌症研究所主任吉奧.戈里(Gio Gori)在一場聽證會上的發言,強調飲食習慣和致病原因並沒有直接關係(direct relationship),只能說飲食習慣的確是造成這些疾病的危險因素(risk factor)。


圖5:報告提到飲食習慣與疾病有關,但並未直指「飲食不當導致生病」。/擷自報告前言第28-29頁

爭議點五、該報告書是否指出「成人病與慢性病(文明病),根本無法靠醫藥或手術得到治療。」?

查核中心檢視此文件,該報告書沒有這樣的陳述內容。

爭議點六、該報告書是否指出「犯罪、家庭暴力、校園暴力的部份原因是由於飲食偏差所導致」?

查核中心檢視此文件,該報告書沒有這樣的陳述內容。

爭議點七、該報告書是否指出「所有的成人病,都可以仰賴飲食的改善得到治療與復原」?

查核中心檢視此文件,該報告書沒有這樣的陳述內容。

結論

一、網傳文章引述「美國參議院報告」,是美國參議院「營養與人類需求特別委員會」1977年發布的〈美國的飲食目標〉,該年2月發布的第一版約80頁,同年12月發布的第二版為100多頁,並非傳言宣稱的「5000多頁」。

二、該報告著重於避免體重過重的目標,建議民眾減少碳水化合物、膽固醇、鈉和脂肪的攝取,並未鼓勵民眾吃素,也未提及「吃肉無異於吃毒」。

三、傳言宣稱「慢性病無法靠醫藥或手術醫治」、「飲食偏差導致犯罪、暴力」等,並非該報告的結論。

因此,網傳文章為「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History of the Dietary Guidelines - About

USDA〈Dietary goals for the United States〉

Diary Goals for The United State Second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