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榮總急診部王醫師傳送@ 很寶貴的養生短文」?
【錯誤】網傳「榮總急診部王醫師傳送@ 很寶貴的養生短文」?
一、此訊息來自一本2008年出版健康養生書的書摘,與榮總醫師無關。
二、傳言稱「過食和藥物導致生病」,醫師指出,過食確實會增加腸胃負擔、導致肥胖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但「藥物導致生病」的說法為倒果為因,應是生活型態不良導致慢性病,因此需要吃藥。
三、傳言宣稱「糖尿病是全身性的代謝紊亂,主因是胰臟過度疲勞」,醫師指出,這已經是過時的說法,現在醫學界認為糖尿病是胰島素阻抗、腸泌素、大腦的飽食中樞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
四、傳言宣稱「飯量越大丶耗氧也越大丶細胞越缺氧,心臟就越加壓,血壓也就越高」,醫師指出,攝取的飯量越大不會導致細胞缺氧,也不會導致後續的心臟加壓、血壓升高。
五、傳言宣稱「飢餓時,正是排毒旺盛,免疫功能快速增強」,醫師指出,目前沒有醫學證據指出短時間的飢餓導致免疫力上升,且長期飢餓會使免疫系統功能下降。
六、傳言宣稱「空腹時身體發熱流汗是最有效的新陳代謝法,也是細胞自行清血解毒」,醫師指出,空腹時運動可以增加新陳代謝,但「清血解毒」並非西醫說法。
七、傳言宣稱「癌症的主因:超級中毒+組織缺氧」,醫師指出此為錯誤說法,癌症主因的正確說法是生活環境中的致癌因子刺激癌症基因,最終產生癌症。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指出:
「⭕️⭕️ 榮總急診部王醫師傳送@ 很寶貴的養生短文
◎ 成為永遠病人的二大原因:過食 + 藥物!
就是吃太多啦,還有就是吃葯,這絕對不是好事,醫師和護理人員,都很少吃葯。
◎ 糖尿病是全身性的代謝紊亂!主因則是胰臟過度疲勞!
◎ 細嚼慢嚥是在降低胰臟負擔!
◎ 活得健康的重要原則?一少三多!
A丶少吃; B丶多休息; C丶多喝水; D丶多流汗!
◎ 滿身流汗對各種疾病都是有益的!
◎ 飯量越大丶耗氧也越大丶細胞越缺氧,心臟就越加壓,血壓也就越高了!
◎ 吃飯最好"五分飽",不要撐飽!
#當身體飢餓感訊號出現時,正是排毒旺盛,免疫功能快速增強時!
◎ 空腹時身體發熱流汗是最有效的新陳代謝法,也是細胞自行清血解毒,補氣活化的時機!(消化系統運作時,就停止排毒!)
◎ 癌症的主因:超級中毒+組織缺氧(重度缺氧)!
◎ 癌症是身體長期處於中毒狀態(強酸),所引起"缺氧"的自然現象!
◎ "氧"是身體治病救命的靈丹,它決定腺體調節能力,免疫系統的強弱,更掌控了癌症病人的生殺大權!(clap)(clap)(thumb up)
請看完後 ,拜託你把它轉寄出去,別只顧著存檔 喔!非常重要的養生短文。
(再忙也請看)」
此訊息也有冠名「medov醫生」的版本,在網路上流傳。
圖1、2: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圖3:此訊息也冠名「medov醫生」,在網路上流傳。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是否出自「榮總急診部王醫師」?
查核中心先以傳言的關鍵字檢索,在一則2011年發布的部落格文章,其文章的部分段落與傳言相符合,此文章為一本健康養生書的重點筆記。
查核中心到圖書館借閱這本書,此書是2008年出版的健康養生書。查核中心在內文找到相同段落,包括「永遠成為病人至少有2大原因——(1)過食 (2)藥物」、「糖尿病是種全身性代謝紊亂,它不僅與胰臟功能障礙有關,它還與每個器官、每個細胞有關」…等。
因此,傳言冠名為「榮總急診部王醫師」、「medov醫生」,並不正確。傳言的原文應出自這本書。
爭議點二、傳言宣稱「過食 + 藥物」導致生病,建議吃飯最好五分飽,是否屬實?
(一)恩主公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葉睿儒指出,人進食過量會造成腸胃負擔,並壓縮到其他臟器的活動空間;也會因為攝取太多碳水化合物或脂肪而導致肥胖,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過食確實不太好,建議吃五分飽或七分飽。
對於「藥物導致生病」的說法,葉睿儒指出,通常是有生病的人才會需要吃藥,而藥物主要是用來治療疾病,因此「藥物導致生病」的說法是本末倒置。
葉睿儒也補充,如果病人錯誤使用藥物,是有可能因為吃太多藥導致肝臟與腎臟的損傷,或是藥物成癮的問題。
(二)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翁資閔指出,過食的確和很多代謝性疾病有關。但如果吃太少會很容易餓,就容易在正餐之間吃一些點心,這樣的生活習慣長期下來並不好。所以翁資閔建議民眾用餐時吃七分飽較適當。
翁資閔也指出,藥物是控制代謝性疾病的工具,如果可以靠飲食、生活習慣去調整當然最好,但需要的時候還是要靠藥物。所以不是藥物導致生病,而是生活型態,其中包括飲食這個部分,吃太多、吃太少都不好。
爭議點三、傳言宣稱「糖尿病是全身性的代謝紊亂!主因則是胰臟過度疲勞!細嚼慢嚥是在降低胰臟負擔」,是否屬實?
(一)葉睿儒指出,「糖尿病主因是胰臟過度疲勞」已經是過時的說法。事實上,糖尿病不只是胰臟的問題,是跟胰島素阻抗、腸泌素、大腦的飽食中樞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有研究認為是先有胰島素阻抗的現象,造成胰臟需要分泌大量胰島素來代謝血糖,因此慢慢產生糖尿病,並不是單純吃比較多高血糖的食物就會造成糖尿病。
葉睿儒說,腸泌素是由腸道分泌,它能讓腸的蠕動變慢、進而消化食物;腸泌素也會促進胰島素分泌,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能進入細胞,並告訴大腦已經吃飽。當腸泌素分泌出問題,大腦會接收不到吃飽的這個訊號,因此繼續吃東西,使身體攝取過多熱量。腸泌素還有一修復胰島細胞的功能,所以當腸泌素分泌不足時,容易攝食過多,胰島細胞過勞且恢復速度變差,因此更容易得到糖尿病。
葉睿儒說,細嚼慢嚥無法證實降低胰臟負擔,不過,如果吃太快,大腦的飽食中樞較不容易感受到人已進食完畢,仍有飢餓感,而想要吃更多食物,最終因吃太多導致肥胖,而且食物沒有磨碎就直接吞下去,容易增加腸胃負擔。因此,細嚼慢嚥對身體是好的,但降低胰臟負擔的說法有待證實。
(二)翁資閔指出,糖尿病是代謝疾病的一種,它會影響其他代謝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正常人體會在血糖上升時會分泌胰島素來平衡血糖。如果血糖長期過高,會讓胰臟一直工作來調整血糖。但糖尿病很重要的致病機轉是胰島素阻抗,也就是胰臟一直分泌胰島素,長期下來使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讓糖分沒辦法進入細胞做利用,留在血液中形成高血糖。
翁資閔說,細嚼慢嚥可以讓大腦偵測到人在進食、產生飽食的訊號,讓人不會過量進食。細嚼慢嚥也可以延緩血糖上升的速度,對胰臟的負擔會比較小。
翁資閔補充,長期吃高熱量、高糖份的食物、肥胖、缺乏運動、久坐的生活型態,都容易造成胰島素阻抗上升。因此,糖尿病和長期的生活作息有關。
爭議點四、傳言宣稱「飯量越大丶耗氧也越大丶細胞越缺氧,心臟就越加壓,血壓也就越高」,是否屬實?
(一)葉睿儒說明,飯量越大,攝取的糖分也越多。身體需要代謝這些糖分,的確耗氧量會比較大,但不會因此導致細胞缺氧,心臟也並非此原因加壓使血壓升高。
(二)翁資閔說明,白米飯是精製過後的澱粉,攝取過量容易造成血糖快速上升,而血糖的起伏大,就容易產生胰島素阻抗,讓細胞缺乏養分,身體也會脫水,所以確實對細胞比較不好。至於血壓的部分,糖尿病本身容易產生血管方面的病變,進而增加高血壓的機率。但這不是說吃飯就會直接導致血壓升高,而是長期累積下來,因為糖尿病影響血管健康,導致高血壓。
翁資閔解釋,糖尿病和高血壓是容易伴隨的疾病,糖尿病會產生系統上的病變,包含神經、腎臟、血管的病變。而在糖尿病造成的血管病變中,就像是血管長期泡在糖水裡,使血管容易受傷、彈性消失,增加血管硬化的風險,長期下來導致血壓上升的機率變高。
爭議點五、傳言宣稱「當身體飢餓感訊號出現時,正是排毒旺盛,免疫功能快速增強時」,是否屬實?
嘉義長庚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林靖麒指出,長期飢餓會使免疫系統攻擊的能力下降,在短時間的飢餓上,目前沒有醫學證據指出會導致免疫力上升。其次,醫學上要評估免疫力,會先簡單分成各種不同面向,這些面向又有很多各自評估項目,因此傳言指稱「免疫功能快速增強」的說法太籠統。
林靖麒補充,有實驗證明斑馬魚及其他動物短期飢餓狀態下,可以增加autophage(自我吞噬)功能,但是增加自我吞噬功能對身體健康並非百分之百有利,更何況這些只是動物實驗。
林靖麒說,「排毒」的說法不正確。所有物質過與不足皆是毒。保持體內平衡才是身體代謝的目的。
爭議點六、傳言宣稱「空腹時身體發熱流汗是最有效的新陳代謝法,也是細胞自行清血解毒」,是否屬實?
(一)葉睿儒說明,空腹時腎上腺素會增加,身體細胞會將寄存的肝醣、脂肪拿出來使用,在這種情況下確實會增加新陳代謝和糖分的代謝。但是後面所謂「清血解毒」的說法太籠統。從抗衰老的觀點來說,體內糖分、蛋白質代謝產物、重金屬過多,這些東西都可以視為毒素,空腹時確實會增加血脂、血糖的代謝,但無助於代謝體內的重金屬。
(二)翁資閔說,傳言的宣稱不精準,正確來說,吃飽的狀況下去運動容易影響腸胃道的血流、進而影響消化,所以空腹比吃飽的狀況下適合運動,一般是建議飯後2小時再運動比較適合。至於「清血解毒」的部分,西醫沒有這樣的說法。
翁資閔也建議,不要在太久沒有進食的狀況下去運動,因為這可能有低血糖的風險。尤其是年紀大的人低血糖的機率會更高。
爭議點七、傳言宣稱「癌症的主因:超級中毒+組織缺氧;癌症是身體長期處於中毒狀態(強酸),所引起"缺氧"的自然現象」,是否屬實?
(一)葉睿儒說明,傳言這段敘述有很大的問題。第一,傳言並未解釋「超級中毒」是中什麼毒;第二,身體組織沒有這麼容易缺氧,如果組織長期缺氧會壞死;第三,傳言宣稱身體「強酸」狀態,但正常人體的酸鹼值會維持恆定,並不會突然過酸或過鹼,且酸鹼體質理論已經被證實為錯誤說法。
葉睿儒指出,癌症的是基因加上生活環境中產生致癌因子,例如抽菸、喝酒、不正常的作息等,這些致癌因子刺激癌症基因,最終產生癌症。醫學上不會說癌症主因是「超級中毒」及「組織缺氧」。
(二)亞東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徐晨雄指出,「癌症主因是組織缺氧」的說法是倒果為因。正確來說,是因為癌症癌細胞分裂快速、代謝旺盛,搶走周圍組織的氧氣,造成癌細胞周圍組織相對缺氧。癌症的主因應是細胞基因出問題,使細胞分裂不受控制,變成癌細胞。而酸鹼體質的說法已經被證實是錯誤的理論。
徐晨雄補充,傳言說氧氣「掌控了癌症病人的生殺大權」也是錯誤的。氧氣濃度過高反而加速癌細胞生長,因此氧氣濃度不是越高越好,建議民眾維持一般運動時的氧氣交換即可,不需特別補充過多氧氣。
結論
一、此訊息來自一本2008年出版的健康養生書籍,與榮總無關。
二、傳言宣稱「過食和藥物導致生病」,醫師指出,過食確實會增加腸胃負擔、導致肥胖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但「藥物導致生病」的說法為導果為因,應是生活型態不良導致慢性病,因此需要吃藥。
三、傳言宣稱「糖尿病是全身性的代謝紊亂,主因是胰臟過度疲勞」,醫師指出,現在醫學界認為糖尿病是胰島素阻抗、腸泌素、大腦的飽食中樞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
四、傳言宣稱「飯量越大丶耗氧也越大丶細胞越缺氧,心臟就越加壓,血壓也就越高」,醫師指出,攝取的飯量越大不會導致細胞缺氧,以及後續的心臟加壓、血壓升高。
五、傳言宣稱「飢餓時,正是排毒旺盛,免疫功能快速增強」,醫師指出,目前沒有醫學證據指出短時間的飢餓導致免疫力上升,且長期飢餓會使免疫系統功能下降。
六、傳言宣稱「空腹時身體發熱流汗是最有效的新陳代謝法,也是細胞自行清血解毒」,醫師指出,空腹時運動可以增加新陳代謝,但「清血解毒」並非西醫說法。
七、傳言宣稱「癌症的主因:超級中毒+組織缺氧」,醫師指出此為錯誤說法,癌症主因的正確說法是生活環境中的致癌因子刺激癌症基因,最終產生癌症。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