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核線上:美國場】假訊息大爆量 疫情、種族抗議再尬美大選

【查核線上:美國場】假訊息大爆量 疫情、種族抗議再尬美大選

記者何蕙安/報導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逼近、美總統川普重啟造勢,美國四大政治查核組織預言新冠病毒、種族、投票與經濟等議題,將是接下來四個月的觀察重點。此外,種族示威也讓查核組織在內的美國新聞業重新思考關於編輯部多元化的問題。
 
對美國查核組織來說,2020年無異是難忘深刻的一年:先是重擊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5月發生非裔美國人佛洛伊德死亡而引發的大規模示威,加上逼近的11月總統大選——每個事件皆伴隨著龐大的不實訊息的情況下,查核組織仍得接招川普不時爆出的錯誤言論。
 
根據《華盛頓郵報》查核團隊的統計,川普上任以來已發布將近2萬則不實言論。PolitiFactFactCheck.org皆表示,由於川普有太多不實言論,導致其組織的作業重心從「解釋公共政策」轉向「查核川普」,也無暇再關心地方選舉。
 
在全球事實查核峰會的這場圓桌會議中,美國老字號查核組織PoliticFact、《華盛頓郵報》Fact Checker、《美聯社》查核團隊與FactCheck.org的負責人在波因特新聞學院資深作家湯姆.瓊斯(Tom Jones)的引導下,暢談今年上半年的工作挑戰、成果與面臨的問題。

圖:美國波因特新聞學院資深媒體作者湯姆.瓊斯(Tom Jones,左)、PolitiFact總編輯安吉.霍蘭(Angie Drobnic Holan,中上)、《美聯社》副總編凱倫.馬哈貝爾(Karen Mahabir,中下)、《華盛頓郵報》Fact Checker主任記者葛林‧肯瑟樂(Glenn Kessler,右上)與FactCheck.org總監尤金.凱利(Eugene Kiely)。

美國查核組織近期面臨五大挑戰:

挑戰1:新冠疫情不實訊息
 
PolitiFact的總編輯安吉.霍蘭(Angie Drobnic Holan)表示,美國多年來一直有傳染病大流行的警訊,2014年也查了許多伊波拉病毒的不實訊息,但疾病從未大規模登陸美國。新冠疫情是美國查核組織首度面臨的疫情,民眾對相關知識的需求就像個無底洞。
 
「查核新冠不實訊息的問題在於,很多議題都在研究中,還沒有明確答案。」霍蘭表示,PolitiFact整理了一個「關於病毒的十大不確定」文章,包括不確定人體對病毒免疫情框、不知道是否充足的病毒測試等,試著回答讀者問題。
 
另一個挑戰則是決定哪些是觀眾想知道且需要知道的資訊。霍蘭認為,與Facebook的第三方查證合作項目在此次打擊疫情不實訊息發揮重大成效,透過用戶提報可疑內容,PolitiFact可以提早應對在平台上流行的謠言。
 
《美聯社》副總編凱倫.馬哈貝爾(Karen Mahabir)解釋其疫情期間的工作流程:當她收到不實訊息時,先諮詢《美聯社》的科學團隊,確認哪些說法是肯定的事實;接著試著將錯誤訊息排優先查核順序。此次疫情涉及龐大的偏方療法謠言,比較有害的喝消毒水、漂白劑謠言的破解順位就會比香蕉偏方優先。
 
「有時候也不會破解,而是決定用故事或報導的方式呈現,重點是回答最多人可能有疑問的問題。」馬哈貝爾強調,美聯社很透明的告訴讀者其掌握的最新資訊,引導民眾前往可靠的消息來源。
 
另外,由於美國幅員廣大,各地人民面臨或了解病毒的情況都有所不同。美聯社因為在各州都有據點,也試著將查核報告「在地化」,盡可能貼近當地民眾的需求。
 
FactCheck.org總監尤金.凱利(Eugene Kiely)則將團隊分為三組來應對疫情,一組人馬專注查核政治人物,另有三人負責Facebook合作項目,最後則是科學作者潔西卡.麥當勞(Jessica McDonald),其耶魯免疫學博士的背景在此次疫情貢獻深遠。
 
凱利舉例,疫情早期有一個冗長的Facebook貼文引述多個研究資料、宣稱病毒來自中國實驗室的生物工程。「我光看那篇貼文就覺得頭要爆炸了,但她(麥當勞)一看就知道該說法的漏洞在哪,隨後發布了一個詳盡的查核報告。」
 
對美國查核組織來說,此次疫情的一大挑戰是美國總統川普不實語出驚人,包括大力推銷羥氯奎寧(Hydroxychoroquine)的療效,甚至建議照紫外線、喝消毒劑。
 
「我們的經驗是,不要真的相信總統說的。」《華盛頓郵報》Fact Checker主任記者葛林‧肯瑟樂(Glenn Kessler)說,其團隊的做法是將川普的言論當作跳板,藉此機會來鑽研了解某議題的不一致性。
 
肯瑟樂也格外強調「新媒體」在此次查核的重要性。《華盛頓郵報》此次試著以影片結合深度報導,來破解謠言或解釋,結果比文字報告還要受歡迎。其4月發布的「病毒是否是意外從武漢實驗室洩漏?」的影片在YouTube上有200萬點閱數。

「有一些東西是你用文字無法呈現的。」肯瑟樂說。
 
挑戰2:佛洛伊德事件與種族示威
 
在新冠疫情尚未退燒之際,美國5月底爆發佛洛依德因為警察執法過當死亡的事件,在美國掀起大型示威與新一波的不實訊息浪潮。
 
PolitiFact總編霍蘭表示,大量的不實新聞隨著人們走上街頭而出現。PolitiFact處理最多的議題之一是「走路工」(抗議者並非自願、而是被雇來抗議)傳言,例如被金融大亨索羅斯所僱用。
 
「我們(在佛洛伊德事件)的查核工作仰賴了很多地方記者的工作,他們才是事件的見證人。」霍蘭強調,PolitiFact與有相同道德守則的地方媒體夥伴聯盟,當PolitiFact在Facebook上看到某個消息,就直接跟當地記者聯繫,「事實查核組織與傳統媒體的合作力量可以很強大。」
 
《美聯社》的馬哈貝爾也同樣被數量龐大的「走路工」謠言所擾,宣稱許多抗議人士並非當地人士。美聯社試著從逮捕紀錄、法庭文件與社群媒體對被逮捕者與參與者抽絲剝繭,目前查證的結果是:至少在事件爆發地的明尼亞波利斯(Minneapolis)與華盛頓的抗議參與者並非從他州動員而來。
 
與會的記者們也一致指出,佛洛伊德事件對美國新聞界影響重大。
 
霍蘭坦言,美國記者行業在「編輯部多元化」部分仍做得不夠,至少PolitiFact還有改善空間,希望能改善員工的多樣性,確保其查核報告可以表達多元觀點。
 
肯瑟樂則強調,在新聞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華盛頓郵報》最近呼應報社500名記者請願,宣布要招募12名記者專門報導種族與種族歧視,且會確保有更多不同人種的加入。
 
挑戰3:查核消息是否會放大謠言?
 
日前美國總統川普推文散布了一個關於「水牛城(Buffalo)75歲老人被警方推倒事件是設計好」的陰謀論說法,內容引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極右派的有線電視台。主持人瓊斯以該事件為例,提出了「事實查核工作是否會變相散播不實訊息」的大哉問。

「我們為了查證,是否要冒著重複宣傳、放大謠言的風險,去告訴大家一個明顯是謊言的內容?界限在哪裡?」瓊斯指出。
 
與會的查核組織皆表示,該議題是查核組織長期以來不斷討論、也很困擾的問題。
 
肯瑟樂指出,如果是一個還沒有太多人看的YouTube影片或社交平台貼文,則不值得花時間查核,「但如果是總統在散布陰謀論,那你當然不可以忽略。」
 
馬哈貝爾分享,美聯社除了考慮謠言的互動程度,也會觀察其異花授粉效應(cross pollination),如一個YouTube影片是否已流傳到其他平台;此外,有時謠言乍看之下是單一事件,但其實是包含在更大的敘事或陰謀論之中,美聯社也會優先查核。
 
挑戰4:美總統大選前夕的爆量謠言
 
佛羅伊德事件或許暫時落幕,但新冠肺炎疫情仍然險峻,眼下川普已經重啟造勢活動,事實查核組織幾乎沒有歇息的時刻。
 
「你以為在新冠肺炎與抗議事件之後,一個正常的政治人物會推崇和解精神,但川普沒有。」霍蘭回顧川普才剛結束的造勢,言談中充滿分裂社會的語言與種族歧視,包括對於西裔人士的刻板印象,以及「任內通過史上最大減稅」等川普多次重複的不實言論。
 
「我們要拿川普怎麼辦?」霍蘭感嘆,儘管PolitiFact持續查證川普的不實言論,但川普與其團隊似乎並不在意其言論正確與否。「我們就是堅持繼續查核他的言論,維持權力平衡,至少要讓民眾獲得正確的資訊。」
 
「這是一個充滿偏見的時代。」馬哈貝爾坦言,雖然其團隊也有收到正面支持,但也收到許多「不要再查核川普了」、「你們有兩邊都查嗎」的批評。
 
「我們總是這樣回覆:我們就是要查核坐在白宮橢圓辦公室裡的人、對國家有影響力的人,跟政黨無關。」馬哈貝爾說。
 
凱利也有同感,他指出,人們通常對於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有很強的偏見,當他們看到查核報告指稱其支持的候選人言論不實,不一定能接受,反而認為報告是在找碴。
 
凱利表示,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下,美國今年無論如何都會有一個很不一樣的選舉年與造勢活動。但無論如何,事實查核組織都會很忙碌,「拜登(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也給我們很多可以查核的。」
 
「不管誰贏選舉,我們都是贏家。」肯瑟樂說。所有與會者大笑。
 
挑戰5:謠言大猜題
 
四家美國主要政治查核組織皆同意,新冠病毒、種族、經濟將是主要的三大議題。此外,包括川普多次主張郵寄投票制度可能造成「選民舞弊」(voter fraud)議題、移民、氣候變遷與醫療保險也是焦點。
 
對於總統大選可能被熱炒的議題,馬哈貝爾首推「選民舞弊」與「郵寄投票」。「川普今天(6月22日)早上才推文,我覺得這一定是重要議題。此外種族也是每次選舉的議題。」
 
肯瑟樂預估,拜登將猛烈川普處理疫情不力,屆時川普如何應對與辯護將是焦點。
 
霍蘭認為,除了上述議題,預測「醫療保險」也會是焦點之一。她指出,民主黨在2018年就以該議題成功打動人心。

🔹主持人:美國波因特新聞學院(Poynter Institute for Media Studies )資深媒體作者湯姆.瓊斯(Tom Jones
🔹座談專家:
美國查核組織PolitiFact總編輯安吉.霍蘭(Angie Drobnic Holan
華盛頓郵報事實查核團隊The Fact Checker主任記者葛林‧肯瑟樂(Glenn Kessler
美國查核組織FactCheck.org總監尤金.凱利(Eugene Kiely
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副總編凱倫.馬哈貝爾(Karen Mahabir
🔹座談會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h8yG8dDP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