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健康

【錯誤】網傳「楊梅是皮蛇(帶狀皰疹)的尅星…10分鐘驗完血後,女醫生確定是得了帶狀皰疹…吃了兩天的楊梅後,居然神經不痛康復了」?

事實查核報告#500

【錯誤】網傳「楊梅是皮蛇(帶狀皰疹)的尅星…10分鐘驗完血後,女醫生確定是得了帶狀皰疹…吃了兩天的楊梅後,居然神經不痛康復了」?
發布日期/2020-06-08 08:44:43

一、楊梅對帶狀皰疹(皮蛇)並無療效。

二、一般帶狀皰疹診斷不需要驗血;驗血也不可能僅花十分鐘時間。

三、帶狀皰疹發病原因為「水痘病毒」內發,患者不會再被「其他種病毒感染」。

四、醫師指出,帶狀皰疹治療方式是吃抗病毒藥以及消炎止痛藥。

因此,此傳言敘述並無根據,為「錯誤」訊息。

背景

通訊軟體流傳訊息:

「楊梅是皮蛇(帶狀皰疹)的尅星
什麼病在什麼季節出現,當季必有解藥。例如帶狀皰疹(又稱皮蛇)是神經痛,痛得真是要人命,台灣有多少人長期受此困擾。
記得十年前去上海旅遊時,因為身體免疫功能低,不幸也患了帶狀皰疹,親戚們把我送進醫院的皮膚科看診,10分鐘驗完血後,女醫生確定是得了帶狀皰疹,建議我吃滿街都在賣的楊梅,結果吃了兩天的楊梅後,居然神經不痛康復了。
去年我又患帶狀皰疹,台灣不產楊梅,這一下子可慘了!
吃抗病藥及注射抗病針,台大醫院醫生還建議我花5000元自費打疫苗,我不知道為什麼已得了此病,還要打疫苗?
原來皰疹病毒有千百種,為了要防止再感染其他的病毒⋯
天呀!我受罪受了足足兩個月,看診4次,沒有嗚呼哀哉算是大幸,總算慢慢痊癒。
有一天我去新社阿亮香菇園參觀,很欣喜地看到路邊居然有一個小販賣楊梅,一盒才100元,我立刻買下帶回台北。
楊梅是帶狀皰疹病毒的剋星。好甜又好吃,建議大家多食,有病治病,無病防季節病毒。」


圖1:網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楊梅是否能使帶狀皰疹康復?

查核中心採訪國泰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廖品雯。她表示,楊梅對帶狀皰疹並沒有療效,且帶狀皰疹屬於病毒感染疾病,發展有進程,不可能如傳言所述說「吃楊梅兩天就好了」。

查核中心採訪皮膚科醫師游鴻儒。他表示,他沒有聽說過用楊梅治療皮蛇的方法,傳言的描述太過誇張,是無稽之談。

爭議點二、驗血是否為診斷皮蛇之方法?

廖品雯說,皮蛇診斷一般並沒有驗血,而是視患者有沒有疼痛伴隨皮膚水泡症狀,還要看水泡長的位置是否在神經分布的區段。除非是免疫力低下、有做過器官移植或是症狀非典型的特殊病患,才需要抽血檢驗,但也不可能10分鐘就知道結果,因此此段敘述有誤。

游鴻儒說,帶狀皰疹不需要透過驗血來診斷,用看的就可以診斷出來。

爭議點三、傳言指稱「(帶狀)皰疹病毒有千百種,要防止被其他種感染」,是否屬實?

廖品雯說,帶狀皰疹病毒沒有千百種,就是那一種。

游鴻儒指出,帶狀皰疹是因為「水痘病毒」內發,並不是用感染的。因此傳言中「皰疹病毒有千百種,還要要防止再感染其他的病毒」的敘述不正確。

游鴻儒補充,帶狀皰疹症狀容易跟「單純性皰疹」搞混。但是「單純性皰疹」發病原因是被「單純性皰疹病毒」感染。「水痘病毒」和「單純性皰疹病毒」這兩種是不同的病毒。

爭議點四、帶狀皰疹的治療方為何?

廖品雯說明,帶狀皰疹治療方式是吃抗病毒藥以及止痛藥,也有推行預防針。

游鴻儒表示,患者在發疹三天內就醫,醫師會開口服抗病毒特效藥,讓患者病程縮短,也會開消炎止痛藥。

結論

一、楊梅對帶狀皰疹(皮蛇)並無療效。

二、一般帶狀皰疹診斷不需要驗血;驗血也不可能僅花十分鐘時間。

三、帶狀皰疹發病原因為「水痘病毒」內發,患者不會再被「其他種病毒感染」。

四、醫師指出,帶狀皰疹治療方式是吃抗病毒藥以及消炎止痛藥。

因此,此傳言敘述並無根據,為「錯誤」訊息。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錯誤

事實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查核結果說明:

錯誤

部分
錯誤

事實
釐清

正確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