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不實訊息與政治宣傳

新冠疫情的不實訊息與政治宣傳

記者何蕙安/報導

對於當前媒體、社交平台上充斥各類新冠疫情資訊,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鍛治本正人(Masato Kajimoto)提醒各界應該注意「知識落差」(Knowledge gap)現象;同時,他呼籲媒體思考如何「負責任地報導疫情」,避免變相散播恐懼與誤導訊息,期待媒體界建立一套疫情報導準則。

香港浸會大學媒介與傳播研究中心4月3日舉行「新冠病毒危機的資訊與不實訊息」線上圓桌座談,由該大學媒介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張皪元主持,邀請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鍛治本正人、香港浸信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閭丘露薇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探討新冠疫情的資訊與不實訊息危機。其中,鍛治本正人從去年香港反送中示威活動期間到新冠肺炎期間,都帶著學生進行查核,報告發布於Annie Lab

講者提醒,傳播正確資訊、打擊不實消息不只是媒體的責任,民眾也需要培養認識和解讀媒體的能力,加強個人辨識數位資訊的能力。

媒體應關注民眾的「知識落差」

「面對疫情,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知識,但一般民眾、新聞媒體與專家擁有的知識卻不一樣,這就是『知識落差』。」鍛治本在會中表示,專家與記者因掌握較多知識,有時看到一些無聊低級的傳言,就直接忽略,卻忽略民眾的知識落差。

他以「溫水可以殺新冠病毒」這一不實訊息為例。此不實訊息在加拿大、台灣、巴西、印尼、印度、委內瑞拉、日本等多個國家流傳,記者可能感覺荒誕,不會去處理和報導,但實際上,民眾正廣傳此傳言,甚至可能深信自己已採取多喝溫水的措施,應可抗病毒,反而忽略洗手、戴口罩等正確防疫動作,造成防疫漏洞。

從此案例,可以看到「知識落差」的存在,在武漢肺炎的報導中,媒體與專家應思索如何去處理民眾的知識落差,思考如何去報導和釐清這一類的傳言與訊息。


圖1:「喝溫水預防感染新冠病毒」的不實訊息在全球廣泛流傳。(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鍛治本正人提供)

同時,鍛治本正人認為,此次疫情凸顯了「媒體報導疫情方式」的重要性,並有必要比照報導自殺新聞時的參考準則,進一步發展出明確的疫情報導新聞規範。

「記者在發表新聞的時候,應該思考人們會怎麼理解一則訊息。」鍛治本正人說。


圖2:多個記者組織包括國際記者聯盟(International journalists network,圖上)與全球深度報導網(Global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Network)都陸續發布有關媒體報導疫情的注意事項。擷自兩組織網站

「民眾囤衛生紙事件」是媒體擴大社會恐慌的案例之一。鍛治本正人解釋,在大陸封城初期,傳言開始指出,由於香港衛生紙多從中國進口,未來可能會有缺貨風險,民眾因恐慌搶購衛生紙,媒體報導搶購情況,又加劇搶購熱潮,結果衛生紙補貨不及,真的就缺貨,民眾期間因恐慌而大舉囤貨,傳言便真實,也違背了報導初衷。

面對此傳言,事實查核組織要處理卻很棘手,因為衛生紙傳言是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查核組織陷入了難以查證「未來」的窘境。

不實訊息的變形與趨勢

陳慧敏分享她在台灣看到的不實訊息演變。她指出,台灣從1月21日首起確診案例開始,由於民眾對武漢肺炎陌生又恐慌,一開始是流傳武漢肺炎的偏方、錯誤的預防措施和治療傳言,以及關於病毒的錯誤知識。其中,許多偏方都是從流感傳言變形而來。

2月初則有一系列陰謀論夾雜科學研究的報導,例如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來自某一個實驗室、運用氣象圖反推武漢疑似大量焚屍。而到2月最後一週,台灣則受到一系列宣稱疫情失控的不實訊息猛攻,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除了發布查核報告,甚至在一周內,發布三封給公眾和媒體的警示通告,並且發動數位識讀圖文,教導民眾如何辨識這一類不實訊息。

陳慧敏表示,3月初,國際疫情開始升溫,有一波不實訊息,散布病毒不是源自武漢、而是來自美國或義大利的說法,並宣揚義大利等各國感謝中國援助。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發布近10則的同一主題傳言,這一波不實訊息最有趣的是,有些是來自中國官方和官媒發動,有些是社群媒體傳播。


圖3:新冠病毒疫情不實訊息的演變。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製作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從一月底到三月底,已發布110則跟武漢肺炎相關的查核報告,收錄在官網專區。同時,國際事實查核聯盟也串連全球事實查核組織,已收集3000則查核報告,放在全球COVID-19查核報告資料庫

「事實查核已經累積了兩個豐富的資料庫,這些查核報告看到的是冰山的尖頂,需要學術界和研究團隊接棒,以各自的學術關懷和研究旨趣,去深化這些查核報告所呈現的不同面向,追查這些不實訊息的散播程度與來源,理解健康傳播的問題等。」陳慧敏指出。

疫情中的政治宣傳

曾在第一線採訪多年的閭丘露薇,也以自己關於中國政治宣傳的研究為例,提醒各界在這段期間注意不同形式的政治宣傳(Propaganda)。依惡意與事實根據與否,可分為白色、黑色與灰色三種類型。

所謂的「白色政治宣傳」,大約從2月開始展開。當時中國新聞媒體大舉派遣記者前往疫區,報導疫情正面新聞,陸續發布了3000多篇歌頌醫療人員如何打擊病毒的故事。

「中國媒體必須向政黨與國家展示忠誠,致力傳播正面訊息。」閭丘露薇解釋,這些報導其實都來自合法正統的媒體,引用的數據準確、內容也有一定質量,「白色宣傳沒有提供不實訊息,但沒有完整呈現事件全貌且帶有偏見。」

與白色相反的「黑色政治宣傳」則是指提供錯誤訊息、且帶有欺騙誤導惡意的宣傳。例如一篇中國中央電視台的文章引述美國科學文章,指「美科學家稱武漢絕不是病毒源頭」,但其實原文是「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不是新冠病毒源頭」。

  
圖4:中國央視3月29日發布的「美科學家稱武漢絕不是病毒源頭」新聞,斷章取義學者報告,被認為是典型的「黑色政治宣傳」。擷自網頁歷史資料

閭丘露薇說,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解讀原始學術報告、或閱讀英文材料,這一類的黑色宣傳利用前述的「知識落差」,將民眾導向了錯誤資訊。

閭丘露薇分析,近期中國電視台與政府發言人引用錯誤的影片宣揚義大利感恩中國援助,也屬於黑色宣傳,用以激發民眾的國家主義。此類手法在2019年香港示威活動期間也出現過。當時中國利用假的影像,詆毀香港示威者、降低其可信度。

最後一類的灰色政治宣傳則如其名,介於上述黑白之間。例如消息來自可信度低或不明的來源,內容準確性令人懷疑。如台灣媒體曾引用陸媒比推(Bitpush News)對美籍經濟學者陳志武的專訪,但陳志武發文澄清從未做過該採訪。

數位識讀最好的時機

「儘管事實查核有助於阻止不實訊息,但最終仍須回歸到公共溝通。」對於媒體與事實查核組織應如何對抗不實訊息,鍛治本正人坦言「沒辦法」,因為不實消息傳播速度比事實查核還要快上好多倍,當謠言終於破解時,當時接受該假消息的「觀眾」早就轉移焦點,不再關心這個議題。

鍛治本正人強調,即便對抗不實訊息極為艱難,還是要有人站出來更正錯誤內容,留下紀錄,「這就是媒體識讀,告訴民眾如何去理解分析資訊,未來會有更多人能夠正確解讀訊息。」

閭丘露薇同意事實查核仍有其必要性,但她強調民眾也有責任學習如何辨別資訊,「媒體當然要去改善自己的水準與盡到相關責任,但(打擊不實訊息)這絕對不只是媒體單方的任務。」

陳慧敏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感受最強烈的是,台灣閱聽眾擁有高度的數位識讀意識,會把認為可疑的訊息,迅速而有效率地回報給事實查核機構,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除了發布查核報告,也同時推動數位識讀,教導民眾如何一眼識破不實訊息,如何對付親友轉傳不實訊息等。

「現在是事實查核組織最挑戰的時刻,但卻是培養讀者媒體識讀最好的時刻。」陳慧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