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錯誤】網傳宣稱「世衛組織剛剛修改規則:冠狀病毒被證實氣溶膠傳播,在空氣中可存活8個小時。所以,要求每個人任何地方都得戴口罩...」?

【部分錯誤】網傳宣稱「世衛組織剛剛修改規則:冠狀病毒被證實氣溶膠傳播,在空氣中可存活8個小時。所以,要求每個人任何地方都得戴口罩...」?

事實查核報告#398
網傳宣稱「世衛組織剛剛修改規則:冠狀病毒被證實氣溶膠傳播,在空氣中可存活8個小時。所以,要求每個人任何地方都得戴口罩...」?
發布日期/2020年4月6日

經查:

一、世界衛生組織3月29日曾發布新聞稿 ,建議醫療照顧人員都要戴N95口罩等防護措施,以預防新冠病毒透過氣膠傳播。但此新聞稿未提及「冠狀病毒可在空氣中可存活8個小時...每個人任何地方都得戴口罩」。

二、「氣膠傳播」是指病毒透過空氣中小於10微米的懸浮粒子傳播,目前有研究指出病毒在特定實驗環境下能以氣膠形式在空氣中傳播,且保有感染力至少3小時,但此與人類咳嗽時產生的氣膠特性及條件不一定相同。

三、專家指出,病毒存活時間與感染力與病毒本身的生命期,以及溫度、溼度等環境條件有關,民眾只要保持室內通風,就能有效降低氣膠傳播的風險。

因此,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背景

網傳文字訊息宣稱:

「世衛組織剛剛修改規則:冠狀病毒被證實氣溶膠傳播,在空氣中可存活8個小時。所以,要求每個人任何地方都得戴口罩。

爆炸性的消息:冠狀病毒被證實通過空氣傳播!冠狀病毒能在銅和鋼等金屬表面存活2個小時。能在紙和塑料上存活3-4小時。在空氣中可根據具體情況存活8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世衛組織更正了他們早期認為冠狀病毒不會空氣傳播的觀點。請大家不要去有空調的公共場所,尤其不要去小而密閉的房間。」


圖1:社群平台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世界衛生組織是否有證實冠狀病毒可透過氣膠(氣溶膠)傳播?

查核中心檢視世界衛生組織(WHO)官網3月29日發布新聞稿〈COVID-19的病毒傳播方式:對IPC預防措施的建議〉(Modes of transmission of virus causing COVID-19: implications for IPC precaution recommendations)。

查核中心請專家協助解讀此篇新聞內容。

(一)查核中心諮詢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教授王家蓁表示,WHO新聞稿指出,在特定的情況和環境,操作一些可能會導致氣膠產生的醫療措施,例如氣管插管、給予霧化呼吸治療、抽痰等,環境的空氣中可能會有氣膠存在,使得病毒經由空氣中的懸浮氣膠微粒傳播。

WHO在新聞稿建議各國醫療人員或照護者,均需採取防護措施,像是戴N95口罩,以預防環境中的病毒以氣膠傳播感染。此新聞稿也強調,目前新冠病毒仍是以飛沫傳染及人與人接觸傳染為主。

(二)查核中心諮詢胸腔重症科醫師蘇一峰。他表示,WHO建議醫療照顧人員都要戴N95口罩等完備的防護措施,以預防可能透過氣膠傳播的新冠病毒。

蘇一峰說,由於醫護人員跟患者近距離待在室內密閉空間,氣膠傳播的感染風險較大,有必要這樣做,但是一般民眾並無這樣的風險,不需要過度恐慌。

他表示,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以近距離的人與人接觸及飛沫傳染為主,戴上一般口罩、保持室內良好通風,就能有效預防氣膠傳播病毒的可能。

(三)查核中心諮詢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王永樑。他表示,此新聞內容指出,病毒可能會透過氣膠傳播,但也強調是由特定的環境氣體產生出來的氣膠粒子,不等於一般外在空氣中的環境。

綜合以上,WHO在3月29日發布的新聞稿指出,特定醫療措施例如氣管插管、霧化呼吸治療、抽痰等會產生氣膠粒子,病毒可能經由氣膠微粒傳播,因此建議醫護人員戴N95口罩預防病毒傳染;並無提及「冠狀病毒可在空氣中可存活8個小時,要求每個人任何地方都得戴口罩」。

爭議點二、新冠病毒是否能透過氣膠傳播?在空氣中的存活時間為何?

(一)王家蓁表示,氣膠傳播 (aerosol,中國另譯作氣溶膠)是指粒徑比較微小的懸浮粒子在空氣中傳播。在過去已證實許多病毒能以氣膠形式傳播,包括,SARS、MERS 冠狀病毒、H1N1等。

至於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新英格蘭》期刊2020年3月9日發布研究〈Aerosol and Surface Stability of SARS-CoV-2 as Compared with SARS-CoV-1〉指出,冠狀病毒SARS-CoV-2可以氣膠形式在空氣中傳播,且保有感染力至少3小時 (該項研究僅觀察 3小時)。然而,該實驗是以霧化器的方式人為產生帶有SARS-CoV-2病毒的氣膠,與人類咳嗽時產生的氣膠特性及條件未必完全相同。至於傳言所提的8小時,目前沒有科學研究證明。

王家蓁強調,病毒氣膠在空氣中傳播的時間與其顆粒大小有密切關係,顆粒愈小的氣膠可以在空氣中懸浮愈長時間,其可能傳播及影響的範圍亦愈廣。至於懸浮多長時間後病毒上可保有感染力則與病毒本身的生命期以及許多周邊環境條件,如溫度、溼度等,有高度相關性。

(二)蘇一峰表示,氣膠傳播是指病毒透過小於10微米的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傳播,是透過氣體流動才會跟著流動,屬於被動傳播,不會自己傳播,所以一般在室內密閉空間傳播風險較大,有良好通風的地方都不需要過度擔心。

蘇一峰補充,多數研究都指出氣膠傳播的時間大約是2-3小時。但其實應該要考量的重點不是存活時間,而是透過氣膠傳播的新冠病毒是否還有傳染力,氣膠傳播的單一顆粒帶病量較低,傳染力已經不高。目前不能排除透過氣膠傳播的可能性,但民眾只要保持室內通風,就能有效降低氣膠傳播的風險。

(三)王永樑教授表示,所謂的氣膠傳播是指病毒顆粒附著在空氣中的水分子、粉塵等懸浮粒子,形成氣膠粒子傳播。其擴散範圍跟環境的空氣濃度有關,今天如果空氣品質很好,沒有任何粉塵,很乾燥,沒有氣溶膠,就不利於病毒傳播;相對來說,空氣條件如果潮濕、粉塵濃度高,就容易帶到更遠的地方。 以環境條件來說,密閉的空間,氣膠相對濃度就會高,在密閉室內更容易傳播。

綜合以上,氣膠傳播是指病毒透過小於10微米的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傳播,存活時間與感染力與病毒本身的生命期以及環境條有關;平均存活時間是3小時,傳言所提的8小時目前沒有科學證明。

爭議點三、氣膠傳播是否等同於空氣傳播?兩者差異為何?

(一)王家蓁表示,空氣傳播(airborne transmission)是比較廣泛的說法。嚴格來說指的其實就是病毒以微細氣膠液滴型態經由空氣為介質的氣膠傳播(aerosol transmission)。病毒除了透過附著原本存在環境中的氣膠液滴而懸浮於空氣中之外,平時我們呼氣時即會呼出極細微的氣膠液滴。不同的呼氣動作,像是正常呼吸、講話、咳嗽、打噴嚏等排出的氣膠液滴大小分布會有所不同。當呼氣者有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時,呼氣的氣膠中即可能帶有這些病原體。

王家蓁補充,由病原體咳嗽排出的飛沫(Droplet),嚴格來說也屬於氣膠,但通常液滴粒徑較大很快就會沉降掉到地面,影響範圍大概是1-2公尺;更微細的氣膠液滴,則可在空氣中長時間保持懸浮狀態,可能傳播距離亦較遠。

(二)蘇一峰醫生表示,氣膠傳播跟飛沫傳播其實都是藉由空氣中的顆粒分子傳播,都算是空氣傳播的範圍。飛沫傳播的顆粒大小介於10-100微米之間,大概在空氣中懸浮幾秒就會降至地面,傳播距離大約是1公尺左右;氣膠粒子大小則小於10微米,傳播範圍可以比較遠。但其是藉由空氣流動才能傳播,不會自己主動在空氣裡流竄。


圖2:空氣傳播比較圖/蘇一峰醫生提供

(三)王永樑教授表示,飛沫傳播指的是,例如有人打個噴嚏,產生飛沫,大概可以噴到一公尺最多,但氣膠可以帶到更遠。至於多遠,則要看當時的空氣條件。

結論

一、世界衛生組織3月29日曾發布新聞稿 ,建議醫療照顧人員都要戴N95口罩等防護措施,以預防新冠病毒透過氣膠傳播。但此新聞稿未提及「冠狀病毒可在空氣中可存活8個小時...每個人任何地方都得戴口罩」。

二、「氣膠傳播」是指病毒透過空氣中小於10微米的懸浮粒子傳播,目前有研究指出病毒在特定實驗環境下能以氣膠形式在空氣中傳播,且保有感染力至少3小時,但此與人類咳嗽時產生的氣膠特性及條件不一定相同。

三、專家指出,病毒存活時間與感染力與病毒本身的生命期,以及溫度、溼度等環境條件有關,民眾只要保持室內通風,就能有效降低氣膠傳播的風險。

因此,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WHO〈Modes of transmission of virus causing COVID-19: implications for IPC precaution recommendations〉

Doremalen, N. V., Bushmaker, T., Morris, D., Holbrook, M., Gamble, A., Williamson, B., … Munster, V. (2020). Aerosol and surface stability of HCoV-19 (SARS-CoV-2) compared to SARS-CoV-1. doi: 10.1101/2020.03.09.2003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