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AI假訊息挑戰 專家籲工具與人協作的重要性|2024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

面對AI假訊息挑戰 專家籲工具與人協作的重要性|2024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

記者陳培煌/報導

2024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7月27-28日在台北舉行,第一天議程為AI選舉假訊息,第二天聚焦在社群平台網紅現象與查核實作課程。首場活動在專家學者與查核組織就台美選舉年AI假訊息討論揭開序幕。

面對現今AI生成圖片與深偽影像的挑戰,AI檢測工具是否百分之百可信?AI專家許志仲建議,AI工具必須與人共同合作,才能相輔相成。查核工作者陳培煌說,不應全然信賴或完全不信任AI工具,但AI初步檢驗能縮短查證時間,讓查核員有更多餘力找尋破解假訊息的關鍵證據。


圖1:成功大學數據科學研究所副教授許志仲(攝影蔡東棧)

工作坊第一場活動「人工智慧浪潮下 選舉年的真假訊息攻防」,邀請成功大學數據科學研究所副教授許志仲、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廖舜右、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主任李志德、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副主編陳培煌,共同參與討論。


圖2:2024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活動,前排左起為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內容執行長黃兆徽、成功大學數據科學研究所副教授許志仲、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蘇正平、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董事兼執行長邱家宜、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廖舜右、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主任李志德、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副主編陳培煌(攝影蔡東棧)

台灣大選假訊息,AI偵測難以辨識

李志德以一則在網路流傳的「傳賴清德批蔡英文」假音檔為例,透過AI偵測平台驗證音檔,發現該錄音沒有明顯剪輯痕跡,且聲紋比對的模型和賴清德高度相似。

「不過,這不能代表這段音檔就是真的」,李志德團隊溯源找到傳言音檔來自中國社群平台某一帳號,該帳號過往就曾發布過不實訊息。

此外,音檔出現使用麥克風才會有的爆音狀況,以及疑似賴的講話聲音卻沒有停頓或喘氣的不正常現象。種種跡象均顯示,整段音檔極可能是透過AI工具變造生成。


圖3: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主任李志德(攝影蔡東棧)

陳培煌說,在2024台灣總統大選前,一段賴清德讚揚「藍白合」假影像,以AI工具檢測顯示無法辨識,但透過影像截圖反搜,可以找到原始賴的受訪畫面,內容與傳言完全相反。

陳培煌指出,事後透過專家協助解析,發現傳言影像是以賴真實受訪畫面為基礎,再透過AI技術合成假聲音。「查核組織目前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在於AI工具偵測有時給出的答案是模稜兩可。」

這類變造技術同樣出現在台灣大選投票日當天,事實查核中心查證一則影片,內容聲稱美國議員力挺賴蕭配,實際上,傳言影片是截取該議員2022年受訪談美國疫情、烏俄戰爭的畫面,透過AI技術,變造畫面中議員的嘴型與聲音。


圖4: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副主編陳培煌(攝影蔡東棧)

AI、演算法推波助瀾美國大選假訊息

廖舜右表示,今年有多達76個國家地區在進行選舉,除年初剛完成的台灣大選,11月還有全球最大經濟體、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美國,即將進行大選。對於美國這類言論自由更為開放國家,假訊息就會更多,因此可以說美國是假訊息的大本營。

在網路、演算法與AI技術的發展之下,假訊息在美國蓬勃發展。一張《美聯社》記者拍攝川普遭槍擊後被特勤人員圍住的新聞照片,在網路卻出現變造畫面,顯示川普身旁的特勤人員竟然在竊笑。

廖舜右說,包括之前流傳過的一段拜登與賀錦麗跳舞影像,以及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與蓋達組織前首腦賓拉登的假合照,這些在網路流傳的AI不實資訊,一而再再而三的激化美國社會與選舉時的左、右對決。

此外,廖舜右指出,自媒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大量訊息產出,更讓傳統的媒體機構角色消失,這些都導致一般民眾更難以對網路訊息辨別真偽。


圖5: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廖舜右(攝影蔡東棧)

人與AI應相互合作,人機互動相輔相成

「人的判斷力不會比AI還要差」,許志仲表示,面對AI偽造畫面的技術越來越精進,甚至有偽造影片透過降低畫質方式,刻意讓AI偵測工具難以辨識。因此,他認為人應要該要與AI工具相互合作,透過「人機互動」相輔相成。

許志仲說,目前免費的AI偵測工具,都沒有提供詳細的分析報告,導致「AI判斷AI」的窘境,畢竟一般民眾不清楚AI檢驗過程中的「黑盒子」內容是什麼。因此,如果可以提供解讀報告,就可以節省很多搜索查證時間,在資訊越多的情況,對判斷就會越有幫助。

面對假訊息流傳,社群平台應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大多數假訊息都是經由社群平台進行傳散。許志仲認為,對於假訊息的管制應該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教育,二是立法,才能確保訊息的真實性。

不過,廖舜右指出,社群平台多元化加上演算法,導致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第四權,媒體。從前新聞媒體會在言論自由與誠信原則之間可以找到平衡點,現在則是以點閱率為優先。對於是否要透過立法限制?他認為,可能會有限制言論自由的問題,對此持保留態度。

李志德表示,歐盟與美國在與社群平台協商時,會有更多手段與機制可以讓平台妥協,相較之下,台灣政府可以著力的點就會比較少。

陳培煌說,以事實查核中心平常的工作過程,可以觀察到許多詐騙訊息是透過平台的廣告形式出現。因此,不管是哪一個平台,應該要為其平台上出現的訊息,付出更多的責任與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