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美國疫情又變嚴重了?Omicron BA.4、BA.5毒性比以前高」?

【錯誤】「美國疫情又變嚴重了?Omicron BA.4、BA.5毒性比以前高」?

事實查核報告#3071
「美國疫情又變嚴重了?Omicron BA.4、BA.5毒性比以前高」?
發布日期/2024年6月17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6/17版】

一、目前美國主要流行Omicron JN.1的KP.3變異株,確診及就醫率上升,但整體疾病嚴重程度並未明顯增加。

根據台灣疫情監測資料,COVID-19本土病例數量上升,進入流行期。進4週變異株監測統計,不管是本土或境外,變異株均以Omicron JN.1為多,KP.2及KP.3的占比則略升,也非傳言所提的Omicron BA4、BA5。

二、傳言為一再重傳的舊謠言,最早在2021年5月4日流傳,且隨著新冠病毒不同變異株的流行趨勢,變形成不同的謠言版本重新流傳。

傳言提及的「Omicron BA.4 BA.5毒性比以前高、跳過鼻咽部直接影響肺部」等病毒特性,皆不正確。

三、公衛專家指出,近期流行的JN.1、KP變異病毒株,特性是傳播感染速度快,但疾病本身嚴重程度並未增加。症狀仍以上呼吸道輕症為主,部分病患可能出現腹瀉或嘔吐等症狀。建議年長者、免疫功能缺乏者仍應盡量施打XBB1.5疫苗,有效降低中重症風險。

傳言為舊謠言重傳,其對病毒特性、染疫症狀描述多不正確,且所述流行病毒株也不符現況,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近期COVID-19本土疫情升溫,社群平台及通訊軟體又開始熱傳疫情傳言。近期一段訊息稱,「美國疫情開始變嚴重,新的COVID-Omicron BA4 BA5毒性比Delta變種高5倍,死亡率也比Delta高,病毒會直接影響肺部」。

也有另一個版本稱,馬來西亞病例總數的一半是新病毒COVID-Omicron XBB,毒性比以前高。其餘文字皆與前述傳言相同。



圖1-2:社群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一:國際新聞美國疫情嚴重?現在流行的病毒株是Omicron BA.4、BA.5、XBB嗎?

台大公衛系陳秀熙指出,傳言提到的OmicronBA.4、BA.5、XBB,都是2年前流行的病毒株,不是近期流行。

陳秀熙說,目前美國近2周(6月前2周)監測發現,Omicron JN.1的「KP譜系」占比升高,KP.3為主要流行株,確診及就醫率上升,但疾病嚴重程度並未明顯增加

陳秀熙也分析新冠變種病毒的演化,自Omicron變異株開始流行後,病毒經歷了BA.1、BA.2,也包括XBB、BA.4、BA.5等分支。然而,這些早期流行的病毒株在全球數量逐漸減少,現今全球關注的是JN.1和JN.1.4.3,這些分支也進一步演化成KP.2和KP.3,目前它們是病毒的主要組成部分。

陳秀熙也說,近期觀察到,新冠變異株的變異速度愈來愈快,代表傳播速度增加,另外也要注意這些變異株與其他呼吸道感染病毒互相作用,可能會形成新的流行病,目前將持續監測。

可知,傳言提到的Omicron BA.4、BA.5、XBB病毒株都不是現在的疫情現況,現在全球主要流行的病毒株是JN.1,以及其延伸的KP.2、KP.3病毒變異株。

查核點二:傳言稱「Omicron BA.4、BA.5毒性高,會直接攻肺」,這正確嗎?近期流行的病毒株症狀又為何?

關於Omicron BA.4、BA.5症狀,查核中心曾於2022年7月發布的查核報告1359、查核報告1884中,採訪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台大醫院臨床研究所教授王弘毅。

專家指出,OmicronBA.4/BA.5症狀和之前的Omicron病毒株沒有明顯差異,常見症狀包括,流鼻水,喉嚨痛,頭痛,咳嗽,倦怠,發燒。傳言稱「沒有咳嗽」、「不會發燒」並不正確。

Omicron BA.4 BA.5重症、致死率並沒有異常升高,傳言指稱的「Omicron會跳過鼻咽部而直接影響肺部」並沒有相關研究證明。Omicron反而容易感染上呼吸道,在肺部細胞內比較不容易複製。

至於近期流行的JN.1、KP病毒株症狀為何?陳秀熙說,目前Omicron JN.1,以及延伸的KP.2病毒株,感染症狀與其他病毒株相似,仍以輕症為主。

如喉嚨痛、流鼻涕、咳嗽、發燒與身體痠痛,較少出現嗅味覺喪失情形,部分病患可能出現腹瀉或嘔吐等症狀。整體仍是以上呼吸道輕症為主,傳言說的毒性比以前高、直接感染肺部並不正確。

查核點三:目前台灣疫情情況為何?民眾需要擔心嗎?

根據疾管署6月11日新聞稿,目前監測資料顯示,台灣6/4當周新增328例COVID-19本土病例,較前一週新增數量上升,而目前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研判疫情上升且進入流行期。

陳秀熙說,台灣現在流行的變異株仍以JN.1最多,但也觀察到KP.2、KP.3占比逐漸上升,新的變異病毒株傳播速率快,但疾病嚴重程度並未增加。然而,這不代表民眾可以輕忽,尤其是對長者、免疫族群缺乏者,仍建議要施打XBB1.5疫苗,有效防止中重症感染風險。

陳秀熙說,施打XBB1.5疫苗不一定能防止感染,但能減少中重症風險。也提醒民眾,疫苗若施打超過一年,防止中重症的保護力就會消失。民眾可以評估自身感染風險後再決定是否接種。

查核點四:傳言流變為何?

此傳言是舊謠言,最早在2021年5月4日開始流傳,且隨著新冠病毒不同變異株的流行趨勢,變形成不同的謠言版本重新流傳。

最早流傳的版本僅有提到「病毒回來了」,而到了2021年12月謠言變形成「Omicron病毒」版本

2022年6月期間,隨著Omicron BA.4 BA.5的流行,謠言也變形成「BA.4 BA.5」版本到了2022年11月,因XBB病毒株的流行,傳言又變形成為「XBB」版本。此後至今,傳言不定期會在社群重新流傳。

(記者:馬麗昕;責任編輯:陳偉婷)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捐款連結 (或掃QR Code) /接受捐助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