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9-2024/2/4】闢謠TOP10

進入選舉過後的第三周,監票影片熱度明顯下降,與民生相關的議題則持續升溫,多則流傳多時的舊傳言也重新現蹤。

近期一週出現的傳言有三類值得關注,觀察如下:

|「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傻傻分不清;疫情升溫,新冠舊謠言重新流傳 

近期多家媒體報導「中國研究出新冠變異株,致死率100%」,令人聯想到病毒起源陰謀論,致死率100%也引起擔憂。

實際上這是媒體錯誤解讀研究內容,研究中的冠狀病毒株「GX_P2V」是從自然界動物穿山甲中發現,本就存在於自然動物界,不是研究、製造出一個新的病毒株,且與過去幾年流行的新冠病毒不同,也不是新冠變異株。該病毒雖對小老鼠有高毒性、高致死率,也不能直接推及人類。

專家表示,這是很常見且正常的研究類型,主要是為偵測自然界的病毒,或是供後續疫苗的研發等。網傳報導是把正常的科學研究聳動化,增添不確定性。

除了有關冠狀病毒的錯誤報導,近期因疫情升溫,有多則疫情舊謠言也重新流傳。

一段ABC電視台2022年的節目訪談內容,在2022年流傳並搭配傳言「美國主流媒體ABC電視台,終於承認第4劑疫苗接種會關閉免疫系統」,在2024年初又重新流傳。

實際上,即便經過兩年,到2024年的今天,依然沒有主流科學證據支持「接種多劑新冠疫苗會關閉免疫系統」的說法。網傳節目中,具醫師身份的來賓Jennifer Ashton分享個人見解,提到對抗體高的人可能存有免疫耐受性,但她同時也說明此現象尚無明確醫學證據。

網路上還流傳一段用症狀辨認感冒、流感或是新冠的「公式」,如咳嗽+粘液+打噴嚏+流鼻涕=感冒。

專家表示,不論是空氣污染、過敏原或是病毒,都有可能導致上呼吸道發炎及相關症狀,症狀因人而異,有些人感染病毒症狀輕微甚至沒症狀,不能光從症狀判斷是哪種疾病。

|當過時的食安新聞,錯置於不同時空,成為熱傳的錯誤資訊 

查核中心觀察到,有多則過時的食安新聞,在2024年1月重新熱傳。

例如近期熱傳一段2013年的食安報導影片,提醒大家不要買布丁、冰淇淋。細究傳言內容,其實是挪用多年前發生的食安事件,當時有原料廠把工業原料或過期原料提供給食品廠商;但近期傳言流傳時,卻沒有說清楚這是過時事件,被誤以為是是近期發生的事件,引發不必要的「布丁焦慮」。

另一則熱傳的食安報導是「蚵仔加磷酸鹽,很多人洗腎」;這其實是一則有10年歷史的舊新聞,而且當時該新聞「獨家」報導某醫師單方面對蚵仔的解析,其說法沒有其他證據、也不符蚵仔養殖現況及生鮮保存原理。

此外,另有2013年「泡麵含有重金屬」、2014年「嫩薑用鹽丹」與2019年「比水便宜的醬油」等舊新聞報導的YouTube影片在通訊軟體上零星流傳。大家看到類似資訊,可以先檢視報導的時間點,勿過度恐慌。

有關近期之豬肉爭議,2月2日台中市府公布抽驗結果,檢驗出某廠商豬肉片驗出瘦肉精西布特羅(Cimbuterol),2月4日農業部與食藥署複驗未檢出,今日(2/5)台中市府也再度開記者會說明。此爭議在截稿日前情況未明,若有相關文章,查核中心會在後續發布。

|貼圖詐騙節慶必現;善意的防詐提醒也可能有誤  

本周五就是除夕了,查核中心看到詐騙訊息在通訊軟體上流傳,提醒大家年前看緊荷包。最經典的詐騙類型,非「免費貼圖詐騙」莫屬,尤其是年節之時更容易包裝成祝賀訊息熱傳。

收到親友傳的免費貼圖連結,務必先確認是否為官方活動,留意以「免費」、「問卷」包裝的詐騙訊息,也不要在網路上輕易透露重要的個資資訊。

近期有另一則舊治安提醒傳言重新流傳,內容描述遇到快遞,簽收遇到討債集團上門的情境,實際上並無發生此類案例;另外則是在網路流傳多年的「警政署建議:九個一律保護你」,雖然大家平常應該養成防詐的習慣,但警政署並沒有發出9大建議,這是假借冠名的訊息。

特別感謝排行榜技術提供:#資策會軟體技術研究院

特別感謝排行榜資料來源:#Cofacts真的假的資料

【❌易生誤解】新聞報導:中國研究出新冠變異株,致死率100%?

【❌錯誤】網傳:快遞人員要你簽收,馬上有討債公司上門?

【❌錯誤】網傳:不要買布丁、冰淇淋,無良商人用工業用添加物?

【❌錯誤】網傳:ABC 電視台承認,第4劑疫苗會關閉免疫系統?

【❌錯誤】網傳:用症狀判斷疾病,乾咳+打噴嚏是空氣汙染?

【❌詐騙】連結:貼圖免費送、選3個群組或10位好友補滿進度條?

【❌錯誤】影片:蚵仔很大顆,原來都加磷酸鹽?

【❌錯誤】影片:杜拜大淹水,城市汪洋一片?

【⚠部分錯誤】高雄65歲持敬老一卡通,1月過卡贈送點數儲值?

【❌假借冠名】圖卡:警政署建議,九個一律保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