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捐款支持事實查核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ENGLISH

Facebook X Instagram YouTube Apple Podcasts Threads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Account 登入
English
捐款支持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台灣

台大堉璘計劃聯手TFC啟動銀髮族AI工作坊

「新北市得和社區工作坊」由堉璘臺大人才培育計畫的童昱宸、翁茂齊籌辦,透過AI應用體驗提升銀髮族的資訊查核與數位技能。課程涵蓋旅遊規劃、生成圖像與真偽判斷,學員展現學習潛力與批判思維,成功將新興科技融入生活,成為推動科技與媒體素養的典範案例。
  • 公告與新聞稿

發佈:2025-01-13

文字:張育騰
核稿:陳柏樺

內容
  • AI助力旅遊規劃與生活應用
  • 辨識AI生成圖片:從真偽判斷到生成實作
  • 如何在AI時代避免資訊陷阱?
  • 堉璘臺大人才培育計畫歷年回顧
  • 媒體素養教育講座,歡迎各級學校機關邀約
  • Share on Facebook
  • Share on Threads
  • Share on Pinterest
  • Share on LINE
  • Email this Page
  • Print this Page
2025年1月7日、9日,堉璘臺大人才培育計畫學員聯手事實查核中心於新北市永和區的得和社區舉辦兩場AI技能工作坊。(攝影張育騰)

堉璘臺大人才培育計畫學員童昱宸、翁茂齊籌辦的「新北市得和社區工作坊」一月在得和市民活動中心登場,成功讓70至80歲的銀髮族親身體驗AI科技的應用,提升資訊查核與數位生活技能。高齡學員們在寒冬中踴躍出席兩個下午、將近三小時課程,展現對學習新興科技的熱情與潛力,成為推動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的亮點案例。

此工作坊接續2023年3月啟動的初階課程,首波以手機查核與智慧鏡頭的日常應用為主,多數學員表示所學技巧與線上工具,至今仍持續應用於生活當中。今年1月再度開辦進階課,聚焦AI工具的使用,分別於1月7日與9日舉行,吸引20名銀髮族參與,課程內容涵蓋AI生成與資訊辨識等核心議題。

AI助力旅遊規劃與生活應用

第一天課程主題為認識AI工具,由堉璘計劃成員擔任講師,率領樂齡學員們以ChatGPT蒐集、整理資料,並嘗試以AI工具安排旅遊行程、規劃伴手禮採買等情境應用。

長輩們展現極高的靈活度與批判思維,除了講師規劃的旅遊情境,更積極嘗試請AI推薦股票、投資標的,不過,在使用過程中,學員敏銳地指出AI提供資訊中的錯誤,認為需進一步查證;一位學員更提到,他已用ChatGPT撰寫申請補助的企劃書,他讚賞AI生成的內容結構極佳,並分享親身經驗,強調AI工具讓他很有效率、順利通過書面審核。

銀髮族學員展示自己用ChatGPT生成企劃書,展示生活中的AI應用。(攝影張育騰)

辨識AI生成圖片:從真偽判斷到生成實作

第二天課程著重於AI生成圖像的分析與實作。學員熱烈討論案例圖片,例如普丁身穿囚服的假照片,雖然整體看來逼真,但細查仍能發現錯誤,包括手指指甲形狀不自然、人中部位的影響似有瑕疵等。課程還安排實作環節,導引學員使用AI生成可愛、風景等不同風格的「早安問圖」。部分學員對生成圖像感到驚艷,但也注意到AI在文字生成方面,仍有明顯失誤,例如中文字的筆劃不夠準確或與圖片細節脫節。

課程主講人童昱宸指出:「AI生成圖片的能力確實出色,但在生成文字時,尤其是中文,仍有改進空間。可能的原因是AI的訓練資料以英文為主。」

課程結束後,參與者紛紛表示,AI技術雖然便利,但必須結合批判性思維與查證能力才能真正發揮效用。工作坊透過趣味的實作與深入討論,強化學員的數位技能,也讓他們更有信心面對快速變化的科技時代。

課程主講人、堉璘臺大人才培育計畫學員童昱宸以普丁身穿囚服的假照片帶領學員學習辨別AI圖片的技巧。

如何在AI時代避免資訊陷阱?

工作坊尾聲探討了「框架效應」對訊息判斷的影響。例如,同一件事物可以透過不同的描述產生截然不同的感受:食品標示為「80%瘦肉」或「20%肥肉」,消費者可能因語意不同而影響解讀與判斷。

童昱宸分享道:「新聞記者、食品廣告與公關人員可能對同一事件給出不同的詮釋。要避免被牽著鼻子走,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看、多聽、多了解,讓自己成為不容易被誤導的『訊息識讀者』。」

堉璘臺大人才培育計畫歷年回顧

竹女「記者真心話」!從媒體素養到事實查核的一日工作坊

台南家齊高中探索媒體真相!18歲讀者如何做中學查核?

媒體素養教育講座,歡迎各級學校機關邀約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致力於推廣媒體識讀,協助民眾累積媒體素養、增強對不實訊息的識別能力。我們提供從校園到社區、各種年齡層都能參與的講座或查核工作坊。

歡迎全國各級學校機關來信邀約:[email protected]

  • 【破解社群傳染病焦慮】台灣群體免疫高!麻疹小規模流行 沒有大疫情
  • 全球事實查核社群致馬克祖克柏的公開信
  • 尚無科學證據顯示吃大蒜可殺死寄生蟲
  • 傳言將真實的銀行通知信件誤認為詐騙信件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

看見真實.打造美好台灣!

假新聞與假資訊破壞人類溝通最根本的真實原則,傷害民主運作最基礎的信賴原則,必須加以遏止,以免斲喪公共生活的品質。

02-2501 7010

[email protected]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的認證與申訴
  • 媒體報導
  • QA
© 2024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aiwan FactCheck Center 更正政策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政策

Scroll to top
Invalid search form.
聯絡我們

關於我們

  • — 成立宗旨
  • — 董事會
  • — 組織架構
  • — 查核團隊
  •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 大事紀
  • — QA

支持事實查核

  • — 捐款報告
  • — 年度報告
舉報與申訴

  • 最新消息
  • 查核報告
  • 謠言風向球
  • 議題觀察室
  • TOP10
  • 重點專區
  • 名家專欄
  • 國際視野
  • Podcast
  • 台灣事實查核學苑
  • 關於我們
    • 成立宗旨
    • 董事會
    • 組織架構
    • 查核團隊
    • 查核準則及說明
    • QA
    • 捐款報告
    • 年度報告
    • IFCN認證與申訴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