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羅勃甘迺迪就任美國衛生部長,他過去有鮮明的疫苗懷疑論形象。近期社群平台流傳一段影片,稱小羅勃甘迺迪上任後,揭露嬌生公司在沐浴露和爽身粉添加致癌物質,導致美國民眾罹患皮膚癌。經查,小羅勃甘迺迪就任後並無相關言論,傳言是假借冠名的虛構訊息。
一、小羅勃甘迺迪於2月13日宣誓就任衛生部長至今,沒有發表任何嬌生公司添加致癌物質言論。
二、嬌生爽身粉過去確實有可能致癌的訴訟爭議,但跟皮膚癌無關。致癌爭議聚焦在爽身粉成分中的滑石粉是否受石綿汙染,導致民眾罹患卵巢癌和間皮瘤等癌症。目前滑石粉與卵巢癌之間的關連性尚待釐清。
三、實證醫學及皮膚科醫師指出,黑色素細胞癌、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等3種皮膚癌類型,其主要危險因子皆為紫外線暴露,並不包含使用特定成分的清潔用品。至於某些清潔用品中被認為可能增加癌症風險的化學成分,都沒有被使用於市面的沐浴產品中。
傳言假借小羅勃甘迺迪之名,錯誤宣稱沐浴露等清潔用品被加入導致皮膚癌的致癌物,因此為「錯誤」訊息。
背景
近期社群平台及中國影音平台流傳影片稱「小羅勃甘迺迪與川普聯手,就任衛生部長後再曝內幕,嬌生公司在沐浴露和爽身粉添加致癌物質,導致消費者罹患皮膚癌,旗下藥廠再銷售治療皮膚癌和皮膚病的藥。美國皮膚癌患病率極高,連拜登和他老婆都沒逃過。」
查核
查核點一:傳言所述內容出自小羅勃甘迺迪嗎?
小羅勃甘迺迪近期沒有發布嬌生產品致癌的訊息
根據《中央社》報導,小羅勃甘迺迪2月13日宣誓就職美國衛生部長,然而網傳內容於2月初就在網路流傳,早於其上任時間點。
再以關鍵字「Robert F. Kennedy Jr、johnson & johnson、baby powder」檢索網路,小羅勃甘迺迪2024年11月獲川普提名衛生部長至今,沒有任何針對嬌生公司產品添加致癌物的言論。
查核點二:傳言稱嬌生沐浴乳和爽身粉,容易導致皮膚癌,是真的嗎?
嬌生爽身粉曾有導致卵巢癌、間皮瘤爭議,無關皮膚癌。
1970年代,國際對石綿致癌引起高度關注。1971年,一項醫學研究發現,罹患卵巢癌的患者中,有高達75%的腫瘤組織中存在滑石微粒。滑石粉是由礦石開採而得,嬌生(Johnson & Johnson)公司旗下爽身粉成分中的滑石粉是否受石綿汙染的疑慮也隨之而生。
1999年,德州一名診斷出罹患間皮瘤的民眾推斷嬌生的爽身粉為罹癌的原因,嬌生第一起爽身粉致癌訴訟案出現。至今20餘年間,嬌生已累積上萬起訴訟,主要爭論點圍繞在卵巢癌和間皮瘤兩類癌症風險。
多年間《路透社》、《紐約時報》等外媒都有針對此事件追蹤報導,《路透社》指出,早在1971年,嬌生公司內部就意識到滑石粉可能含有少量石綿,但沒有向監管機構或公眾揭露。嬌生則發布新聞稿回應,強調爽身粉石綿無檢出,並重申滑石粉的安全性。不過,2020年嬌生在美國和加拿大暫停銷售爽身粉,2023年將滑石粉產品從全球市場撤出,改成玉米澱粉作為配方。
訴訟方面,部分案件法院已判定嬌生敗訴,賠款與尚待審理案件嬌生則試圖以破產與和解協議處理。2024年6月,美國哥倫比亞特區總檢察長辦公室官網新聞稿指出,嬌生公司將支付7億美元和美國各州和解。
根據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鄭雅文、頌讚中醫診所院長林恭儀醫師於《台灣公共衛生雜誌》發布的文獻從美國爽身粉訴訟判決,看台灣化妝品滑石與石綿暴露的健康風險,流行病學研究滑石粉與卵巢癌之間的關聯性至今仍有爭議。
病例對照研究法的致病相關有不少限制,由於證據等級較高的長期追蹤研究或臨床研究仍相當有限,流行病學證據尚無法確認滑石粉的致癌性。
雖有上述限制,「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仍於2006年將滑石粉列為「可能的人體致癌物質」。在美國,滑石粉廣泛使用於化妝品的製造,不需事先通過「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審核,但FDA仍認為化妝品的滑石粉具有潛在的健康風險,需要密切監測。
尚無直接科學證據證明沐浴乳會導致皮膚癌
實證醫學專家、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學術組教授紀景琪表示,皮膚癌3種主要類型有黑色素細胞癌、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檢索實證醫學資料庫,這些類型的皮膚癌主要危險因子都是紫外線,不包含使用特定成分的清潔用品。
紀景琪說,目前尚無直接科學證據證明特定沐浴乳會直接導致皮膚癌。不過,某些清潔用品中的特定化學成分被認為可能增加癌症風險,例如三氯生、甲醛等,但這些成分並沒有使用於市面的沐浴產品中。
綜上所述,嬌生沐浴乳與爽身粉容易導致皮膚癌是沒有事實根據的論述。目前學界對於滑石粉與卵巢癌之間關連性,由於缺乏證據等級較高的長期追蹤與臨床研究,至今仍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