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錯誤】網傳影片「青蘋果胡蘿蔔汁是天然的肝臟清道夫…能養肝、促進肝臟解毒,能讓預防眼睛乾燥與夜盲症,能降低膽固醇、中和血管中的毒素與老舊廢物」?
【部分錯誤】網傳影片「青蘋果胡蘿蔔汁是天然的肝臟清道夫…能養肝、促進肝臟解毒,能讓預防眼睛乾燥與夜盲症,能降低膽固醇、中和血管中的毒素與老舊廢物」?
一、中醫師指出,酸或綠色食物是否能養肝,須視病人體質,不建議為養肝而吃綠色食物。
二、β胡蘿蔔素可轉化為維生素A,能減少眼睛疲勞與眼睛乾燥,但不能預防或治療夜盲症,夜盲症為基因疾病。
三、 從天然蔬果攝取類胡蘿蔔素能保健心血管;若有心血管疾病,應依醫囑用藥,不建議額外吃營養補充品或食療,以免產生交互作用。
四、果膠可吸附腸胃道中的微量重金屬,但尚未有足夠科學證據支持果膠能幫助腸胃道排除鉛跟汞。
五、蘋果對降低膽固醇的效果很低,對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其它共病症患者,無法靠食用蘋果來達到建議的膽固醇標準。
六、營養師與醫師均指出,沒有證據支持蘋果能增加體內白蛋白,且白蛋白也無法中和血管中的毒素與老舊廢物。
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更新說明2021/03/30】讀者針對爭議點二提供相關資料,查核記者跟專家再度求證,新增補充資料。特此向讀者和專家致謝。
背景
社群平台流傳一支影片,其標題為「它是天然的「肝臟清道夫」!每早晨喝一杯,輕松排出肝毒,還能讓視力變清晰,血管越來越乾淨!」
影片內容為:「胡蘿蔔青蘋果汁…每一兩天早晨喝一杯,能有效提升你的整體健康,還能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中醫認為,綠色入肝,酸味入肝經,綠色和酸味入肝,因此吃青蘋果能讓你的肝臟受到滋養。青蘋果的果膠可以促進胃腸道內鉛和汞的排放,可以促進肝臟解毒功能,因此能起到很好的護肝養肝效果。胡羅蔔中則富含β-胡蘿蔔素,它在人體內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具有促進眼內感光色素生成的能力,並能預防夜盲症,也能減少眼睛疲勞與眼睛乾燥問題,起到很好的名目效果。
二、讓血管通暢
很少人知道,青蘋果中所含的果膠比紅蘋果的更高,這種寶貴成分”果膠”是一種可溶性纖維質,它會和膽固醇結合,幫助人體將膽固醇排出體外,達到降膽固醇的目的。蘋果膠還可以增加體內白蛋白,中和血管中的毒素與老舊廢物,達到血管大掃除的效果,讓血管更加通暢。經常食用胡蘿蔔則能有效降低體內膽固醇。這是因為胡蘿蔔中富含類胡蘿蔔素,類胡蘿蔔素有解脂肪的特性,有助于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膽固醇,對預防高血壓和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功效…」
圖1: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圖2: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影片宣稱「中醫認為,綠色入肝,酸味入肝經,綠色和酸味入肝,青蘋果能讓你的肝臟受到滋養」,是否屬實?
查核中心採訪亞東傳統醫學科醫師林巧梅。林巧梅表示,「綠色入肝,酸味入肝經」出自《黃帝內經》,但中醫談的「肝」不等於西醫談的「肝臟」,中醫所指的「肝」除了肝臟,還包括情緒、自律神經系統等等。
林巧梅說明,中醫認為養肝重視肝氣通順,肝氣是無形的概念,當肝氣太旺、散得太過,可能會有高血壓、脾氣暴燥、頭痛、經期症候群等問題,此時如果吃酸,可以收斂過旺的肝氣;但當心情不好產生肝鬱,會使肝氣堵住,此時吃酸反而會使肝氣走得更不好,而造成反效果。
林巧梅進一步說,至於「綠色入肝、綠色和酸味入肝」的說法,是因為中藥材中有青色的藥走肝經,但其實不是所有走肝經的藥都是青色或酸味。
「綠色入肝」的另一原因是,在五行上,肝配合春季,看綠色的景色會讓人心情愉悅,肝氣不易堵住,加上許多綠色蔬菜有養肝作用,有助於排便順暢、肝氣暢通等。
整體來說,酸或綠色食物是否能養肝,還是須看病人體質,不建議民眾為了養肝而刻意多吃青蘋果。
爭議點二、網傳影片宣稱「胡羅蔔中富含β胡蘿蔔素,它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具有促進眼內感光色素生成的能力,能預防夜盲症,減少眼睛疲勞與眼睛乾燥問題」,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採訪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李佩芬。李佩芬說明,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是各種胡蘿蔔素(如α-,β-,γ-carotene 等)與茄紅素、玉米黃素、葉黃素等總稱,是一群由黃色至深紅色的天然植物色素,依化學結構不同,各自有不同的維生素 A 活性。
「類胡蘿蔔素」為人體維生素 A 的重要來源,β胡蘿蔔素的維生素 A 活性最高,且在植物中的含量最豐,所以一般提及「胡蘿蔔素」時,常常指β胡蘿蔔素。
(二)查核中心採訪三軍總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謝筠修。謝筠修表示,人體可將β胡蘿蔔素轉化為維他命A來為人體所用,而維他命A又稱為「視黃醇」(retinoid),它存於視網膜的感光細胞,如果缺少視黃醇,會對視覺造成影響。但夜盲症是基因缺陷造成的疾病,無法靠補充維他命A或β胡蘿蔔素來預防。
謝筠修說,夜盲症的學名是視網膜色素病變(Retinitis Pigmentosa),這是一種感光細胞失養症(photoreceptor dystrophy),它涉及多種基因,大部分的夜盲症都是無法治療的,僅有部分基因缺陷所造成的夜盲症可靠基因療法治療。
謝筠修說,不論是哪種夜盲症,均無法靠攝取維他命A或β胡蘿蔔素來預防。雖有零星研究指出,攝取維他命A可減緩夜盲症惡化的速度,但攝取過量的維他命A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因此不建議服用維他命A來改善夜盲症症狀。
(二)三軍總醫院眼科總醫師林宜鴻說明,淚水在醫學上稱為「淚膜」,淚膜的組成有三部分,第一是杯狀細胞分泌的「黏液層」,第二是由淚腺分泌的「淚水層」,第三則是由瞼板腺分泌的「脂質層」,如果淚膜的生成不正常,就會導致眼睛乾燥、乾眼症,乾眼症會容易使眼睛疲勞。
林宜鴻說,維生素A能促進結膜的杯狀細胞正常分泌黏液層,使淚水能夠附著於角膜、淚水不易蒸發,而β胡蘿蔔素在人體內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因此補充β胡蘿蔔素確實能避免造成眼睛乾燥或眼睛疲勞,預防乾眼症。
不過,β胡蘿蔔素僅能促進淚膜「黏液層」的正常功能,無法避免、改善淚腺或瞼板腺退化所導致的「淚水層」或「脂質層」異常所造成的乾睛乾燥。
爭議點三、網傳影片稱「經常食用胡蘿蔔,能有效降低體內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膽固醇,預防高血壓和防治心血管疾病」,是否屬實?
(一)李佩芬表示,根據《營養學期刊》(The Journal of Nutrition)與《Mediators of Inflammation》的文獻,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是抗氧化物,確實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機率。
李佩芬補充,從天然蔬果攝取類胡蘿蔔素有利於心血管保健,但如果是透過保健食品,則可能因劑量過高而有反效果。
(二)查核中心採訪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陳玠宇。陳玠宇說,靠飲食來降低膽固醇的效果有限,如果已經診出膽固醇過高或血糖過高等疾病,就應該照醫囑規律用藥,且不建議捨本逐末額外吃營養補充品或依賴食療,以免產生交互作用。
爭議點四、網傳影片稱「青蘋果的果膠可以促進胃腸道內鉛和汞的排放,可以促進肝臟解毒功能」,果膠是什麼?是否具有前述功效?
(一)查核中心採訪亞東醫院營養師蘇筱媛。蘇筱媛協助查找文獻後指出,沒有找到研究支持果膠幫助鉛的排放,僅有一篇研究提到果膠能幫助汞的排放。但要注意的是,這篇研究是使用動物實驗,因此目前沒有證據支持果膠能幫助人體腸胃道排除鉛跟汞。
蘇筱媛說,其實「肝臟解毒」的範圍很大,不單只有排除重金屬的功能,目前沒有研究支持果膠能夠幫助排除鉛跟汞。
(二)李佩芬說,文獻指出,果膠是膠狀的多醣類,屬於植物食物中水溶性纖維,保水性極強,可刺激腸道蠕動,避免便秘、降低癌症罹患率、降低血清膽固醇、延緩飯後血糖上升之速度等。未成熟的水果的果膠含量比成熟的水果含量高,因此青蘋果的果膠含量確實比紅蘋果高。
爭議點五、網傳影片宣稱「果膠會和膽固醇結合,幫助人體將膽固醇排出體外」,是否屬實?
(一)蘇筱媛表示,2012年發表於《歐洲臨床營養期刊》的研究指出,每天食用15克萃取的果膠粉或纖維素,持續4週,可降低7至10%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另一篇1999年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文獻回顧指出,攝取可溶性纖維,能降低5至16%的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
不過,果膠的類型很多,生鮮蘋果的果膠會因蘋果的品種、生鮮度不同而有些微差異。食品工業上,還會進一步細分果膠的黏性、稠性、重量、分子量等,不同研究也可能採用不同的果膠類型。因此,如果民眾想要降低血脂,建議採用地中海飲食法或得舒飲食,這些飲食方式已有很多研究支持能夠降低血脂,也是營養師在臨床上常建議民眾的飲食型態。
(二)李佩芬說,2017年發表於《醣類聚合物》(Carbohydrate Polymers)的文獻指出,果膠屬於水溶性纖維,確實可以吸附腸道中膽酸,避免被吸收回體內合成膽固醇,但不代表果膠可以治療高膽固醇血症。
李佩芬說,要降低過高的膽固醇,首重避免高飽和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如紅肉、加工肉品、蛋類、乳製品、蛋糕麵包餅乾類食物。
(三)陳玠宇表示,根據文獻,食用蘋果可降低膽固醇,但效果很低,只能當作「保養」,不能用來「治療」。健康的人可以靠飲食控制加運動來預防膽固醇過高,但是如果已經診斷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其它共病症,還是應按照醫囑搭配藥物使用,以達建議的膽固醇標的值。
陳玠宇舉例,以糖尿病病患來說,應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降到100 mg/dL以下,且不能吃太多糖份與澱粉,而蘋果含有糖份,且根據文獻,蘋果最多只能降低10%LDL,效力太低。又例如已裝冠狀動脈支架或繞道手術、或有心肌梗塞的心血管疾病病患,建議的LDL是70mg/dL以下。因此,對於膽固醇過高或有共病症的民眾,還是應看醫生並照醫囑服用藥物。
爭議點六、網傳影片宣稱「蘋果膠還可以增加體內白蛋白,中和血管中的毒素與老舊廢物,讓血管通暢」,是否屬實?
陳玠宇說,白蛋白沒有「中和血管中的毒素與老舊廢物」的作用,且白蛋白的成份是蛋白質、胺基酸,無法靠蘋果膠來形成;而蘋果中的胺基酸含量也遠遠不及肉類、蛋類與豆類,因此傳言並不正確。
陳玠宇說明,白蛋白是肝臟製造的蛋白質,能將水份保留在血管中,有維持血液滲透壓的作用。肝臟功能正常的人,血漿中的白蛋白濃度會大於3.5g/dL,如果白蛋白濃度過低,血管中的水份就會流失到組織或器官中,形成水腫。白蛋白濃度也是一種營養指標,因為白蛋白能夠作為營養養份與藥物的載體,將養份或藥物帶到主要器官。不過,白蛋白並沒有「中和血管中的毒素與老舊廢物」、「讓血管通暢」的作用。
陳玠宇補充,白蛋白過低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營養不良、蛋白質攝取不夠;也有可能是肝病所致,例如肝炎或肝硬化、肝纖維化,影響肝臟功能;也有病患是腎臟功能不好,例如腎病症候群,白蛋白由腎臟流失。如果白蛋白過低,正確的作法不是只靠食療,而是找出白蛋白下降的原因,解決問題,對症下藥。
李佩芬與蘇筱媛均表示說,沒有找到實證醫學支持「蘋果膠可以增加體內白蛋白,能中和血管中的毒素與老舊廢物」。
結論
一、中醫師指出,中醫中「肝」的概念不同於西醫,酸或綠色食物是否能養肝,還是須看病人體質。
二、β胡蘿蔔素可轉化為維生素A,能減少眼睛疲勞與眼睛乾燥,但夜盲症是基因疾病,無法靠補充β胡蘿蔔素來預防或治療。
三、從天然蔬果攝取類胡蘿蔔素能保健心血管,但如果已經診出心血管疾病,應依照醫囑用藥,且不建議額外吃營養補充品或食療,以免產生交互作用。
四、果膠可吸附腸胃道中的微量重金屬,但尚未有證據支持果膠能幫助腸胃道排除鉛跟汞,且影響肝臟健康的因素很多,因此傳言的宣稱並不確實。
五、蘋果對降低膽固醇的效果很低,對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其它共病症患者,
無法靠食用蘋果來達到建議的膽固醇標準。
六、營養師與醫師均指出,沒有證據支持蘋果能增加體內白蛋白,且白蛋白也無法中和血管中的毒素與老舊廢物。
因此,傳言為「部分錯誤」訊息。
補充資料
「夜盲症」與「夜盲」有什麼差別?
謝筠修說,夜盲症的學名是視網膜色素病變(Retinitis Pigmentosa),是一種基因疾病;而夜盲(Nyctalopia)則是一種症狀,指的是在晚上視力不良,甚至幾乎完全看不見,但在白天或光線充足時視力是正常的。在夜盲症初期,病患會有夜盲的症狀,不過到了後期,病患即使身在亮處,也會視力模糊。
謝筠修說明,造成「夜盲」的原因很多,除了先天基因缺陷導致的夜盲症,在一些食物貧乏的偏遠地區,民眾有可能因後天缺乏維他命A而導致夜盲,不過,維他命A普遍存在於各種蔬果中,因此這種案例在台灣極為少見。另一種情況是接受消化道切除手術的患者,其飲食需求跟正常人不同,也可能因營養不均而導致夜盲,但能夠透過醫師衛教、調整飲食而避免。
參考資料
〈Biomarkers of Nutrition for Development (BOND)—Vitamin A Review〉
〈Dietary Intake of Carotenoids and Their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in Cardiovascular Care〉
〈Process–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 of Pectin in Food〉
〈Cholesterol-lowering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pectin types in mildly hyper-cholesterolemic men and women〉
〈Cholesterol-lowering effects of dietary fiber: a meta-analysis〉
〈Emerging concepts in the nutraceut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pectin—A Review〉
〈Two apples a day lower serum cholesterol and improve cardiometabolic biomarkers in mildly hypercholesterolemic adul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rossover t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