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錯誤】網傳「注意台灣玉山、南投等地方也淪陷 出外盡量穿長袖衣服!陸『新布尼亞病毒』釀7死 致命蜱蟲 人傳人」?
【部分錯誤】網傳「注意台灣玉山、南投等地方也淪陷 出外盡量穿長袖衣服!陸『新布尼亞病毒』釀7死 致命蜱蟲 人傳人」?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7/22版】
一、新布尼亞病毒,又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會引起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主要傳播途徑為經蜱蟲叮咬。
二、台灣在2019年11月公布首例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個案之後,在2022年4月有另一個案。網傳「玉山、南投也淪陷」的說法,沒有具體依據。
此傳言曾在2021年7月、2022年7月均重新熱傳,在這兩個時間點查證,「中台灣已淪陷」說法並不符合事實。
三、專家表示,此傳染症的主要蜱媒「長角血蜱」在台灣相當罕見;且在低海拔地區容易接觸的生物,如狗、牧場的牛羊、野鼠等身上的蜱蟲,都沒有驗到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民眾不用恐慌。
傳言提及「玉山、南投也淪陷」沒有具體依據,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背景
近期通訊軟體和社群平台流傳一則訊息:「注意台灣玉山、南投等地方也淪陷,出外盡量穿長袖衣服!陸”新布尼亞病毒”釀7死 致命蜱蟲 人傳人?」並搭配一則2020年8月8日的談話性節目片段。
圖1:通訊軟體傳言擷圖
社群平台也有其他類似文字的版本流傳。包含「台灣發現新蟲害『蜱虫』,被咬會致人於死,4月至10月野外踏青要小心!」及「台灣也發現最新虫害,會致人於死地,要小心!」傳言都同樣搭配2020年8月8日一段談話性節目的片段。
此影片內容提及,中國很多省分爆發新的傳染病,媒介是一種蟲,叫做蜱蟲,蜱蟲的特色是他咬了就不會放掉, 而且還不能拍打牠。這種蟲很恐怖,因為被咬了之後,致死率高達3成,而且連台灣都有。在中國大陸,已經有62人感染、7人死亡。節目中來賓也提到,這種由蜱蟲引起的新布尼亞病毒,具人傳人風險。台灣在2019年台灣也出現首例個案,70歲山友爬山被蜱蟲咬後死亡。若被蜱蟲咬到,第一時間去醫院,且新布尼亞病毒好發在4月到10月,…..「台灣玉山、南投都有牠們的足跡」。
圖2: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圖3: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指稱「台灣出現的新布尼亞病毒」是什麼?台灣是不是有致病蜱蟲?
(一)根據疾病管制署資料,新布尼亞病毒(new bunyavirus)又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會引起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主要傳播途徑為經蜱蟲叮咬,長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被認為是該病毒的主要媒介。
疾管署資料指出,SFTS在2011年首次由中國報導,是從 2009年就開始在中國流行的不明原因發燒性疾病。
(二)查核中心採訪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暨醫學昆蟲學研究室主持人杜武俊。杜武俊表示,台灣疾管署自知道中國有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這個病後,即啟動這個疾病的監測。疾管署也曾於2018至2019年委託專業團隊進行全台病媒蜱蟲監測調查,結果在29種動物體採集到16種蜱蟲,包含長角血蜱、微小扇頭蜱、龜形花蜱等;也在中部地區採集到帶有病毒陽性反應的微小扇頭蜱,且在羊身上發現病毒抗體。
杜武俊說,台灣曾出現感染過SFTS病毒的動物宿主、也監測到可傳播病毒的蜱媒,意即在台灣確實有感染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的風險,值得注意小心。但傳播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的主要蜱媒「長角血蜱」,在台灣極為罕見。
杜武俊也說,台灣在2019年出現首例感染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個案,經比對在人身上發現的病毒與在蜱蟲身上發現的病毒,病毒序列有些差異,且兩者沒有地緣關係;因此2019的首例個案的感染源仍不明。
杜武俊說,從2019年首例個案後,台灣截至目前再也沒有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新發個案,因此呼籲民眾野外活動要小心注意,但也不必過度恐慌。
(三)查核中心諮詢台灣大學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王錫杰。王錫杰表示,台灣有研究團隊在中部牧場採到的蜱蟲身上測得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在2019年台灣也出現首例人類個案,但病人是在北部山區活動,兩者沒有關連性。疾管署在首例個案後曾到北部山區採集蜱蟲,雖有找到蜱蟲,但沒有測到病原體,感染源依舊成謎。
王錫杰曾在2015年執行「台灣蜱媒病毒監測與蜱種基因庫建立」計畫,當時的研究結論認為,台灣東西部及離島傳播蜱媒病毒的風險很低。
王錫杰表示,當時研究調查民眾在低海拔地區容易接觸的生物,如狗、牧場的牛羊、野鼠等身上的蜱蟲,但都沒有測到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因此認為台灣東西部及離島傳播蜱媒病毒的風險很低,此研究結論至今同樣適用。
王錫杰說,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是長角血蜱,過去在台灣文獻並沒有發現,目前也沒有正式發表的報告;但另一種台灣常見、可能致病的微小扇頭蜱,雖有驗出病毒記錄,但團隊在平地採集微小扇頭蜱,也沒有驗出病毒。台灣仍有感染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的可能,但風險很低。
爭議點二、網傳近期「台灣玉山、南投也淪陷,致命蜱蟲病毒人傳人」,是否屬實?
(一)杜武俊表示,人類若遭帶有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的蜱蟲叮咬,可能感染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也可能致死;但傳言宣稱台灣玉山、南投都淪陷,並沒有具體依據。
杜武俊說,全球目前有5個國家發佈過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例,包含中國、日本、韓國、越南和台灣。截至目前,此感染症主要傳播途徑是蜱蟲咬到人,沒有人傳人的案例。自然界傳染病毒的主要蜱媒為長角血蜱及微小扇頭蜱等。
圖3:台灣研究團隊曾在微小扇頭蜱發現SFTS病毒。疾管署提供
(二)王錫杰說,中興大學研究團隊過去曾在南投的一個牧場的動物身上發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但只有單一牧場,不清楚網傳所稱的「淪陷」資訊從何而來,此結論有些危言聳聽。
傳言宣稱台灣玉山和南投淪陷,用「淪陷」感覺好像整區都是病毒;從網傳影片內容來看,主要在談中國的疫情,傳言不應下台灣玉山、南投「淪陷」的結論。
(三)查核中心詢問疾管署。目前中國、韓國及日本等國都有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確定病例,該疾病傳染方式主要是由遭帶有SFTS病毒的蜱蟲叮咬傳染。台灣自2013年起針對登革熱、屈公病及日本腦炎通報病例同時進行SFTS檢驗,2018年起也將恙蟲病通報病例同步檢驗SFTS。在2019年11月19日公布首例SFTS個案,並在2020年4月15日公告新增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
查核中心在2022年7月22日查詢疾管署傳染病通報系統,2021年台灣並無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確定病例,2022年截至目前,台灣僅有1例個案,也不符傳言所提,玉山和南投淪陷。
綜上所述,傳言宣稱近期台灣玉山、南投淪陷,缺乏具體依據。
爭議點三、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症狀和致死率為何?
查核中心諮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黃高彬說,感染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主要症狀包含發燒、頭痛、腸胃道症狀、噁心嘔吐腹瀉、皮膚可能出現疹子,並有出血傾向,乍看很像登革熱,被蜱蟲叮咬的地方則會紅腫、水泡或出現瘀斑。若沒有即時治療,病人可能多重器官衰竭,致死率可達到15%。
爭議點四、民眾萬一被蜱蟲咬了怎麼辦?要如何防範?
(一)王錫杰提醒,雖然在台灣感染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風險很低,但民眾仍要注意在山區遭蜱蟲咬的風險。此外,在台灣山區和郊區還有另一種常見的傳染病「恙蟲病」,也要小心恙蟲的叮咬。
王錫杰說,若被蜱蟲或恙蟎叮咬,牠們會附著在皮膚上,口器倒勾入皮膚,若徒手硬拔,可能把口器拔斷,處理會更麻煩。建議民眾可利用鎳子或夾子,以水平方向夾取蜱蟲並輕輕上下轉動,稍微弄大傷口,有助蜱蟲口器脫離。若在山上,無法及時取得工具拔除蜱蟲,下山可立即就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二)杜武俊也表示,目前在台灣感染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的風險低,倒是有另一種透過恙蟎傳播的疾病「恙蟲病」,每年在台灣造成數百個感染病例。恙蟲病是一種由立克次氏體感染造成的疾病,若沒及早發現、及時治療,也可能致命,這更值得民眾關注與防範。
杜武俊說,不管是防治蜱蟲或恙蟎,防治方法類似,民眾到偏遠地區、草地、山區應穿著長褲、鞋襪,避免蜱蟎叮咬;此外,噴灑含有敵避(DEET)的防蚊液也有驅蟲效果。
結論
一、新布尼亞病毒,又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會引起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主要傳播途徑為經蜱蟲叮咬。
二、專家指出,台灣在2019年11月公布首例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個案之後,截至2021年7月7日,沒有其他新發個案。網傳「玉山、南投也淪陷」的說法,沒有具體依據。
此傳言在2022年7月開始重新流傳,經檢視疾管署統計資料,2022年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個案僅有1例,也不符傳言宣稱的「淪陷」。
三、專家表示,此傳染症的主要蜱媒「長角血蜱」在台灣相當罕見;且在低海拔地區容易接觸的生物,如狗、牧場的牛羊、野鼠等身上的蜱蟲,都沒有驗到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民眾不用恐慌。
傳言提及「玉山、南投也淪陷」沒有具體依據,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更新說明 2021/7/8 11:00 AM】因應網路持續流傳此傳言,查核中心確認此傳染病在台流傳狀況,目前並無相關病例,因此更新摘要。
【更新說明 2022/7/22 12:00 PM】因應網路持續流傳此傳言,查核中心確認此傳染病在台流傳狀況,2022年截至目前累計1例,因此更新摘要、爭議點二。
參考資料
臺灣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疫情風險評估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核心教材
台灣首度發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病毒(The first discovery of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in Taiwan)
「台灣蜱媒病毒監測與蜱種基因庫建立」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