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接種疫苗當天請停用阿斯匹靈、保栓通、抗血栓藥物和抗凝血劑」?
【錯誤】網傳「接種疫苗當天請停用阿斯匹靈、保栓通、抗血栓藥物和抗凝血劑」?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26版】
一、專家指出,施打新冠疫苗前,不要暫停使用抗血小板藥物以及口服抗凝劑,以免增加心肌梗塞、中風風險。
二、專家表示,平常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和抗凝血劑者,接種疫苗後,可按壓接種部位久一點時間,不必擔心出血不止風險。
三、醫師指出,有三高、心血管疾病者者,若感染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風險比一般人高。接種疫苗的嚴重副作用風險極低,利弊權衡下,鼓勵患者接種。
四、醫師指出,絕大多數長期服用藥物的慢性病患並不需要因為接種新冠疫苗停藥,服用免疫調節藥物者,也可接種新冠疫苗,但因藥物可能影響疫苗效力,應和醫師討論後決定適合的接種方式。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背景
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近期流傳一張照片指稱:
「接種疫苗當天請停用以下藥物(打疫苗這天一整暫停吃這些藥物),包含阿斯匹林(Aspirin)、保栓通(Plavix)、抗血栓藥物(Dipyridamole)、抗凝血劑(如普栓達、拜瑞妥、愛必克凝、里先安)」
圖1:社群平台流傳圖片
圖2: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宣稱,打新冠疫苗當天要一整天停用「阿斯匹靈、保栓通、抗血栓藥物、抗凝血劑」,是否屬實?
台灣心臟學會在2021年6月25日發布澄清聲明,提醒學會成員:「施打疫苗前勿暫停使用抗血小板藥物以及口服抗凝劑」。聲明指出,近日在社群軟體及病友間流傳,打疫苗前要暫停使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血劑,這是不實謠言。為維護民眾健康,請學會會員協助澄清並教育民眾,若有慢性病,尤其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或曾接受心血管介入或手術治療者,施打疫苗前不要隨意停藥,若有疑問需諮詢醫師。
查核中心另外諮詢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張釗監、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陳龍、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申昌。
(一)洪惠風表示,傳言的說法「絕對錯誤」。這些藥物分別可用來預防心肌梗塞、中風風險,還有心臟放置塗藥支架的患者,也會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血劑。若患者突然停藥,造成急性血栓風險很高。本來會服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血劑藥物的病人,就是要抑制身體裡血栓出現,完全沒有必要為了打疫苗而停藥。
洪惠風也說,傳言提到的藥物藥效程度不同,如阿斯匹靈、保栓通藥效可維持5到7天,若只停藥一天,風險還可承受;但如果是抗凝血劑,藥效比較短,只有2到3天,若停藥一天,影響相對就大,會增加病人中風風險。
(二)張釗監表示,平常服用這些藥物的民眾,施打新冠疫苗當天,不需要停用藥物。
部分民眾若沒有服用藥物,就去施打新冠疫苗,可能會因為緊張、焦慮,反而可能讓血壓上升,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又沒有服用平時應該服用的慢性藥物,反而有健康風險。
張釗監說,網傳這些藥物,平常在服用的民眾可能都是有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會有比較高的心肌梗塞、中風、血栓風險。如果隨意停用,反而可能會讓身體曝露在疾病的風險。
(三)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龍表示,網傳圖文的說法並不正確,服用網傳藥物的這些慢性病患,因其本來的身體狀況就有比較高的血栓、心肌梗塞、中風風險,因此必須服藥控制,也完全不需要為了打新冠疫苗而停藥。
陳龍說,阿斯匹靈、保栓通等抗血小板藥物和抗凝血劑,都是用來預防腦中風、動脈硬化、心肌梗塞,心房顫動的患者也需使用抗凝血劑降低血栓風險。若貿然停藥,反而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中風發作風險。
陳龍說,對於本來就有凝血功能疑慮而需服用抗血小板、抗凝血劑的患者,可能會擔心接種疫苗的注射處會留下「傷口」,可能會血流不止,才會想要停藥,但這樣的擔憂並不必要,因接種處根本不會留下「傷口」,只要接種後按住注射部位久一點,無須擔心止血問題。
(四)林申昌指出,阿斯匹靈、保栓通是抗血小板藥物,和抗凝血劑一起被稱為抗血栓藥,平常有使用抗血栓藥物的患者,如果停藥可能會產生中風、心肌梗塞風險,只有在特殊緊急需要開刀的情況,權衡風險利弊後,才能停藥。
林申昌說,打疫苗並無接種後出血不止的風險,因此不必為了打疫苗停藥。如果擔心注射部位出血,因打在手臂,只要按壓止血、按久一點即可。
林申昌也說,不只一般民眾誤信傳言,臨床已經發生,有資訊相對不充足的醫師告知患者,打新冠疫苗應該停吃阿斯匹靈3天,結果患者第二天中風的狀況;也有吃保栓通的患者,到疫苗接種點後,被醫師告知「不建議打」,但這並非正確訊息。即使是專業人員可能也會被傳言誤導,應嚴正澄清。
爭議點二、曾經中風、心肌梗塞、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是否建議接種新冠疫苗?
(一)陳龍表示,慢性病的患者,通常年紀大、有三高、有心血管疾病或曾腦中風,若不幸感染新冠肺炎,死亡率為3%,與接種疫苗後發生罕見的血栓副作用風險為10萬分之一,兩者相比,應該可清楚衡量風險。因此,針對慢性病患者,還是會建議應接種新冠疫苗。
陳龍也提醒,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者,在接種疫苗前應放鬆心情。臨床上,已經看到長者,明明很想打疫苗,但又焦慮,因此血壓急速飆高,結果當場被「退貨」無法接種。
陳龍說,接種後則需注意水分攝取,注意血壓變化及三高控制,以免慢性病控制不好,引起急性併發症。
(二)張釗監表示,過去曾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若感染新冠肺炎,成為重症比例較高,更應該儘速接種。民眾可能會擔心打完AZ疫苗後,引發罕見的血栓,但打疫苗後的血栓原理和疫苗引起的免疫反應有關。過去有心血管疾病、服用慢性病藥物的民眾,都可以施打AZ疫苗。
(三)林申昌說,有心血管慢性疾病的患者,罹患新冠肺炎後重症、死亡風險比一般人高,目前並沒有看到病人打新冠疫苗結果增加發病風險的狀況。
林申昌說,儘管看到一些接種後不良事件的死亡通報,經過目前的解剖驗證,死者本來就有慢性病相關風險,但死亡剛好發生在接種疫苗後,容易造成誤會。疫苗會造成嚴重副作用的風險很低,但得到的好處很大,因此仍鼓勵心血管疾病患者接種。
爭議點三、接種新冠疫苗,有需要停藥嗎?
查核中心諮詢台大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COVID-19門診醫師張皓翔。他指出,平常有用藥需求的慢性病者,絕大多數都不需要為了接種新冠疫苗而停藥。病患若使用免疫調節的藥物(如腫瘤、免疫風濕病人),仍可接種新冠疫苗,不過因藥物可能會影響疫苗的效力,因此使用此類藥物者,在接種疫苗前,應先跟主治醫師討論,評估最適合的接種方式。
查核中心在查核報告第1050篇諮詢張皓翔、嘉義長庚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林靖麒。
張皓翔說,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可以打新冠疫苗,但因病人會使用免疫調節的藥物,而部分免疫調節藥物會影響疫苗效力,因此接種新冠疫苗的時間需要跟使用藥物的時間有所區隔,風濕病患在接種新冠疫苗時需要先諮詢醫師,確認目前的治療是否會影響新冠疫苗的效果。
風濕免疫科的患者,基本上可以注射新冠肺炎疫苗,據美國風濕病醫學會的資訊,雖然接種新冠疫苗在學理上可能惡化原有風濕疾病,但權衡利弊後,仍建議風濕疾病患者接受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如果病患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藥物,應先與醫師討論,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建議施打時間。
林靖麒表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以施打新冠疫苗,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已多次說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施打疫苗,並澄清相關傳言。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26版】
一、專家指出,施打新冠疫苗前,不要暫停使用抗血小板藥物以及口服抗凝劑,以免增加心肌梗塞、中風風險。
二、專家表示,平常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和抗凝血劑者,接種疫苗後,可按壓接種部位久一點時間,不必擔心出血不止風險。
三、醫師指出,有三高、心血管疾病者者,若感染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風險比一般人高。接種疫苗的嚴重副作用風險極低,利弊權衡下,鼓勵患者接種。
四、醫師指出,絕大多數長期服用藥物的慢性病患並不需要因為接種新冠疫苗停藥,服用免疫調節藥物者,也可接種新冠疫苗,但因藥物可能影響疫苗效力,應和醫師討論後決定適合的接種方式。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