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釐清】網傳音檔:「我的父親確診8天,快篩結果還是陽性,也就是說政府規定7天,確診7天就可以放出來是充滿風險的、很容易傳染給別人」、「滿街~都是活體帶原者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現在隱形殺手到處都是,剛剛從三軍總醫院醫師傳出如下的訊息」?
【事實釐清】網傳音檔:「我的父親確診8天,快篩結果還是陽性,也就是說政府規定7天,確診7天就可以放出來是充滿風險的、很容易傳染給別人」、「滿街~都是活體帶原者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現在隱形殺手到處都是,剛剛從三軍總醫院醫師傳出如下的訊息」?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5/27版】
一、專家指出,家用快篩是驗抗原,確診者解隔後仍驗出陽性,未必是驗出活的病毒,也不代表一定有傳染力。一般新冠感染在發病後10至14天傳染力已大幅降低,現行解隔政策理論上是安全,搭配民眾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作為,傳播風險低。
二、專家指出,現行隔離政策確實較為寬鬆,不排除會有部分確診者解隔卻仍有病毒,建議若家有染疫重症高風險群、未打疫苗者,可評估隔離10天再和家人接觸。一般民眾在社區活動也無須恐慌,而是在維持正常生活之下隨時注意防疫作為。
三、專家表示,確診者無須為了確認是否轉陰而天天快篩,快篩使用要看目的,若都在家並無傳染他人疑慮,並不需要天天快篩。若確診7天以上仍有症狀,且快篩也是陽性,可PCR確認是否偽陽性或有傳染力的可能。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背景
通訊軟體流傳一則語音,長度為2分29秒,內容為一名男子自述:「我的父親八天前確診……他的症狀輕微,80多歲、身體狀況還好,沒有特別的嚴重症狀…… 今天確診8天,快篩結果還是陽性,也就是說政府規定7天,確診7天就可以放出來是充滿風險的。我幫父親做快篩還是驗出陽性,表示第8天還是有病毒,按照政府說的趴趴走、放出來,很容易會傳染給別人。一定要注意,路上可能有很多確診,按照政府規定7天就放出來,辦公室、家人,千萬保持距離,小心,要求他們持續快篩。……我快篩今天做2劑,第一劑陰性,第二劑陽性,第一劑用的是台灣做的快篩、第二劑是進口的,保守起見還是用第二劑做,嚇了我一跳,不要輕忽……出門在外有很多帶原的,7天就跑出來,或確診也不管,在外面亂跑…..」
此語音檔另跟隨兩個不同文字版本的傳言,其一為「三軍總醫院的一位醫師,他的80多歲老父親染疫,居家隔離。第八天,他為老父親快篩,第一支快篩劑使用國產的是陰性,為了慎重起見,他第二支使用國外進口的快篩劑,結果是陽性。表示他的老父親體內還有病毒,政府說:居家隔離7天,就可以外出,這是有風險的,由此可見,滿街~可能都是活體帶原者。在此呼籲,自己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現在隱形帶原者到處都是。這是,剛剛從三軍總醫院醫師傳出如下的訊息。」另一版本傳言則為「?滿街~都是活體帶原者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現在隱形殺手到處都是,剛剛從三軍總醫院醫師傳出如下的訊息。」
此外,也有純文字「?滿街~都是活體帶原者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現在隱形殺手到處都是,剛剛從三軍總醫院醫師傳出如下的訊息。」,但沒有附上音檔或連結的傳言。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確診8天快篩陽性,很容易傳染給別人、要求他們持續快篩」,專家如何解讀?
查核中心諮詢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中華民國醫事檢驗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高智雄。
(一)高智雄表示,根據實證資料,新冠病毒感染的病程,發病後10到14天就沒什麼傳染力。依傳言所述情境,一般確診時已是接觸病毒後約3天,其確診8天意即病程是在第11天,就算驗到陽性也是弱陽性,學理上來看應沒什麼傳染力,若採用PCR複驗,就算驗出陽性,Ct值可能也在30以上,已不具傳染力。
高智雄說,也不排除是快篩可能產生偽陽性或用到快篩不良品,因有壓痕而將淡淡、暗沉的T線誤判為弱陽性。
至於傳言所提要「每天快篩」,高智雄說,快篩使用要看目的,並不是說確診者每天都要篩檢來看什麼時候陰性,都在家並無傳染他人疑慮,不需要篩檢。病程一般就是7到14天,如果7天後並沒有出門需求,就不用快篩,病毒量會隨著病程發展慢慢下降,10至14天後傳染力已大幅降低。
不過,高智雄說,每個人體質不同,對病毒反應不同,可能有些人病毒排泄時間會比較長。如果病程天數差不多走完,但使用敏感度較低的抗原快篩檢驗仍為陽性時,無法確認是否是偽陽性或是真陽性,也難以判斷病毒量高低及是否有傳染力。因此若確診7天以上,仍有症狀,且快篩還是陽性,也不排除可能是感染其他的變種變毒,導致病程與大部分人不同,建議可以PCR確認一下即可解答。
(二)李秉穎表示,快篩驗的只是抗原,確診者在確診多日後使用快篩,就算顯示陽性,也不一定是驗到活的病毒。通常要講有沒有傳染力,是要看病毒有沒有複製能力。此外,快篩試劑的敏感度可能有落差,也不一定可靠。
綜合以上,一般新冠確診者病程約7至14天,病毒量會逐漸降低,10天後傳染給他人風險低,且快篩驗的是抗原,在確診多日後採檢,未必是驗到活病毒,不能因為快篩驗到陽性就認為有傳染力,也不需要天天驗快篩驗到陰性為止。
爭議點二、網傳現行隔離政策會有很多確診者在外面趴趴走,專家如何解讀?
(一)李秉穎說,從過去經驗知道,確診者在發病10天後已經沒有傳染力、無法培養出具複製能力的活病毒,確診者7天就解隔的確會有一些風險,但風險小於5%。但現在面對的是Omicron病毒,目前對Omicron病毒相關數據所知有限,也沒有完整數據得知有打疫苗者病毒排泄時間是否比較短,但許多國家都已經放寬,也沒有隔離政策。台灣現行政策是逐步放鬆,因此確實可能有部分解隔者仍帶有病毒。
至於風險控管,李秉穎表示,一般民眾的解隔標準是7天,風險一定有,但希望減少對民眾生活的影響,也希望讓疫情可以快點過去。確診民眾可以評估,如果家有染疫重症高風險族群、沒有打疫苗的人,最好自行隔離10天再跟家人接觸比較妥當。
(二)高智雄說,現行確診者7天解隔政策確實處在界線邊緣,因確診後7天病毒量會大幅減少是「平均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並不相同,也不排除有些人病毒反應很強、排空病毒的時間較長。如果7天後仍有症狀且快篩陽性,可以PCR確認一下病毒量狀況如何,若PCR Ct值低仍具有傳染力,就應再多隔離幾天,保護家人與其他親朋好友或同事。
高智雄說,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也無須恐慌社區到處都有病毒,而是應該認知在疫情高原狀態,不影響正常生活下隨時注意防疫。
(三)查核中心在查核報告第1675號曾就「回到社會的確診者帶有病毒?」議題諮詢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暨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主任邱南昌、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
邱南昌說明,居家隔離天數或自主管理天數,均是視「感染後幾天內具傳染力」而訂,由於Omicron病毒株的潛伏期比過去的病毒株來得短,具傳染力的時間也比較短,發病超過7天後再傳染給其它人的機率極低,因此7天即可解隔;然而,每個人的狀態不一樣,為求保險,因此要求再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在這段期間雖然可外出活動,但是仍應戴好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也不能跟別人一起吃飯。
陳秀熙表示,目前指揮中心政策是無症狀、輕症者居家照護,7天隔離期滿無須篩檢就進入自主管理,從西方和其他亞洲國家的經驗,這樣的政策是形成免疫保護的原動力,也是讓疫情下降的重要力量,現在這些無症和輕症的確診者,都是社會隱性的保護者,民眾應該轉換觀念,不要把無症和輕症的確診康復者,視為黑數或散播病毒者。
陳秀熙說,縱然Omicron的傳播力高,但目前政策是讓確診者待在家裡,根據目前的資料和觀察,無症狀和輕症者不用藥物也可以自然康復,且經過7天隔離後,病毒量已經降到非常低,加上其他非藥物的防疫措施,如戴口罩、社交距離等,更降低傳播的風險,民眾不用焦慮恐慌,反而要正面看待這段無症狀適應期。如果能順利度過這段時間,有助降低流行,反之,如果無症狀適應期拉的很長,對疫情流行趨勢不利。
綜合以上,目前隔離政策確實較為寬鬆,不排除有部分確診者解隔後仍帶有病毒,但民眾無須恐慌,而是應在正常生活下隨時做好防疫工作。
爭議點三、網傳「確診8天,使用兩種快篩檢驗,國產快篩顯示陰性、進口快篩顯示陽性」,採檢結果可能受哪些變數影響?
查核中心在查核報告第1678號曾就確診民眾在確診第六天使用兩種不同快篩、得出兩種不同結果議題,諮詢國泰綜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崔可忠、中華民國醫事檢驗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高智雄。
醫事檢驗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高智雄表示,兩種不同品牌的檢驗性能規格(檢驗能力)本來就會有差異,廠商都會在產品仿單說明檢測的敏感度跟特異性。一般來說,Ct值25以下是強陽性,使用抗原快篩沒有問題、不容易混淆;但如果是弱陽性,如感染初期或確診多日,因病毒量已經不多,Ct值已經大於25以上甚至可能Ct值大於30,要精準檢驗就比較有挑戰性,有些廠牌可能無法驗出弱陽性個案。
高智雄說,市面上的快篩產品都要經過食藥署審核、查驗確校數值等,核准才會販售。民眾從快篩產品的仿單就可以分出品質高低。
崔可忠表示,確診者在確診第六天用快篩,病毒量相較確診第一天已經減少很多,如果確診首日病毒量是100%,經過一週後,病毒量可能只剩10%,病毒量很少情況下,可能會因為採檢位置、採檢是否準確而有不同結果。
因此,快篩準確度會受產品性能、病毒量、採檢位置、採檢刷停留時間和採檢時機而受影響。當症狀明顯、Ct值在25以下,快篩會比較準確,若是感染初期或已確診多日,因病毒量不多、抗原濃度低,且若採檢方式不當,要精準檢驗較有挑戰。
爭議點四、網傳音檔宣稱為「三軍總醫院醫師」傳出,此傳言流變為何?
目前網傳「父親確診8天快篩仍陽性」,傳播方式從一開始僅傳音檔,後來出現被冠名為「三軍總醫院醫師」版本流傳,但音檔內容並無提及「三總醫師」。
查核中心在2022年5月12日發布查核報告第1675號曾針對「三軍總醫院醫師」音檔進行查核,自2022年5月9日起,通訊軟體即流傳另一支2分26秒的語音檔,搭配訊息指稱:「絕對不要群聚,因為醫院一直放出很多活體帶原者。」並於5月10日起出現冠名三總醫師的版本。此語音檔的內容主要敘述病毒家戶傳染力很高,但現行政策是接觸者隔離幾天就可以放出來,因此社區有很多活體帶原者。
查核中心向三總求證,三總醫師並無上述發言,遭傳言假借冠名。假借權威、名人冠名,是常見的假訊息樣態。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2/5/27版】
一、專家指出,家用快篩是驗抗原,確診者解隔後仍驗出陽性,未必是驗出活的病毒,也不代表一定有傳染力。一般新冠感染在發病後10至14天傳染力已大幅降低,現行解隔政策理論上是安全,搭配民眾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作為,傳播風險低。
二、專家指出,現行隔離政策確實較為寬鬆,不排除會有部分確診者解隔卻仍有病毒,建議若家有染疫重症高風險群、未打疫苗者,可評估隔離10天再和家人接觸。一般民眾在社區活動也無須恐慌,而是在維持正常生活之下隨時注意防疫作為。
三、專家表示,確診者無須為了確認是否轉陰而天天快篩,快篩使用要看目的,若都在家並無傳染他人疑慮,並不需要天天快篩。若確診7天以上仍有症狀,且快篩也是陽性,可PCR確認是否偽陽性或有傳染力的可能。
【查核聲明】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