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錯誤】網傳媒體報導「醫師示警男性精蟲2050年恐歸零!曝5大殺精壞習慣」、「精子數歸零,5原因釀禍,手機別放口袋」?
【部分錯誤】網傳媒體報導「醫師示警男性精蟲2050年恐歸零!曝5大殺精壞習慣」、「精子數歸零,5原因釀禍,手機別放口袋」?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3/3版】
近期有媒體報導,有醫師引述研究數據宣稱男性精蟲數在2050年趨近零,且說電子產品會產熱,建議手機不要放口袋、筆電不要放大腿工作。查證結果如下:
一、醫師指出,現有研究顯示,過去半世紀男性精蟲平均數量確實呈下降趨勢。生活環境中有愈來愈多不利精子品質的風險因子,不排除男性精蟲數量還會持續下探;但網傳影片與媒體報導稱「2050年精蟲歸零」是過度推論。
二、關於手機放口袋,醫師檢視實證資料後指出,目前並無相關研究證實手機放口袋產熱會影響精子,而一般手機在待機狀態的溫度不至於過高,產生的熱能有限。若擔心過熱影響造精,應避免穿緊身褲、久坐。
至於手機電磁波,醫師指出,目前無直接證據證實電磁波會影響精蟲數量與品質,但動物實驗及體外實驗有相關報告,建議儘量避免手機與陰囊長時間靠近。
三、醫師表示,精子稀少症的成因非常多元,已知的風險因子包含:性腺功能低下、外源性雄性賀爾蒙、長時間騎自行車、藥物、酒精、抽菸、精索靜脈曲張、腮腺炎病毒、攝護腺炎,或是性病的感染。近十年來針對環境中的賀爾蒙以及汙染物造成的影響也被提出。
醫師表示,肥胖造成的代謝症候群也對生殖內分泌有影響;但目前並無主流研究揭露肥胖者的脂肪堆積在生殖器造成睪丸溫度升高、影響造精。
男性群體精蟲平均數量確實呈下降趨勢,但媒體報導與網傳影片稱「精蟲歸零」是過度推論;媒體報導與網傳影片提及影響造精功能的原因,包括肥胖、菸酒、性傳染病、塑化劑、電腦放大腿工作或手機放口袋等,建議大致正確,但部分描述有誤或缺乏證據支持。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背景
2023年2月21日有媒體報導「醫估『2050年精子數歸零』!5原因釀禍,手機別放口袋」、「泌尿醫示警「2050年精子數恐趨零」!曝5大「殺精」壞習慣」,報導內容引述一支YouTube影片。
媒體報導與YouTube影片稱:「在1970年代男性每CC毫升的精子很有一億多(隻精蟲),現在大概就大概4000多(萬),足足下降了大概50%,那這樣算下來照這個速度,可能等到2050年的時候整個男生的精子就等於零啦,那到時候人類就可能真的會滅亡了。」接著提出五點可能原因,包括肥胖、菸酒、電腦放大腿工作或手機放口袋、性傳染病、塑化劑等,並提到脂肪會把男性荷爾蒙轉成女性荷爾蒙、肥胖的人如果脂肪都累積生殖器附近,就可能讓這個睪丸溫度偏高、電腦放大腿工作或手機放口袋會影響造精功能等。
圖1、媒體報導擷圖。
圖2、媒體報導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影片與媒體報導稱現今男性精蟲數量比1970年代下降50%,「2050年男生的精子就等於零」,是否有科學根據?
查核中心諮詢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禾馨宜蘊生殖中心主治醫師何信頤,以及擅長實證醫學的基隆長庚泌尿科主治醫師楊昀達。
(一)何信頤指出,「1970年代男性精子每CC一億多,現今只剩4000萬多」這個說法是出自2022年11月刊在《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的文章,這篇論文比較了1973年以來的一些精蟲檢驗報告,發現自1973年之後,精蟲數每年下降1.16%,自2000年後每年下降2.64%,但這篇學術論文並沒有「2050年精蟲會歸零」的結論,那是外人從下降曲線自己延伸出去的,這個精蟲會歸零的說法是純危言聳聽且沒意義的。
何信頤說明,這篇文章將研究對象分為兩組,一是在不孕症門診求診的男性樣本,另一組則是非不孕症門診的樣本,包括兵役體檢或學生體檢中自願提供的樣本。而這兩組中,精蟲數量都呈現下降趨勢。但值得一提的是,若將這兩組中曾讓女性懷孕者的樣本獨立出來分析,則精蟲數量幾十年來沒有變化。
何信頤表示,這篇論文中強調,他們只呈現看到數據,並沒有推論原因。文章刊出後,在國際上也引起很多生殖醫學專家討論,其他專家提到這個研究的一些盲點和限制包括,幾十年來精蟲檢驗方法改變很多,如果有人拿現在的精液回到50年前給當時的人檢查,也許結果未必相同,並且大部份資料都來自不孕症門診,所以也許可以說,去看男性不孕症的病人的精蟲越來越不好。
何信頤表示,每CC 四千萬至五千萬隻精蟲是懷孕機率的關鍵門檻,在此門檻之上,懷孕機率不變,如果低於此門檻,懷孕機率則下降,因此現代男性精蟲平均數量僅剩四千多萬可視為一個警訊。而精子是敏感的細胞,精蟲的生成反映了男生的身體健康,因此論文作者與大部份專家,是將重點擺在這篇文章推衍出來的公衛建議,也就是維護男性的整體健康,建議男生要運動、控制體重、健康飲食,以維護整體健康狀況。
(二)楊昀達表示,事實上,在1992年Carlsen等人就曾經提出過去50年來精液質量下降的論點,在當時受到了廣泛的批判以及審視。在2017年Levine等人進行了一項迄今規模最大,方法最嚴謹的系統性統合分析回顧研究,分析了自1973到2011年,超過4萬名已開發國家(北美、歐洲、澳洲)男性的精蟲濃度以及總量。研究結果也顯示,這段期間無論是濃度或是總量皆有50~60%左右的下降。研究本身使用各種進階分析試圖排除干擾因子,然而最終結果仍顯示持續的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下降趨勢在1996年後仍沒有趨於平穩,且這樣的趨勢也發生在亞洲。根據Huang等人在2017發表的數據,中國一所大型精子銀行在2001至2015年間的精子濃度下降了31%。
楊昀達表示,以此趨勢,男性的精蟲數會不會總有一天下降到零呢?說實話無法全盤否認,但可以從幾個觀點來思考。一個物種的演化往往需要數千甚至數萬年以上的時間,其中造成可以遺傳給後代的突變稱為「生殖系突變(Germline mutation)」,而後天因素(如環境、賀爾蒙、輻射)造成的差異稱為體細胞變異(Somatic mutation),是不會留到子孫的。若精蟲數量減少是累積的遺傳變異,那人類應該早已滅絕。於是較合理的解釋便是後天環境造成的因素,隨著年代推進,越來越多不利於精子品質的因素存在於男性的一生中。
楊昀達說,檢視實證資料顯示,環境中造成精子品質下降的因素逐年增多,且並無趨緩。以目前的文獻證據來說,幾十年內群體精蟲數目下降到WHO精子稀少症標準以下是有可能發生的,但降到零或許較悲觀。
綜合以上,網傳影片與媒體報導所稱的「男性精蟲數量下降」的數據來自一篇2022年11月刊出的研究,但該研究沒有下這個「2050年精蟲會歸零」的結論。現有科學證據顯示,男性群體精蟲數目在幾十年內降到標準以下是有可能發生的,但網傳影片與媒體報導稱「歸零」為過度推論。
爭議點二、網傳影片與媒體報導稱電腦放大腿工作或手機放口袋會影響造精功能,是否有科學實證?
(一)楊昀達表示,精子的產生以及品質維持是一個精細且脆弱的過程,因此精子稀少症的成因非常多元,已知的風險因子包含:性腺功能低下、外源性雄性賀爾蒙、長時間騎自行車、藥物、酒精、抽菸、精索靜脈曲張、腮腺炎病毒、攝護腺炎,或是性病的感染。然而近十年來針對環境中的賀爾蒙以及汙染物造成的影響也被提出。
楊昀達表示,大眾關心的手機電磁波是否會影響精蟲品質這個問題,在2014年Liu等人針對此議題做了一項統合回顧分析。分析結果顯示,在針對人體的大部分研究上,精液品質並無顯著差異。在體外實驗以及老鼠實驗中,部分研究發現電磁波造成精子活動力的下降,然而研究品質的可信度仍須評估。
至於手機放在口袋裡會不會因為熱或是電磁波造成影響,楊昀達表示,儘管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手機電磁波對人體具有傷害,但於動物實驗及體外實驗確實有相關報告,建議還是儘量避免與陰囊長時間靠近。
而熱的部分,楊昀達說並無相關研究證實手機產熱會影響精子,而一般手機在待機狀態的溫度不至於過高,產生的熱能有限,穿著寬鬆的褲子或許更能有比較明顯的改善。
(二)何信頤指出,曾有論文發現常用膝上型筆電(laptop),精蟲數下降,但無法確定是否為電磁波所致,還是因久坐使局部高溫所致。
何信頤說,現有關於電磁波、或手機、電腦對造精功能的影響之研究,都無法確定睪丸到底接受到多少電磁波,缺乏直接證據證實手機、筆電、電磁波與造精功能之間的關係,同時無法排除生活習慣的影響,畢竟久坐造成的局部高溫確實會影響造精功能,因此這些研究多半是建議不要常時間使用電腦或久坐,要多做運動。
何信頤補充,因為科學研究很難證實電磁波與造精功能的關係,因此門診上遇到懷孕困難者,會建議儘量遠離電子產品,但如果懷孕沒問題或精蟲數量正常,便不用擔心。
綜合以上,現有的研究顯示,電磁波對於精蟲品質並無顯著影響,但動物實驗及體外實驗確實有相關報告,因此建議還是儘量避免手機與陰囊長時間靠近;另電磁波是否影響造精功能的相關研究,難排除生活習慣的影響,因此也建議不要常時間使用電腦或久坐,要多做運動。
爭議點三、網傳稱肥胖、菸酒、性傳染病、塑化劑等因素會影響造精功能,是否屬實?
(一)何信頤一一說明,肥胖會導致男性荷爾蒙轉變為女性荷爾蒙,進而影響造精功能,因此不孕門診會建議男性保持運動習慣。溫度也會影響造精功能,因此會建議男性不要泡熱水澡,並且少穿緊身褲、不要久坐,以免睪丸的溫度太接近體溫。
何信頤表示,睪丸在陰囊的溫度大約是32至35度,這是最適合造精的溫度,如果久坐,陰囊可能會上升1至2度,就有可能影響造精功能。但睪丸並不是直接包覆在脂肪裡,對於「生殖器附近的脂肪會讓睪丸溫度提升而影響造精功能」的說法,雖然曾有國外學者提到,但並沒有找到相關論文佐證。
對於菸酒,何信頤說,目前已有明確證據證實菸會影響造精功能,至於酒精則沒有明顯影響,僅確定過量酒精會影響造精,丹麥一篇有量的研究即顯示,偶爾狂歡暢飲不會影響精蟲檢查結果,但如果習慣性每週飲用超用5單位酒精(1單位約等於1杯啤酒或1杯葡萄酒),就會影響精蟲檢查結果。因此不孕門診會建議男性戒菸少酒。
關於塑化劑,何信頤指出,塑化劑會影響造精功能,且影響力還有可能自親代開始遺傳,例如媽媽在懷孕時接觸塑化劑,影響子宮內尚在發育的男嬰,日後造精功能可能下降,或是爸爸接觸塑化劑,影響DNA,未來生出的兒子造精能力下降,但「塑化劑的影響會自親代遺傳」的理論目前只有動物實驗證實。
而在性傳染病對造精功能的影響,何信頤說,每種性傳染病對生殖的影響不同,但大部份可經由治療改善;淋病會攻擊副睪和輸精管,但是否會造成不孕,在醫學上有爭議,目前主流看法是很嚴重的淋病才可能造成不孕,大部份在治療後可以改善。
何信頤補充,其實任何全身系統性疾病都會影響造精,因為造精功能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身體狀況不佳、生病發炎時,多少會影響精蟲數量,但這些大多是可逆的,能在治療疾病後改善,很少造成完全不孕。
(二)楊昀達表示,近十年來,肥胖也被廣被認知為重要的因素。楊昀達表示,在2020年Albert Salas-Huetos發表了一篇統合分析,發現肥胖確實與精液品質下降相關,且有較高的雌性賀爾蒙濃度,顯示代謝症候群對生殖有所影響。而高溫造成的精蟲數量及品質下降在過去的文獻中也被廣泛提出,一般來說,陰囊的溫度略低於核心體溫2~4度,最有利於精子的製造。一般建議民眾避免久坐、避免穿緊身褲因應。但目前並無主流研究揭露肥胖者的脂肪堆積在生殖器造成睪丸溫度升高、影響造精。
綜合以上,肥胖、菸與塑化劑確實會影響造精功能,但肥胖對於造精功能的影響在於肥胖會導致男性荷爾蒙轉變為女性荷爾蒙,目前並無主流研究揭露肥胖者的脂肪堆積在生殖器造成睪丸溫度升高、影響造精。性傳染病確實可能影響造精功能與品質,但任何全身系統性疾病都可能有此影響,且大多能在治療疾病後改善。至於酒精,目前僅確定過量酒精會影響造精。
結論
近期有媒體報導,有醫師引述研究數據宣稱男性精蟲數在2050年趨近零,且說電子產品會產熱,建議手機不要放口袋、筆電不要放大腿工作。查證結果如下:
一、醫師指出,現有研究顯示,過去半世紀男性精蟲平均數量確實呈下降趨勢。生活環境中有愈來愈多不利精子品質的風險因子,不排除男性精蟲數量還會持續下探;但網傳影片與媒體報導稱「2050年精蟲歸零」是過度推論。
二、關於手機放口袋,醫師檢視實證資料後指出,目前並無相關研究證實手機放口袋產熱會影響精子,而一般手機在待機狀態的溫度不至於過高,產生的熱能有限。若擔心過熱影響造精,應避免穿緊身褲、久坐。
至於手機電磁波,醫師指出,目前無直接證據證實電磁波會影響精蟲數量與品質,但動物實驗及體外實驗有相關報告,建議儘量避免手機與陰囊長時間靠近。
三、醫師表示,精子稀少症的成因非常多元,已知的風險因子包含:性腺功能低下、外源性雄性賀爾蒙、長時間騎自行車、藥物、酒精、抽菸、精索靜脈曲張、腮腺炎病毒、攝護腺炎,或是性病的感染。近十年來針對環境中的賀爾蒙以及汙染物造成的影響也被提出。
醫師表示,肥胖造成的代謝症候群也對生殖內分泌有影響;但目前並無主流研究揭露肥胖者的脂肪堆積在生殖器造成睪丸溫度升高、影響造精。
男性群體精蟲平均數量確實呈下降趨勢,但媒體報導與網傳影片稱「精蟲歸零」是過度推論;媒體報導與網傳影片提及影響造精功能的原因,包括肥胖、菸酒、性傳染病、塑化劑、電腦放大腿工作或手機放口袋等,建議大致正確,但部分描述有誤或缺乏證據支持。因此,為「部分錯誤」訊息。
補充資料
Evidence for decreasing quality of semen during past 50 years
Temporal trends in sperm coun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Decline in semen quality among 30,636 young Chinese men from 2001 to 2015
Association between mobile phone use and semen quality: a system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re associated with a low sperm 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