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生誤解】網傳「當人體只有在挨餓的時候,我們的基因才可以重新啟動,輕斷食三到七天,身體症狀會有很大改善,這叫做一鍵重啟」?
【易生誤解】網傳「當人體只有在挨餓的時候,我們的基因才可以重新啟動,輕斷食三到七天,身體症狀會有很大改善,這叫做一鍵重啟」?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6/29版】
一、專家表示,醫學上並無「挨餓時才可以重新啟動基因」的說法,人體基因不會因挨餓而重新啟動,此說法缺乏科學根據。
二、專家說,雖然輕斷食減少熱量攝取,有一定的減重效果,但不會在短期內就明顯改善所有症狀,傳言稱「輕斷食3-7天身體狀況有很大的改善」過於誇大。
專家指出,輕斷食只是調整進食方式、給身體一段時間休息而已,並無助改善所有身體狀況。
三、雖然控制飲食有助控制血糖,但專家表示,正在接受藥物、注射胰島素等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等,都不宜輕斷食,以免發生危險。此外,正處於懷孕及哺乳期間的女性、正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也不適合輕斷食。
專家建議,每個人體質不一樣,輕斷食不見得適合所有人,慢性病患者輕斷食前應先諮詢醫師、營養師,執行輕斷食期間須觀察自己身體的反應並做紀錄,若有不適,應立刻停止。
輕斷食雖可能有助減重及控制血糖、血壓、血脂,但傳言部分說法缺乏科學根據,也過於誇大輕斷食的效果,有慢性病者不宜僅依靠輕斷食控制慢性病,以免產生危險。因此傳言為易生誤解的錯誤訊息。
背景
通訊軟體及社群平台4月22日起流傳一段長度1分42秒的影片,指稱:
「……當人體只有在挨餓的時候,我們的基因才可以重新再去啟動,所以我們的基因它都是為了挨餓存在……在整體治療法裡面,我們對有一些症狀的人都會採取一種方法,就是挨餓,我們叫輕斷食,無論得了什麼樣的身體的症狀,只要給他三到七天不等的輕斷食的情況,他身體的症狀都會有一個很大的改善,包括血糖問題、血脂問題,很神奇。所以輕斷食是我們對付各種症狀的金牌手段,所以只要你嘗試過,你就會發現身體如此的神奇,我們叫做一鍵重啟……」
圖1: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圖2: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稱「有一個很好的健康方法叫做挨餓,人體只有在挨餓的時候,基因才可以重新啟動」,是否屬實?專家看法為何?
人體只有在挨餓的時候,基因才可以重新啟動?
(一)肥胖專科醫師、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石光中表示,傳言說法無科學根據,人體不可能僅因為挨餓而讓基因重新啟動,醫學上也沒有傳言這種說法。
(二)專長營養與代謝疾病的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李信昌表示,「挨餓可重新啟動基因」的說法不正確,這個理論也不存在。
李信昌表示,家族遺傳是引發代謝疾病很重要的因素,不能忽略基因的影響。家族遺傳無法改變,但可以透過後天的飲食控制來保持健康,例如醫學上會建議民眾吃八分飽,這不是為了重新啟動基因,而是為了不過度飲食,以免產生糖尿病等代謝疾病。
爭議點二、網傳「無論什麼身體症狀,只要三到七天輕斷食,都會有很大的改善,包含血糖、血脂問題」,是否符合醫學原理?專家看法為何?哪些人可能不適合輕斷食?
(一)石光中表示,在醫學上對「輕斷食」並沒有定義,傳言稱「輕斷食3-7天改善所有症狀」也過於誇大,與現實不符,且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並不適合輕斷食。
他指出,控制飲食的確有益健康,但輕斷食挨餓後可能會有報復性的吸收,且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並不適合輕斷食,因為餓久了容易低血糖,病人也可能因為沒吃飯就不吃藥,不利病情控制。
石光中也說,1公斤的脂肪的熱量有7000卡,人一天只攝取2000卡熱量,想要在3至7天內靠輕斷食快速改善健康狀況,其實沒那麼快,因為輕斷食一週內減掉的通常只是水分,而不是脂肪,還沒辦法達到改善身體症狀的效果。
石光中建議,想要透過減重改善三高,可從一天減少攝取500卡開始,一週下來共減少3500卡,兩週就少了7000卡,等於減去1公斤脂肪的熱量;透過這種逐步減重的方式,只要比現在的體重減重5-10%,就穩定控制血糖、血脂、血壓。
(二)李信昌表示,減重並保持正常體重可以提高人體代謝率,有益健康,輕斷食會減少熱量的攝取,有一定的減重效果,但不會在3-7天內就能明顯看出,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就改善所有症狀,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更是絕對不可嘗試輕斷食。
李信昌說,有在服藥、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不適合輕斷食。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完全不可以嘗試輕斷食,第二型患者如果要輕斷食,必須先請醫師、營養師評估,並慢慢嘗試、詳做紀錄,一旦出現暈的感覺就代表不適合再繼續了。
李信昌表示,改善健康沒有速成的方法,要長期維持才看得出成效,例如可以從每餐吃八分飽、每天減少攝取400-500卡做起,平均一週減0.5-1公斤,一個月可減2公斤,雖然不多,但這種細水長流的做法比較能維持長久。當體重逐步回復正常後,代謝率會提高,健康狀態也會變好,會感覺工作變得有效率。
(三)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已經在服藥、治療中的慢性病患,特別是第一型糖尿病、有注射胰島素的患者,不適合輕斷食,因為如果不進食,血糖會太低。
她說,輕斷食只是調整進食方式、給身體一段時間休息而已,沒有網傳「一鍵重啟」這麼神奇,且輕斷食只是過渡手段,最後仍要回歸到正常、健康、均衡的飲食。
黃淑惠表示,執行168等輕斷食法通常不會馬上就有改變,除非本身是很肥胖或飲食非常偏頗的人,輕斷食帶來的改變才會比較明顯,且症狀的改善也只針對「面臨三高」的人,並不是對所有身體狀況都有效。
(四)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正在接受治療的糖尿病友不適合輕斷食,尤其是有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更是不建議,因為怕血糖太低,危險性相對高。
她建議,為了安全起見,慢性病患輕斷食前應先諮詢醫師、營養師,且輕斷食做法也可以逐步調整、讓空腹時間慢慢拉長,或是逐步減少攝取的熱量,讓身體漸漸適應。
綜合以上,專家表示,醫學上並無「挨餓時才可以重新啟動基因」的說法,人體基因不會因挨餓而重新啟動,此說法缺乏科學根據。雖然輕斷食有其效果,但不會在短期內就明顯改善所有症狀,傳言稱「輕斷食3-7天身體狀況有很大的改善」過於誇大。
專家也提醒,正在接受藥物、注射胰島素等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等,都不宜輕斷食,以免餓久了低血糖,或是因為沒吃飯就不吃藥,不利病情控制。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6/29版】
一、專家表示,醫學上並無「挨餓時才可以重新啟動基因」的說法,人體基因不會因挨餓而重新啟動,此說法缺乏科學根據。
二、專家說,雖然輕斷食減少熱量攝取,有一定的減重效果,但不會在短期內就明顯改善所有症狀,傳言稱「輕斷食3-7天身體狀況有很大的改善」過於誇大。
專家指出,輕斷食只是調整進食方式、給身體一段時間休息而已,並無助改善所有身體狀況。
三、雖然控制飲食有助控制血糖,但專家表示,正在接受藥物、注射胰島素等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等,都不宜輕斷食,以免發生危險。此外,正處於懷孕及哺乳期間的女性、正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也不適合輕斷食。
專家建議,每個人體質不一樣,輕斷食不見得適合所有人,慢性病患者輕斷食前應先諮詢醫師、營養師,執行輕斷食期間須觀察自己身體的反應並做紀錄,若有不適,應立刻停止。
輕斷食雖可能有助減重及控制血糖、血壓、血脂,但傳言部分說法缺乏科學根據,也過於誇大輕斷食的效果,有慢性病者不宜僅依靠輕斷食控制慢性病,以免產生危險。因此傳言為易生誤解的錯誤訊息。
補充資料
輕斷食期間要注意什麼?
(一)石光中表示,他不反對健康的人輕斷食,但輕斷食期間仍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例如飢餓過久身體會產生酮酸,酮酸過多易使人昏沉,有可能不慎摔倒受傷等,且飢餓會讓身體產生代償性、報復性吸收,未必有助減重。
石光中提醒,只要比現在的體重減輕5-10%就可以讓血糖、血脂、血壓下降,但快速減重不利健康,最好能漸進式慢慢減重,例如吃少量一點來控制飲食、生活作息規律正常等,而不是透過挨餓來達到減重目標。
(二)李信昌表示,每個人體質不一樣,別人試過有效的輕斷食法不見得適合所有人,因此執行輕斷食時一定要密切觀察自己身體的反應並做紀錄,例如他就有過少吃一餐、餓過頭差點昏倒的經驗。
他說,如果真的想要嘗試168等輕斷食做法,建議先短暫嘗試一星期,如果覺得承受不住就放棄,不要硬撐。
(三)黃淑惠表示,女性在懷孕及哺乳期間需要較多熱量,不適合輕斷食。另外,黃淑惠提醒,正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如果擔心體重過重,應透過規律運動來減重,而非輕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