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被蜈蚣咬傷、蜜蜂螫傷,可以用熱水反覆沖洗傷口,因為熱可分解毒素」?
【錯誤】網傳「被蜈蚣咬傷、蜜蜂螫傷,可以用熱水反覆沖洗傷口,因為熱可分解毒素」?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7/12版】
夏季戶外活動常有蜂螫事故,近期臉書流傳被蜈蚣咬傷、蜜蜂螫傷,可以用熱水沖洗傷口、解毒素。這個方法正確嗎?
一、專家表示,蜜蜂帶有蜂毒,蜂毒多是由蛋白質、多肽類組成。高溫或許能使毒蛋白變性,但效果有限;且蜂毒也不只有蛋白質,高溫對其他毒素物質不一定有效。
專家也說,實務上看,持續地高溫沖洗皮膚會導致燙傷,且可能促進血液循環,讓傷口處更腫脹,不建議民眾被蜜蜂螫咬後沖熱水。
二、專家說,若被蜈蚣、蜜蜂螫傷,最常出現的是局部毒性反應,如螫咬處紅腫熱痛。若症狀輕微,建議民眾使用優碘消毒、冰敷舒緩,也可以外用類固醇藥膏,不要過度用力擠壓傷口。
專家也提醒,蜂螫後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如皮膚起疹子、血管性水腫,嚴重可能導致呼吸道腫脹等。通常可觀察1小時,若有過敏反應,應直接就醫,但無相關症狀就無須擔心。
三、此傳言來自X平台一則推文。但該帳號自稱內科醫師但未揭露相關資訊,難以驗證其身份。
傳言稱被蜜蜂螫傷後沖熱水效果有限,且可能導致皮膚燙傷,並非正確處理方式,民眾若被蜂螫叮咬應該冰敷。因此,傳言說法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近期流傳一段貼文稱「被蜈蚣咬傷、蜜蜂螫傷,可以用熱水沖洗傷口,重複約10-20分鐘。蜈蚣和蜜蜂的毒素會被熱分解,可以減輕腫脹,沖洗後塗上富含鎂的天然鹽效果更好」。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一:被蜈蚣、蜜蜂螫傷可以用熱水沖洗傷口,因為毒素會被熱分解?
(一)亞東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章志榮說,目前醫學臨床上並不會、也不建議民眾被蜜蜂螫傷時要沖熱水。
章志榮解釋,蜂毒含有蛋白質,高達70-80度的高溫可能可以讓蛋白變性,但是要持續不斷地沖高溫熱水,人體皮膚無法承受高溫,可能會導致燙傷。此外,如果反覆沖熱水,也可能促進血液循環,讓發炎部位變得更嚴重。
(二)臺灣蜂類保育協會理事長蔡明憲指出,蜜蜂的蜂毒由蛋白質及多肽類、酶類組成,實務上來看,被蜂螫咬後,蜂毒已經進入人體,只沖皮膚表面沒太大效果。高溫可能導致燙傷,甚至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導致螫咬處更腫脹。
蜂螫後會皮膚搔癢,蔡明憲也分享,過去他曾經在被蜜蜂螫後持續沖熱水,雖然沖熱水當下搔癢暫時得以舒緩,但沖完熱水後,反而傷口處更腫脹,得到反效果。因此,不建議民眾這樣做。
(三)根據苗栗農改場「蜂毒」相關文章,過去曾經對「乾蜂毒」做研究,研究發現其穩定性強,將其加熱至攝氏100度,經過10天不發生變化。該文章也說,民眾被蜜蜂蜇咬後,應避免在太陽底下高溫曝曬,以及冰敷至陰涼處休息。
查核點二:被蜜蜂螫傷,應該如何處理?
章志榮說,被蜈蚣、蜜蜂或是虎頭蜂螫咬,最常出現的是局部毒性反應,如螫咬處紅腫熱痛。若症狀輕微,會建議民眾使用優碘消毒、冰敷舒緩,也可以外用類固醇藥膏,不要過度用力擠壓傷口。
針對網傳提到可以在傷口敷含鎂鹽,章志榮說,鎂或許可以降低發炎,但是一般民眾家裡的鹽巴會有細菌孳生問題,可能導致傷口感染。建議還是直接消毒傷口、外擦藥膏。
章志榮提醒,遭蜈蚣、蜜蜂等昆蟲叮咬,可能因毒素引發過敏反應,如皮膚起疹子、血管性水腫,嚴重的話如呼吸道腫脹、呼吸急促等。若有過敏反應,應直接就醫。若無過敏,通常症狀輕微、可自癒。
蔡明憲說,若民眾戶外運動被叮咬,應盡快遠離該區域。此外,被蜜蜂螫到時,會有疼痛,腫脹、搔癢等症狀,此時可以冰敷,並多喝水,一般情況下數日後會自行好轉。 蔡明憲指出,有少部分人遭螫咬時,會引發嚴重過敏反應。
若有過敏體質,或是過去曾被昆蟲叮咬引發過敏的狀況,需要立即送醫。 通常過敏反應會很快出現,大部份的人半小時到1小時內之間會發作,若被螫咬可先觀察1小時,沒有發生上述狀況的話,就不需要太擔心。
查核點三:網傳訊息來源為何?
此傳言來自X平台一則推文。該帳號自稱是日本內科醫師,但無揭露醫師的姓名、學經歷、或相關醫療診所等資料,難以驗證其身份。
此帳號在自介欄位描述認為「氣象操控」、「人工地震」、「吃昆蟲」不是陰謀論;也多次流傳新冠疫苗與癌症有關的貼文。
在其張貼「被蜜蜂蟄咬要沖熱水」貼文留言處,也有多名網友稱沖熱水可能導致燙傷,實務應該要冷敷。
(記者:馬麗昕;責任編輯:陳偉婷)
延伸閱讀
事實查核需要你的一份力量 捐款贊助我們
本中心查核作業獨立進行,不受捐助者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