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真假掰》雙料入圍 第23屆卓越新聞獎「Podcast新聞節目」及「廣播新聞獎」
卓越新聞獎今(8日)公佈第23屆入選名單,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製作的podcast節目《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入圍「Podcast新聞節目獎」,同時與教育廣播電台合製的「TikTok教戰手冊:假訊息、抖音腦與美國禁令下的國安隱憂」也入圍「廣播新聞獎」,雙料入圍,繼9月入圍第50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媒體素養獎」後,再獲肯定。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是由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與教育廣播電台合作的廣播節目,除了以廣播形式發送,也做成Podcast在網路推播。該節目由查核中心董事黃兆徽主持,節目內容緊跟與媒體識讀相關的時事脈動,即時邀請各界專家到節目中分享觀點,討論過的議題包括數位性暴力、區塊鏈與虛擬貨幣詐騙、假消息闢謠等。
過去一年間,節目聚焦於AI人工智慧發展對資訊生態的衝擊,以及如何加強國民數位素養。受邀與談的產、官、學專家包括前科技部長陳良基、數位發展部部長黃彥男等,探討AI應用、法規與倫理等議題,並因應教育現場,為教育工作者提供AI新知與趨勢分析。節目尾聲的小單元「AI問AI答」以AI生成、人工複審的方式產製,帶聽友回顧、思考節目內容,並可作為在教育現場討論的題庫。
這次獲得卓新獎評審青睞的兩集代表作分別是:「從#MeToo到台版N號房事件,如何正確認識『數位性暴力』、防治暴力、尊重人權」,以及「新聞報導使用AI生成擬真圖片,是幫助讀者建構「真實」?還是背離「真實」?AI科技與新聞倫理的紅線何在?」這兩集。
前者是邀請傳播學者方念萱剖析數位性暴力類型,由受害者張希慈與台灣展翅協會秘書長陳逸玲談受害者心路歷程和「重要他人」的陪伴。訪談中,記者蔣宜婷示警受害者不分性別與性傾向,台北市議員苗博雅則探討平台責任,並呼籲立法加強保護受害者。節目中也舉出以區塊鏈技術追查出網路犯罪金流的實例,並請到知名導演林君陽,來談台灣的#MeToo運動。報導從多角度揭露數位性暴力的終生傷害,強調立法與支持系統的重要性,也嘗試提出可能解方。
圖說:(下排左起)政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李怡志、《上下游新聞市集》總編輯楊語芸、共同創辦人馮小非、影像工作者黃子明和資深攝影主編蕭嘉慶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及Podcast節目《新聞真假掰》主持人黃兆徽(後排左)專訪。
後者則是針對2024年6月底,獨立媒體《上下游新聞市集》推出〈中國牡蠣如何變成馬祖生蠔?還原走私牡蠣產業鏈〉專題時,因為用了6張AI生成圖描述走私交易的過程,而掀起媒體業與學界對新聞使用AI生成圖的各種討論。
邀請《上下游新聞市集》總編輯楊語芸與共同創辦人馮小非、協助該作品圖像生成的政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李怡志,以及黃子明和蕭嘉慶兩位資深新聞影像工作者,在節目中展開多方對話。探討AI生成圖應用的界線,以及在此案例的新聞呈現中,使用AI影像是否為最佳或唯一解方?觀點激盪、言論交鋒,呈現給聽眾的包含國際實例分析、業界經典案例等精彩內容。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自2022年初上架,至今已播出160集,並自2022年7月起,每周日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播出。節目也在YouTube提供精華影片,透過多媒體形式,吸引更多民眾收聽、收看,也成為各級學校媒體素養課程的重要輔助教材。
記者陳柏樺
核稿邱家宜
【好節目需要鼓勵~請給我們五星好評】
?訂閱、評分、留言這裡走|https://open.firstory.me/user/bye-fake-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