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時代網紅助攻假訊息 民眾應養成資訊鑑別力|2024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
記者/馬麗昕報導
社群時代,人人都能成為網紅創造風向,從過去的部落格到現今的TikTok、Threads,平台潛藏的假訊息、資訊操弄是長遠挑戰。長期觀察社群媒體現象的資深媒體人黃哲斌說,民眾應該養成資訊鑑別能力,篩選出可信任資訊來源。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與卓越新聞調查基金會於7月27、28日舉辦2024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28日一早「網紅帶風向-洞察社群陷阱」場次由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鄭宇君主持,天下雜誌編輯顧問黃哲斌、台灣民主實驗室情資分析組長楊順清、國家資通安全院前瞻中心經理江禹賢、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主編陳偉婷共同討論社群時代,網紅現象帶來的影響。
圖1:左起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主編陳偉婷、國家資通安全院前瞻中心經理江禹賢、台灣民主實驗室情資分析組長楊順清、天下雜誌編輯顧問黃哲斌、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鄭宇君主持/攝影:蔡東棧
短影音正夯 政治人物抖音化成趨勢
面對政治人物抖音化,該如何接招?2024年是全球超級選舉年,從各國選舉發現,全球政治人物不約而同,投入TikTok做政治宣傳,政治人物抖音化現象難以忽視。
天下雜誌編輯顧問黃哲斌長期關注社群動態,他舉出多個研究指出,各國的TikTok政治影響力逐漸攀升。今年6月皮尤研究中心一份研究指出,對於美國人來說,TikTok的政治影響力名列前茅。這股TikTok政治炫風不只吹在美國,德國、法國、印尼、台灣都能觀察到同樣現象。
黃哲斌分享,印尼總統大選,鐵血將軍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 Djojohadikusumo)利用TikTok包裝成慈善形象的長輩,成功吸引年輕選票;在今年台灣總統選舉,原擬競選的郭台銘也試著拍短影音吸引年輕族群關注。
圖2:天下雜誌編輯顧問黃哲斌介紹各國政治人物使用短影音現象/攝影:蔡東棧
台灣獨有社群現象 Threads的爆紅秘辛
台灣的經驗相當特別,選舉後許多政治人物轉移到Threads(台灣俗稱脆)經營年輕粉絲,尤其在國會改革法案「青鳥運動」期間,Threads的政治貼文達到高峰,使用人數在全球名列前茅,也讓Threads團隊驚艷。
圖3:青鳥運動期間Threads使用量攀升/攝影:吳仲安
黃哲斌分享,Threads的爆紅起因於政治貼文,但有趣的是Threads原先的演算法機制不主動推播政治文,卻因為政治貼文而爆紅。然而,當沒有重大政治事件時,Threads的發文充斥著日常耳語,高流量的貼文都是民眾日常分享的生活瑣事,演算機制難以掌握。
雖然Threads的演算法機制難以量化,但黃哲斌也說,現在Threads很多年輕人使用,當政治公關公司掌握演算法機制後,就可能會炮製帶風向的假訊息,成為平台隱憂。
TikTok成謠言溫床 選務作票傳言大爆發
儘管Threads是社群新星,但TikTok在台灣仍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在2024總統大選前有許多謠言從TikTok而來。
台灣民主實驗室情資分析組長楊順清分享多個案例,例如2022年有一大群中國網紅自稱是中國人打了日本人、韓國人等;有多名TikTok使用者攻擊政府的印度移工政策,渲染印度都是性侵犯,威脅台灣女性。
圖3:台灣民主實驗室情資分析組長楊順清分析謠言傳播路徑、案例/攝影:蔡東棧
楊順清分享,到了選舉日前,有更多TikTok帳號渲染「選務作票」。然而,他們的開場台詞竟巧合的都是「我剛剛被一個畫面嚇到了」,接著搭配過往開票作業的流程,暗指未來選舉會作票。
圖4:截自台灣民主實驗室簡報
楊順清認為,從上述案例來看,每個TikTok使用者的劇本、台詞都一樣,不同的使用者說著一樣的台詞,傳達同個核心內容,並非一般閱聽眾自然表達意見的模式,更像是背後受到指令、操控,才會產製出一樣的內容。
作票謠言滿天飛 查核工作提供事實脈絡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主編陳偉婷也同樣提到選務作票傳言現象,更點名此次作票傳言的傳播量大,部分原因來自於網紅的推波助瀾。
陳偉婷說,選務作票並非新的謠言,在2020年總統大選就曾流傳。因此,查核中心早已預測選舉日當天會有相關傳言,嚴陣以待。然而,本來僅流傳於社群媒體的作票假訊息,在網紅愛莉莎莎於Instagram限時動態發佈後,傳播量與能見度大大提升,也讓查核更為艱辛。
圖5: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主編陳偉婷分享謠言作票查證過程/攝影:蔡東棧
陳偉婷也分享查核中心破解相關傳言的心路歷程。例如,一段開票過程的影片,被質疑是投票箱內有夾層藏票,大量散播在社群媒體。查核中心記者首先要做的是確認、求證影片中的投開票所事發原委,才能還原脈絡。
然而,要在全台千個投開票所找到事發地點如大海撈針。陳偉婷說,查核記者鍥而不捨地追查,並藉由地方選務人員幫忙,確認此段影片地點在屏東中正國小,還原投票箱只是夾層歪斜,並無藏票。
陳偉婷說:「事實查核做的不是言論審查,是提供更多脈絡資訊。」儘管民眾對政治議題的判斷傾向依循各自的意識形態,選擇自己想相信的,事實查核試著突破溝通的困境,提供更多事實脈絡,有利公眾基於事實討論公共政策。
詐騙產業鏈難解 民眾仍應積極查證
網紅能夠帶起風向、助攻假訊息,然而,現今更有許多網紅成為受害者,被詐騙集團以AI技術盜用臉、聲音,詐騙民眾。
國家資通安全院前瞻中心經理江禹賢指出,現今台灣詐騙現象要用「詐騙產業鏈」的方式理解,才能找到有效破口。
他分析,台灣的詐騙產業供應鏈分成資源提供者、策畫者、執行者、洗錢者、受害者;而詐騙行為流動環節分成人流、金流、資訊流。整個產業鏈最大的特色就是緊密的資源交換、迅速更新手法應對政策、因為斷點多風險分散、追求利潤最大化。
看似分工精細的產業鏈也並非毫無弱點。江禹賢指出,從不同的詐騙行為環節就能找到弱點,例如防止詐騙源頭應該是防止平台資料洩漏,利用加密混淆等方式,強化個人隱私。然而最重要的仍是政府的跨部門合作,才能共同解決詐騙問題。
圖6:國家資通安全院前瞻中心經理江禹賢/攝影:蔡東棧
對於民眾來說,社群詐騙廣告猖獗,到底應該如何防詐?
江禹賢分析,近期詐騙廣告多利用影音傳遞詐騙資訊,在今年4月更超越其他類型的廣告。且此類廣告都明顯是機器投放操作。因此,民眾應該提高警覺,謹慎看待網路誘人的廣告投資機會,養成查證習慣。
社群充斥錯假騙 民眾應提升資訊鑑別力
儘管各社群平台充斥錯假訊息、詐騙內容,在這樣的時代,事實查核及民眾自身的資訊鑑別能力更為重要。
陳偉婷說,儘管有網紅助攻假訊息,但也有負責任的網紅提供正確、知識性的資訊。黃哲斌也說,網紅現象不是鐵板一塊,總會有品質好的網紅,民眾要自己鑑別出好的網紅。
回到整個資訊生態圈,黃哲斌認為,民眾必須要自己篩選出可信任的媒體,不要把整個媒體標籤化。對於學生、民眾來說,可以試著列舉出值得信任的新聞來源,並且列出信任的原因,這就是資訊鑑別最好的練習方式,才能有效抵抗品質低落的資訊來源。
圖7:天下雜誌編輯顧問黃哲斌/攝影:蔡東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