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台灣:事實查核展】當你每一個分享都左右未來,如何遏止不實資訊?
記者張育騰/報導
圖說:透過桌遊工作坊讓不同領域的公民共同加入媒體素養的討論,達到全民教育目的。
「我一個小小的分享,雖然沒有惡意,但都會影響很大。」一名參加媒體素養桌遊《選情風向球》的學員如是說,她才剛因為分享一則自己覺得「有趣」的訊息,而導致自己挺的候選人支持度降低。
2024年1月3日起,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於飛地書店舉辦為期一周的《真實台灣:事實查核展》,並於1月7日,與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下簡稱媒觀)共同舉辦「選情風向球桌遊體驗場」、「開箱事實查核座談會」
在2023年《假訊息大調查》的研究顯示,有高達83%的台灣人收到過假訊息,但「自覺」收到假訊息後,民眾是否能採取有效行動?能否遏止假訊息影響生活呢?
閱讀查核報告或許是一個解方,然而為求公正的查核報告詳實交代了查核過程,卻也顯得發散,難以讓人思考每則謠言背後的警訊。於此,透過這個展覽,可以從精選的查核報告一窺假訊息傳散與破解的步驟,更能在書海中尋找答案,深入了解真相守護者所面對的困境和付出的努力。
圖說: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文宣專員潘岳帶領眾人討論,為何一個小小的分享動作卻左右整局遊戲的結果。
桌遊「選情風向球」 讓你省思資訊分享的重要性
除了靜態展覽,查核中心也希望深入社區,讓事實查核變成「全民運動」,透過桌遊的形式,讓參加者接收到各種真假難辨的訊息,領域涵蓋食品安全、健康、疫情、政治到國際事件,並明確告知:你的每個決定都可能影響結果。恰逢2024總統大選前夕,不少參加者均笑稱:「這款桌遊是否影射特定候選人?」實則不然,此款桌遊的真正目的在於讓玩家感受選戰的各種激辯、風向、爭鋒相對。包括議題操作、虛實訊息擴散等。透過這場工作坊,檢視自己對訊息的辨識力,更了解參與者每項決策對整體情勢的影響。
遊戲過程,參加者的回饋相當熱烈,有人說:「我在投候選人時,比較關心民生議題,在遊戲中我大多分享經濟議題,反而幫了其他候選人,也對自己有新的發現『自己對經濟題的在意程度比自己想像中得多』。」也有人說:「玩這款桌遊,感覺自己好像幕僚,為了要贏,有時候我知道是錯的也要分享。」
在討論環節,主持人也為參加者介紹常見的假訊息手法(如下表),遇到可疑訊息時,善用五字訣「疑想問查戳」,並且主動分享可信資訊、積極公共參與討論、關注可信任的媒體。也有參加者提出疑問:「為什麼具有查證功能的放大鏡,一人只能有兩張呢?」此問題引起許多人的共鳴,在集體討論的環節中,大家共同得出結論: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不可能徹底查核每一則訊息,只有提高媒體素養才是最佳解答。
圖說:查核中心實習生林新茹、魏君道講解桌遊「選情風向球」的遊戲規則與常見的不實資訊手法。
開箱事實查核 直球對決「查核中心五大疑問」
時序到了夜晚,緊接著的是「開箱事實查核座談會」,由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副總編審陳偉婷主講。查核中心常常被說「神龍見首不見尾」,我們也一直思考:如何更接近讀者?如何更親民?在假訊息的洪流裡,查核記者們又是如何拿起裝備,查核每一則不實訊息?在本次講座,陳偉婷整理了「關於事實查核的五大疑問」,帶大家重新認識查核中心。
五大疑問包含了查核中心的成立動機、資金來源、誰監督查核中心、查核報告的選題標準以及查核方法,帶大家閱讀查核報告,一窺查證工作到底會踢到哪些鐵板,以及如何克服限制只為了呈現訊息的真實面貌。
說明選題標準時,陳偉婷以近期最為熱議的「賴清德老宅」說明,從去年9月初至今風波不斷。賴清德對外說明老家是礦工工寮修繕整修;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黃國昌提出航照圖,指控該建物為空地新建;新北市政府發布新聞稿,再用航照圖,試圖說明賴清德老家不是老屋整建,而是2003年於工寮外「空地」新蓋的2層樓建物。
相較於其餘候選人的土地爭議,「賴清德老宅」的各方說法有著明顯的不一致,這才讓查核中心決定「進場查核」。陳偉婷也點出了有趣的後續效應,「一篇識讀文章各自說明,有媒體說查核中心還賴清德清白,新北市府則說查核報告與他們的說法相同,但實際上我們並沒有判誰對錯,只是利用現有資訊忠實呈現該塊土地的變化。」
為了讓大家更「身歷其境」,陳偉婷帶大家閱讀可疑訊息「民進黨有功尾牙!國安局長陳明通……?」邀請大家一起動腦查核,若收到這樣的影片,你要如何分辨真假?「任何一個蛛絲馬跡,都可能是破案的關鍵。」有人提議採訪民進黨部或陳明通本人,有人建議從場地如飯店的桌椅擺設裝潢下手,也有人建議從該場參加人士的衣著、公司商標下手。
這些都是很棒的下手關鍵,但很可惜的,都難以找到原影片,陳偉婷分享:「我們(查核記者)甚至異想天開,想從女舞者下手,但最後破案關鍵是影片中的聲音,有人一直在喊『江總』,才找到原始事件是一家北部不動產公司的尾牙聚餐。」
有讀者提出他的擔憂,認為境外勢力與國際時事緊緊牽動台灣局勢,特別是戰爭相關的的假訊息,但在語言與技術的隔閡之下,怎樣做才能獲得比較好的查證呢?陳偉婷以俄烏戰爭為例,俄羅斯語、烏克蘭語對台灣人來說是相對陌生的語言,除了請教國內相關學者,更重要的是國際協作,例如西班牙查核組織Maldita.es,他們用一張簡簡單單的試算表,串起54個國家、85個查核組織,來自不同時區的查核組織將相關的查核報告填入這張試算表,在戰事爆發的短短一週,全球就產出600則查核報告。
另有讀者回饋,他一邊聽演講,一邊動手搜尋,發現查核報告很難找到,像賴清德老宅爭議的文章,他就找不到,是否與演算法有勾連?近期查核中心做的總統大選辯論即時查核,為何要將資訊分散,難道不怕演算法下的資訊落差呢?
對此的回答,陳偉婷說:「通常我們會將謠言文本放於查核報告之中,讓關鍵字搜尋比較容易找到查核報告,但賴清德老宅的爭議我們沒有這麼做,是因為我們不想判任何人對錯,所以在搜尋上,比較容易出現其他家媒體的報導。」
對於演算法的疑慮,「分散資訊主要是為了方便閱讀,我們每則總統辯論即時查核下方,都有附上完整資訊。而查核中心雖然與Google、Meta、Line等科技巨頭合作,但在不透明的演算法之下,我們的觸及率確實一再被調低,除了努力溝通與之溝通,也很需要大家的寶貴意見與發聲援助。」陳偉婷回答。
圖說: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副總編審陳偉婷「開箱」事實查核五大疑問,並邀請大家參與這場「全民運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