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識讀扎根台灣】社大「融入式教學」上路兩年半 全台7500學生從多元化課程學媒體素養和批判思考
記者何蕙安/報導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以下簡稱「全促會」)議題組組長柯穎瑄昨天(9日)在Google新聞倡議計畫(Google News Initiative)的系列活動上分享社大推廣「媒體素養融入式教學」的經驗與成果。柯穎瑄強調,學生從自己感興趣、與生活相關的課程內學習媒體素養的效果非常強大。
全促會從2021年8月正式推行融入式教學,鼓勵各科老師將媒體素養帶進課堂中,迄今已有來自29個社區大學、75位教師響應該計畫,相關課程觸及全台超過7500名學生。目前全促會的融入式教學計畫也是受到Google慈善基金會贊助的「台灣媒體素養計畫」的贊助單位之一。
Google新聞倡議計畫(GNI)的「受信任媒體高峰會」預計在2023年底舉行,GNI從今年4月起開始舉行預熱系列活動,每月邀請一位亞太區媒體素養領域的專家或工作者分享其工作。昨天舉行的5月講座由全促會作為台灣代表登場,分享台灣獨特的融入式教學。可以在此觀看所有講座影片。
透過社大兩年半、五個學期的經驗,柯穎瑄鼓勵不管是學校或是社大老師們,只要找到生活中合適的話題,再加上教學策略,各個學科都有機會發展出獨特且具有影響力的媒體素養融入式教學。
圖1: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議題組組長柯穎瑄昨天(9日)在Google新聞倡議計畫(Google News Initiative)的系列活動上分享社大推廣「媒體素養融入式教學」的經驗與成果/擷自GNI活動影片
關心公共議題 媒體素養成必備技能
在台灣解嚴後,為了要解放知識、提倡公民社會,台灣在1998年成立第一所社區大學。截至目前,全台灣大約有89所大學,每個學期大約開設10000門課程。
社區大學的對象主要是成人,目前社區大學的學員年齡層主要在40-60歲之間,其中女性佔了七成,男性約30%。
社區大學主要強調地方公共事務的討論,鼓勵學員接觸公共議題,進而關心社會、採取行動。在這層背景下,判斷資訊來源的媒體素養的技能也成為學員能否獨立思考、理性討論的關鍵。
社區大學的課程五花八門,而且也因為符合學生的興趣,所以主題特別生活化,因此究竟要怎麼將媒體素養融進課程呢?迄今,已有包括園藝、木工、攝影、語言學習、水電工、食農教育、薩克斯風、舞蹈、瑜珈等課程老師加入了融入式教學行列。其中,新莊社區大學「成人的繪本」課程老師楊偉苹的課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
將媒體塑養融入繪本課
柯穎瑄介紹,楊偉苹老師主要是以「藏在繪本裡的思辨遊戲」為主題,引導同學思考。在課程正式開始前,楊偉苹老師準備了幾個生活中常見的資訊情境,例如收到一個LINE訊息宣稱可以「免費去摘附近的白菜」或是「趕快去買衛生紙」,讓同學針對這些情境表達想法與討論,思考訊息環節出了問題。
另外,楊偉苹老師也刻意選擇一個可以與媒體素養有關的繪本《你聽說了嗎》,在故事裡,村民因為以訛傳訛,導致一個新來的村民被描繪成一個可怕的怪獸。除了故事本身的意義,楊偉苹甚至也對學生朗讀了當中的句子,希望學生們畫下所聽到的描述,而結果也顯示即便人人都是聽到一樣的句子,但各自的解讀、以及最後呈現的樣貌,可能是天差地遠。
圖2:學生聽到老師給的指令後畫出的作品。雖然每個學生都聽到一樣的描述,但各自都有不同的解讀與想像,最終在各自的作品上呈現截然不同的樣貌/全促會提供
透過這個故事,老師便藉此告訴同學,媒體識讀的核心是「思辨」,在訊息紛雜、新聞傳播管道越來越多元的時代,民眾更需要更多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
戶外導覽也融入媒體素養
「當老師建議要把媒體素養融入到戶外導覽課程時,我們也都很好奇她要怎麼做。」柯穎瑄笑說。
在基隆社區大學廖苡帆老師的三貂嶺文化導覽課程中,老師將旅遊資訊與媒體素養結合,提醒學生以批判性思考看到網路上各式各樣的遊記、網紅照片,甚至是資訊介紹欄上的資訊——這些資訊都可以因為拍攝角度、述說立場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論述。
圖3:基隆社大的老師將媒體素養融入在室外文化導覽課程中/全促會提供
培力社大老師 認識媒體素養
當然,要讓老師們可以在課堂中帶入媒體素養,還是需要先建立基礎能力,以及持續進修與交流。
柯穎瑄指出,全促會為參加融入式教學項目的老師安排了關於媒體素養概念的基礎培訓與共識營,也有安排每月的線上聚會,這些聚會的主題不一,有時候是請老師分享教學經驗,或討論時事議題;有時則邀請媒體素養領域的專家或實務工作者分享,深化老師對媒體素養的認識。
「我們很重視老師們的互相學習,我們常做的一件事是與老師們用數位白板腦力激盪,思考怎麼設計課程。」她解釋,老師們會寫下許多可能用於課程的想法,然後透過共同討論、以及其他同儕老師的反饋,這些想法會更將成形。
除此之外,這些老師也可以參加每半年舉辦一次的大型經驗交流工作坊,以及每年一次與外部媒體素養社群交流的活動。
圖4:2023年1月在台北舉行的社大媒體素養融入式教學經驗交流工作坊,讓參與計畫的老師交流彼此的教學經驗/全促會提供
媒體素養+各自專業=獨特的教學策略
「我們相信,融入式課程作為一種策略,讓學員可以在潛移默化中,習得面對媒體、訊息的態度與能力。」柯穎瑄指出。
她認為融入式教學提供了一個機會,當老師對媒體素養有一定的認識,就能夠去發展媒體素養融入式教學計畫。
她舉例,就算是乍看之下不知道該怎麼連結到媒體素養的課程,老師總是可以找到與自己專業領域有關的新聞,然後可以透過該新聞故事來分享應該要如何從不同的觀點來分析資訊,培養出批判性思考。
「如果你想要嘗試媒體素養融入式教學,不要太過於擔心自己不是媒體素養的專業。」柯穎瑄說,「在我看來,只要你在你的專業領域找到一個可以連結媒體素養相關的議題,再加上教學策略,你就可以創造出獨特的融入式教學。」
推薦閱讀
媒體素養扎根社區大學 社大老師研發”打假”創意教案,2020-12-25
如何翻轉LINE群、杜絕假消息傳遞?社大融入式教學就像「巧克力牛奶」 助學員與長輩識假,20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