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識讀扎根校園】老師們動手學查核 把好玩查核工具帶回校園
圖1:新北種子教師工作坊學員與講師們合照
記者陳慧敏/報導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於2022年12月17日,舉辦「事實查核種子教師」新北工作坊,帶著來自雙北、新竹和桃園的13位老師,學習查核技術如何結合媒體識讀新法,發展好玩又實用的教學設計,查核團隊也從老師的互動和回饋,得到更多啟發。
查核團隊從2020年起舉辦「動手玩查核」工作坊,迄今進入第三年,把查核記者萬用的數位調查技術,化為媒體識讀的教材,提供老師可以帶著學生動腦破案、動手玩查核的教案和素材。
查核團隊近期發展出結合識讀心法和查證技術的教學法,透過案例,一起帶著老師動手做查核,把查核記者內化的調查術,化為S.I.F.T.(停止轉傳、調查消息來源、查證事實、追查出處)的查證流程,帶著老師練習破解傳言、內容農場文和影像。
圖2:「事實查核種子教師」新北工作坊,共有來自雙北、新竹和桃園的13位老師熱情參與
圖3:查核團期發展出結合識讀心法S.I.F.T.和查證技術的教學法
在查證技術中最好玩的「以圖反搜」等影像破解術,查核中心副總編審陳偉婷教學時,搭配「批判思考、動手查和開放態度」的識讀心法,讓學員更能體驗,沒有查證就看圖說話,很容易誤判,透過以圖反搜,找尋原始照片或照片的原始事件,就能夠貼近真實,知道照片的來龍去脈再評斷,是非常重要的識讀方法。
她以「查爾斯王子比中指」照片為例,帶著老師在直覺討論這張照片的影像,但透過「以圖反搜」技術,就能找到這張照片的原始事件和出處,進而看到這張照片的另一個拍攝角度照片,其實查爾斯王子是在比「三」,他跟記者說明他有三個孩子,既不是他跟人吵架,也不是他跟媒體發飆。
陳偉婷也提醒學員,在尋找資料和查證的過程中,必須時刻開放態度,去檢視各種可能,但也必須按照找到的既有證據來做判斷和思考。
圖4:學員從「以圖反搜」的小任務中,體驗到沒有查證就看圖說話,很容易誤判,透過以圖反搜,找尋原始照片或照片的原始事件,才能夠貼近真實
圖5: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副總編審陳偉婷提醒學員,在尋找資料和查證的過程中,必須時刻開放態度
在三堂課程中,老師們覺得最實用的是「Google搜尋術」課程。在這一堂課程,負責教學的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從「消息來源的可信度」開始分享,解釋Google搜尋到的wiki百科、新聞、內容農場文、個人部落格、YouTuber網紅、政府機構資訊、學術研究資料等,各種資訊來源的可信度如何評估,學生要做課程報告或小論文是否適合引用。
陳慧敏解釋,運用Google搜尋資訊時,可以運用「關鍵字」,搭配運用Google的語法,就能準確而有效率的找到可用、可信的資訊。她形容,「Google大神」能懂得的語言,不是大家慣常直覺的詞彙,而是Google語法,以及可能出現在所找文件上的關鍵字。
圖6:「Google搜尋術」課程帶老師們來了解各種資訊來源的可信度如何評估,以及學生要做課程報告或小論文是否適合引用
圖7: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核記者吳仲安向學員講解「Google搜尋術」
查核團隊此次規劃的第三堂課「查核記者的查證方法S.I.F.T」,由查核記者陳璽安教學,這也是老師感覺到收穫豐富的一堂課。老師回饋時,提到這一堂課「能夠增加思考能力」,設計為學習任務單非常實用,且透過這樣的設計能展開「綜合查證」。
老師是教學專家,老師們也給查核團隊很好的啟發。老師們建議查核團隊,可以增加「半真半假類別的查證」,半真半假的傳言也是最困擾、最難辨別的傳言類型,另外,老師們也觀察到「自媒體」發布訊息,可能有錯假,卻吸引一堆網友評論、轉傳,成為帶風向的訊息,老師們也希望能夠學會怎麼破解和辨識這一類的假訊息。
圖8: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核記者陳璽安講解查證方法S.I.F.T
圖9:老師們也在教學上給查核團隊很好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