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事實查核工作坊/ 台中場】報導五:假新聞輿論戰 打進主流即勝利
記者邱珮文/報導
2020年總統大選在即,針對已成為各政治陣營必爭之地的網路空戰戰場,天下雜誌特約記者邱學慈從2018選舉「韓流」中,發現特定活躍賬號在PTT上操作輿論的痕跡,她指出,這些操作的目的是讓討論進入主流媒體,只要議題擴散,這場仗已經打贏了。就算事後發現新聞有誤,對於各政治陣營的輿論攻防,大家也搞不清楚真相為何,更別說再花好幾天等待事實查核的結果。
優質新聞發展協會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5月26日在台中舉辦「2019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邀請目前就讀於台灣大學新聞所的天下雜誌特約記者邱學慈,就今年初天下雜誌報導〈PTT原始資料全揭露!「韓流」怎麼造出來的?〉,分享她對於2018年地方選舉網路輿論戰之觀察。該文章透過抓取大量PTT的原始資料,分析特定活躍使用帳號背後的政治操作情形。
從PTT戰場打響「韓流」
邱學慈表示,當初她從Google trends搜尋趨勢發現,「韓國瑜」的搜尋熱度自2018年10月開始突然竄起,甚至超過一直在網路擁有高度人氣、卻在當時因器捐案而飽受攻擊的柯文哲。她進一步比對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之間的搜尋趨勢圖與同時間的PTT發文統計圖後,察覺到了異常狀況:相較於柯文哲、陳其邁在PTT的聲量變化基本上與Google熱度趨勢大致吻合,韓國瑜的網路聲量卻是先從PTT突然竄起,過一陣子後才開始有Google熱度,這個不正常的時間關係讓邱學慈開始懷疑這次選舉的網路輿論背後有人為操作可能。
於是,邱學慈開始試著找出這群「網軍」在PTT操作輿論的痕跡。她從PTT抓取韓國瑜宣布參選高雄市長選舉至選後一個月之間,與「韓國瑜」關鍵字有關的1萬6千多筆發文和推文資料,丟進社群網絡圖分析,結果顯示,整個輿論網絡的中心是一個名為「mark1265」的帳號。
她進一步追蹤其IP,發現該帳號有多個IP紀錄,同時又與多個帳號共用這些IP;不僅如此,觀察發文紀錄也發現「mark1265」是在選前3個月才開始密集發文,頻率最高時甚至每兩分鐘發一篇文,讓她基本上可以判斷該帳號是職業性在操作網路聲量。其發文內容以韓國於、陳其邁、高雄為主;活動範圍則集中在PTT的「政黑版」。之所以避開鄉民最活躍的「八卦版」,邱學慈認為,這是因為藍營在八卦版聲勢不如綠營,為有效操作輿論,因此選擇好掌握的政黑版作為主戰場。
網軍或義勇軍?數據新聞的困境
「帳號並不等於人!」邱學慈特別強調這點,這是她在這次分析中的核心發現,因為帳號是可以買賣的商品,目前已經發展出它自己的市場和估價方式。邱學慈找出選前與選後發文次數最多的兩組帳號,發現有許多選後就消失的舊帳號與以及選後才出現的新帳號,這明顯並不符合一個政治支持者的正常表現。儘管她對消失與出現的原因抱持懷疑,卻在舉證上遇到困境。
邱學慈表示,做新聞最重要的是有證據,她遇到的困難在於,沒有證據能夠直接說哪個帳號是網軍,因為所謂的「網軍」定義太過模糊,時常會被拿去跟沒有領錢的「義勇軍」混為一談。
對此,她曾請教PTT輿論專家、逢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王銘宏,後者認為網軍有兩大特質:明顯且單一的政治偏好、反應時間快且上線時間長。但是,邱學慈指出,就算有帳號符合這兩個定義,只要無法確認該用戶有收錢,就無法百分之百確定為網軍,而這就是她在做數據新聞的困境。邱學慈強調,她只能盡量用大量數據推進真相,但是永遠也無法證明它。因此,針對前述報導提及的帳號,她只能稱其為「活躍使用者」,而非「網軍」;甚至,韓國瑜曾經向媒體解釋這些帳號是「認真的小編」,邱學慈無奈地表示自己也無話可說。
此外,邱學慈還發現境外勢力介入台灣選舉的線索,她從「mark1265」其中一篇挺韓PTT文章分析,發現從該文章所附短網址進入的點閱率竟有三成來自境外;另一方面,王銘宏也發現,韓國瑜粉絲團中非繁體中文使用者的比例較其他政治人物粉絲團高。對此,邱學慈透露,儘管有些支持者會刻意使用簡轉繁工具偽裝,但是還是可以從特定詞彙的錯誤轉譯中發現蛛絲馬跡。
公關公司操盤 主流媒體參戰
至於為何選擇PTT作為戰場,邱學慈解釋,這些帳號的目的並不是讓討論在PTT裡頭發酵,而是利用媒體「搶快、怕漏、爭獨家」的特性,藉由PTT這個平台將這些輿論送進主流媒體,「那裡(主流媒體)才是真正可以影響大眾視聽的東西」、「一旦傳到主流媒體,議題就擴散了,他們這場仗就打贏了!」她表示,因為就算事後被攻擊陣營展開輿論攻防、訊息更正,大家一下子也搞不清楚真相為何。而當整個討論亂成一團的時候,邱學慈強調,那就是假訊息傳播最好的時候。
邱學慈也揭露目前台灣政治輿論操作的共犯結構,她指出,有時候PTT貼文發表時間與媒體報導相隔不到10分鐘,從議題發酵、記者採訪寫稿、內部編審到發布新聞,是不可能只花這麼短時間。她表示,有些政治公關公司會與主流媒體和PTT寫手合作,其慣用手法是由公關公司準備包裝客戶形象的公關稿後,安排PTT寫手把公關稿發表文章,並由其他帳號在貼文下方留言、製造熱度,再安排事先同樣收到公關稿的記者寫成新聞,偽裝成是記者引述「網友說」所報導的時下熱門網路話題。
邱學慈訪問過一個公關稿寫手後發現,寫手的產製模式和記者很像,收到指令就寫成文章;為了讓文章看起來像不同人寫的,還會找其他人潤稿,並且變換不同IP上稿。邱學慈還以台北市議員簡舒培過去質詢時指出,北農總經理吳音寧提出的第一果菜市場改建版本比市府方案預算低11億之事件為例,分析當時在PTT的風向並不尋常,一個重要的市政議題在幾個小時內就被快速蓋掉,新聞焦點轉向柯文哲與吳音寧的衝突。
民主也是門好生意?
對此,邱學慈認為,公關公司在商品行銷操作與政治輿論操作上很不一樣的地方是,前者賣的是產品,後者涉及的卻是民主。在民主社會中,一個基本假設是人民要在「well informed」,在獲得充分資訊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投票判斷。但是,當商業邏輯思維進入民主社會,公關公司遮掉的是選民的眼睛,其嚴重性跟民眾花錢買了一個不好用的東西完全不能比。因此,她認為,現在談資訊戰、Fake news,已經不只是在新聞媒體的層次,而是整個生態系的崩壞,會影響到民主社會做出理性判斷。
至於以事實查核對抗假訊息傳播,邱學慈則抱持悲觀態度。以去年9月發生的關西機場事件為例,她說,雖然大家都指責媒體散播假新聞缺乏查證,然而,許多主流媒體在報導假新聞的隔日9/6便刊登最新查證的更正報導,卻是等到台灣事實查核中心9/15發表查核報告,假新聞議題才獲得關注。
她提到,國外已有研究指出,假訊息的傳播速度是一般訊息的6倍;而台灣也有調查研究發現,直到2018選舉當天,仍有50%選民還不知道關西機場事件是假的。她認為,事實查核費時長,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比假新聞散播的速度快,「現在網路上的這些輿論戰爭,在6到12小時之內就已經打完了,誰可以多等你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