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團隊特寫】 跨領域專家攜手監測病毒突變
記者馬麗昕、劉芮菁/報導
2020年下半年,世界進入後疫情時代,當各國大廠研發的疫苗進入最後的臨床階段時,英國變異病毒、南非變異病毒相繼出現,成為新聞的熱議焦點,更是民眾的恐慌因子。但早在變種病毒成為新聞頭版之前,中研院早已組成跨領域團隊,結合大數據與病毒學,勾勒出全世界病毒株的變異趨勢。在後疫情期間,扮演黑暗隧道中的火車頭燈。
早在2020年底英國變種病毒爆發之前,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帶領院內各領域專家組成「病毒即時監測跨領域團隊」,分析全世界流行的突變病毒株。從大數據資料中找出重要的「病毒變異資訊」,持續並即時地預測病毒的突變趨勢。
查核中心此次專訪中研院病毒監測跨領域團隊成員,帶領讀者了解中研院如何結合各領域專家,監測病毒,更進一步為讀者,提出「新冠病毒突變的10個QA」。
發揮實質影響力 院長促領域團隊組成
「Covid-19對全球造成嚴重影響,中研院要做的不只是做研究,而是要對社會產生實質的影響力。」楊欣洲說,跨領域團隊是中研院院長廖峻智一手促成,他希望中研院的研究成果,不要只放在研究室中,是要即時發揮影響力。要能提供快且準的病毒突變資訊,仰賴的不只是一位專家
此跨領域團隊由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掌舵,成員包括:中研院統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欣洲、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宜玲、生物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徐尚德。「病毒變異全球即時監測網」是由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伶志建立,展現團隊的研究成果。
圖1:「病毒變異全球即時監測網」擷圖
大數據結合病毒學 跨領域專家攜手抗突變
截至2021年2月9日,「病毒全球監測網」共蒐集、分析40萬個新冠病毒株序列資料。病毒基因資料來自「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
楊欣洲帶領助理,每一週從GISAID資料庫,下載並更新的基因序列資料,「我的專業是基因統計,負責整理及篩選出病毒趨勢,例如統計團隊歸納出同一種變異點的病毒株,將其歸類為同一型,而變異點帶來的影響,則由團隊內的病毒專家接力來解析。」他說。
楊欣洲從大數據裡觀察出病毒的變異趨勢後,團隊內生醫、病毒學專家,接力來解釋病毒突變的科學意義。成員之一的是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林宜玲,負責以病毒學分析病毒突變的意義,將其結果帶給科學界、指揮中心與民眾溝通。她也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成員之一。
楊欣洲解釋,跨領域的團隊運作模式是互相合作,且缺一不可。就像是一艘大船,每個專家都有重要的任務。
團隊研究成果 期望緩解社會擔憂
中研院的「病毒全球監測網」,即時更新其數據和研究結果,更在2020年就列出簡單易懂的英國變種病毒Q&A。
「團隊的研究成果是希望能讓科學界、政府對於病毒突變能盡早因應。社會大眾對於突變的訊息,不至於過度恐慌。」楊欣洲說。
「病毒的變異本來就在預測之中。但變異的方向會是未來疫情發展的關鍵。」林宜玲說,病毒會帶領社會往何處發展,觀察病毒的變異趨勢固然重要。但公衛條件、防疫政策等皆是影響因子,民眾落實日常防疫仍非常重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