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財劃法修法通過,中央須釋出3753億至地方政府。網路流傳訊息說,中央每年賸餘2500億至5000億沒花完,釋出財源沒有影響。這是片面訊息,政府財政近年多是赤字。
一、網傳所說「賸餘2500億至5000億」僅呈現近年總預算數據。檢視中央政府財政,必須計算「總預算+特別預算」綜合收支。
事實上,政府財政近年大都是赤字,而且債務持續上升,傳言「政府錢花不完」、「政府很有錢」等說法,都與現實狀況不符。
二、主計總處說明,歷年總預算的累計賸餘,還要用於還債、支應特別預算、撥補國營企業虧損等用途。直到2023年為止(2024收支尚未確定),累計賸餘實際為158億,並非傳言所說的數千億。
三、財政專家解釋,財劃法修法的正當性是來自於地方財政自主等理由,政府的賸餘或赤字不應跟財劃法修法混為一談。
傳言引用的總預算數據,事實上無法呈現國家財政真實狀況,「政府錢花不完」等說法是錯誤推論,也與財劃法修法無關,因此為「易生誤解」訊息。
背景
12月20日財劃法三讀修正通過,財政部指出,中央約釋出財源3753億至地方政府,對中央財政造成衝擊、影響政務推動。
國民黨臉書、國黨部分立委則指出,中央政府近年都有歲計賸餘,每年都有2500億至5000億沒花完,挹注地方政府3753億不會有影響。部分政治性粉專也有相同觀點。
查核
查核點一:網傳「中央每年剩餘2500億至5000億沒花完」,是真的嗎?
中央財政近年多是赤字、債務逐年升高
(一)網傳中央剩餘2500億至5000億等數據,指的是近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入減掉歲出」的差額,原始數據來自審計部每年的總決算報告,也可參考財政部的圖表整理。
不過中央政府除了總預算之外,還有編列「特別預算」,要將兩者收支合併計算,才能真正呈現國家的財政狀況,財政部與主計總處均有編製此種統計。
將以上兩種數字同時呈現,可以清楚看出,近年總預算呈現賸餘的年度,加入特別預算就變成赤字了,例如2021、2023年都是如此。即使不是赤字的年度,也會看到賸餘大幅減少,例如2022年。
(二)不論審計部總決算意見或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分析政府財政時,都是計算「總預算+特別預算」的綜合收支,不會只片面呈現總預算歲計賸餘。報吿也都指出政府近年大都是赤字,導致財政負擔日趨沉重。
審計部進一步說明,近年歲入歲出的賸餘都超過千億元,可拿來還債,不過因為特別預算需要舉債,因此政府債務並沒因此減少,反而呈現上升狀態。
因此,網傳「政府每年賸餘數千億沒花完」是錯誤說法,「賸餘數千億」是選擇性呈現總預算數據,而忽視特別預算的支出。事實上政府近年多是赤字、需要舉債因應。
查核點二:中央預算賸餘可用於財劃法支出嗎?
財政專家:政府賸餘與否與財劃法修法無關
(一)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指出,總預算的歷年賸餘,只是一個帳面數字,扣除其他支出後,其實真正剩下的錢會更少。例如部分特別預算,或者今年補助台電1000億元,都是從歷年賸餘支出。因此不能看到總預算賸餘很多,就誤認為國家很有錢。
何況從總預算與特別預算的合併收支(參考圖3),就可看到政府這幾年大多是赤字,而且國債持續上升。如果國家真的很有錢,就不需要舉債了。
陳國樑說,目前修法後,每年中央政府都須釋出3700多億,但是政府未必年年有賸餘,如果日後總預算出現赤字,難道政府就不釋出財源嗎?財劃法修法的正當性是來自於地方財政自主等理由,政府的賸餘或赤字不應跟財劃法修法混為一談。
(二)主計總處說明,歲計賸餘還要扣除每年還債後,才是真正可用的錢。以2023年總預算為例,帳面賸餘是2796億,扣除還債1260億,剩下1536億,最後納入歷年累計的歲計賸餘。
主計總處解釋,這筆累計賸餘還會有其他支出,而且要經過立法院預算審查,目前所有支出都是立法院同意的。
因為2024年預算尚在執行,還無法確定收支,依照最新2023年數據,歷年累計的歲計賸餘原有7044億,但扣除戰機特別預算、撥補台電等支出外,只剩下158億可用,並非外界想像有數千億之多。
延伸閱讀
財劃法相關查核報告
【部分錯誤】網傳「國、眾兩黨癱瘓財政,3分鐘搶走6612億,中央慘剩1157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