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網傳圖卡「歷年國庫收入賸餘統計」?

【錯誤】網傳圖卡「歷年國庫收入賸餘統計」?

事實查核報告#2156
網傳圖卡「歷年國庫收入賸餘統計」?
發布日期/2023年1月19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1/19版】

2022年12月政府公布稅收將超徵4500億,政府財政狀況頓時成了熱門話題。在此背景下,一張圖卡於2023年1月流傳,內容為歷年政府財政收支,在馬英九執政的2009至2016年,被標註為「虧」,陳水扁與蔡英文執政年度則標註為「盈」,查證結果如下:

一、網傳圖卡內容為中央政府歷年總決算報告的數據,但標題稱為「國庫收入賸餘」並不精確。

二、審計部指出,總決算報告中並無「國庫收入賸餘」名詞,但有「國庫賸餘」或者「國庫短絀」,指的是當年度國庫現金流的收支狀況,與總決算的歲入歲出餘絀並不相同。

三、學者指出,要了解歷屆政府當年度的真實收支情況,必須將總決算和特別決算合併計算。因為政府除了總預算外,還會編列「特別預算」,特別預算幾乎全舉債支應,要加計特別決算,才能正確呈現該年度政府財政收支狀況。

檢視財政部公布,總決算與特別決算合計的「歲入歲出總表」,可見在2006至2021年間,除了2018、2019年有財政賸餘外,其他年度均為赤字。也就是說,與網傳圖卡「蔡英文、陳水扁任內均為盈,馬英九任內為虧」的結果不符合。

網傳圖卡標題指稱「國庫收入賸餘」,實際上無此財政名詞。圖卡數據引用「中央政府總決算」數據,經學者檢視,數據正確無誤,但因無計入「特別決算」,無法完全反映政府各年財政收支。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本查核報告僅針對歷屆政府財政收支查核。至於財政賸餘或赤字之原因,另需檢視施政內容,並不在本報告查核範疇。

背景

社群平台、通訊軟體2023年1月流傳一張圖卡,標題為「歷年國庫收入賸餘統計」,內容則是以柱狀圖表示2006年至2021年的「盈」或「虧」,並放上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的頭像,以對應所執政的年度。其中馬英九執政的2009至2016年,被標註為「虧」,陳水扁與蔡英文執政年度均標註為「盈」。

網傳圖卡最早出現於2022年4月22日某則推特推文,推文指出:「白藍選民最厭惡的蔡英文不但年年有盈有餘,今年還為國庫創下 2971億的中央政府財政總決算盈餘的歷史新高」,由推文說明推測,柱狀圖數據應為中央政府總決算。

之後該張圖卡即在網路轉傳時,僅有少數貼文註明為「總決算」數據,多數貼文未標註為「總決算」。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圖2:通訊軟體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網傳圖卡內容為何?能否呈現政府財政收支狀況?

網傳收入圖表統計實際代表意義為何?數據是否正確?

(一)查核中心委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系客座教授徐仁輝,以及政大財政系教授黃明聖協助檢視圖卡。

徐仁輝表示,柱狀圖應該是各年度決算的收支賸餘或短絀,但是財政名詞中並無圖卡標題所說「國庫收入賸餘」,無法確知想表達什麼,如果照字面意義解讀,也可能會聯想起超收(決算超過預算)。

黃明聖指出,經以財政部所發行之《財政統計年報》比對,該柱狀圖數據是各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但是標題不精準,應該改用「中央政府歲入歲出餘絀(不含特別決算)

(二)依據財政部的《110財政統計年報》表1-7,可查得歷年「中央政府歲入歲出餘絀(不含特別決算)」,依據年報說明,該資料為審計部「決算審定數」,亦即來自審計部的總決算報告

查核中心將所查得數據重新製圖,可得出與網傳圖卡極為相似之圖形。

圖3:2006-2021中央政府歲入歲出餘絀(不含特別決算)/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製圖

網傳圖卡能否正確呈現歷屆政府的真實財政收支?

(一)查核中心於查核報告第2009號採訪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系客座教授徐仁輝,以及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兩位學者均指出,「中央政府總決算」無法完整呈現該年度政府財政收支狀況,必須納入特別決算。

學者解釋,中央政府固定每年編列總預算,以支應日常政務,但有時會依施政需要,不定期編列「特別預算」,譬如馬英九任內莫拉克災後重建,以及蔡英文的新冠防疫支出,都是用特別預算處理。這些特別預算幾乎全以舉債支應,但卻不會呈現在總預算內的歲出(年度支出)。

總預算執行後稱總決算,特別預算執行後,稱「特別決算」,會先由主計總處發布報告,再經審計部審定確認數字學者說,要了解政府當年度的真實收支狀況,必須將總決算與特別決算合併計算。

(二)查核中心查詢財政部統計資料庫,其中「歲入歲出總表」是將總決算與特別決算合併計算,也就是將「特別預算」所產生的舉債也納入歲出。

檢視納入特別決算的數據,除了2018、2019年還有財政賸餘外,其他年度都是赤字;而在網傳圖卡中,由於只呈現總決算數據,因此只有2009至2016年是赤字。

圖4:2006-2021中央政府歲入歲出餘絀(含特別決算)/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製圖

綜合以上,網傳圖卡內容為中央政府歷年總決算報告,而非標題所稱的「國庫收入賸餘」,學者指出,圖卡標題應更正為「中央政府歲入歲出餘絀(不含特別決算)」。

網傳圖卡只包含中央政府總決算,但學者提醒必須再加上特別決算,才能真實反應政府當年度的財政收支。依據財政部「歲入歲出總表」,將「特別預算」所產生的舉債也納入歲出計算,在2006至2021年間,除了2018、2019年還有財政賸餘外,其他年度都是赤字

爭議點二、傳言圖卡標題「國庫收入賸餘」,是否有此財政名詞?實際所指內容為何?

查核中心諮詢負責審定中央政府總決算的審計部。審計部簡科長指出,在總決算報告中,並無「國庫收入賸餘」這種名詞,但有「國庫賸餘」或「國庫短絀」。

簡科長解釋,國庫賸餘或短絀,是指「當年度」國庫的現金收支狀況。總決算歲入歲出的賸餘或差短,就像公司的應收應付款,往往會有應付而未付的情況,不等於國庫當年度實際收支。而國庫賸餘或短絀,就像是公司的現金流,紀錄了現金收支的實際狀況。

而且當年度總決算只是國庫的一部分現金流,國庫還有包含舊年度的收支,以及債務舉借及還款,等於是有好幾個現金流同時進出。

簡科長說明,國庫「當年度」的現金流收支相抵,會產生賸餘(正數)或短絀(負數)兩種結果。如果要看國庫的現金存量,則必須檢視「國庫結存」,指的是國庫目前存有的現金,此數據一定為正數。

綜合審計部說法,總決算報告內只有「國庫賸餘」或者「國庫短絀」名詞,並無網傳所說「國庫收入賸餘」。國庫收支可產生賸餘或差短,指的是現金流的收支狀況,與總決算的歲入歲出餘絀並不相同。

結論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3/1/19版】

2022年12月政府公布稅收將超徵4500億,政府財政狀況頓時成了熱門話題。在此背景下,一張圖卡於2023年1月流傳,內容為歷年政府財政收支,在馬英九執政的2009至2016年,被標註為「虧」,陳水扁與蔡英文執政年度則標註為「盈」,查證結果如下:

一、網傳圖卡內容為中央政府歷年總決算報告的數據,但標題稱為「國庫收入賸餘」並不精確。

二、審計部指出,總決算報告中並無「國庫收入賸餘」名詞,但有「國庫賸餘」或者「國庫短絀」,指的是當年度國庫現金流的收支狀況,與總決算的歲入歲出餘絀並不相同。

三、學者指出,要了解歷屆政府當年度的真實收支情況,必須將總決算和特別決算合併計算。因為政府除了總預算外,還會編列「特別預算」,特別預算幾乎全舉債支應,要加計特別決算,才能正確呈現該年度政府財政收支狀況。

檢視財政部公布,總決算與特別決算合計的「歲入歲出總表」,可見在2006至2021年間,除了2018、2019年有財政賸餘外,其他年度均為赤字。也就是說,與網傳圖卡「蔡英文、陳水扁任內均為盈,馬英九任內為虧」的結果不符合。

網傳圖卡標題指稱「國庫收入賸餘」,實際上無此財政名詞。圖卡數據引用「中央政府總決算」數據,經學者檢視,數據正確無誤,但因無計入「特別決算」,無法完全反映政府各年財政收支。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本查核報告僅針對歷屆政府財政收支查核。至於財政賸餘或赤字之原因,另需檢視施政內容,並不在本報告查核範疇。

參考資料

財政部統計資料庫

財政統計年報

審計部總決算審核報告

補充資料

歷年國庫「賸餘」、「短絀」情形為何?

依據審計部歷年總決算報告「公庫收支餘絀及結存情形」章節,可檢視國庫收支狀況,查核中心將2016年至2021年的國庫餘絀與結存情形一併製圖,提供讀者參考。

圖5:2006-2021中央政府國庫收支餘絀與結存/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