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6/30-2025/7/6】闢謠TOP10
近期熱門傳言多與食品安全有關,例如「蘑菇和茄子不能一起吃」、「美國FDA公告含輻射食品」等陳年錯誤訊息又捲土重來,且高居謠言排行榜前幾名,是永遠打不死的「謠言蟑螂」。
7月26日罷免投票,除了各種政治話題引發討論,目前已出現針對選務的錯誤訊息。根據過去經驗,大選或罷免投票前,會出現「沒收到選舉通知單」、「選務人員組成有問題」等假訊息。查核中心過去曾整理「選務謠言劇本」,補充選務知識,減少被錯誤訊息帶動的風險。
還有幾則生活傳言也引發關注,例如今年「2025城鎮韌性演習」7月15日到18日依照地區陸續展開,有傳言提供錯誤的人車管制時間;還有傳言錯誤宣稱國稅局正在緊盯大家的存款,只要提取現金超過特定金額,就會主動來電,引起不必要的擔憂。

本周值得關注的3類傳言如下:
|打不死的食安謠言 蘑菇和茄子一起吃不會中毒!
「有在家煮飯的爸爸、媽媽請注意!菌類不能和茄子一起吃」,這個訊息,相信很多讀者都不陌生,早在2019年開始,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即大量流傳此訊息,且每年都會不定期重新流傳,近日又攻佔謠言排行榜榜首。
營養師說,網傳蘑菇跟茄子或其他食物不能一起吃,類似農民曆中的食物相剋概念,但就營養學角度來看,同時吃蘑菇與茄子並不會引發食物中毒或其他不良反應,它們所內含的營養素,也不會因相剋而產生毒素。
另一則同樣從2019年熱傳至今的食安謠言是「頂好、全聯近期大量進口日本蘋果、地瓜,千萬別買」、「美國藥監局發布99-33進口警示,禁止日本食品如鮮奶、奶粉等進口至美國」,錯誤挪用美國過時的食品監控措施,且誤導台灣超市引進含輻射食品,引發民眾不必要的恐慌。
|生活焦點:2025韌性演習人車管制30分鐘;提領大筆現金不會被查稅
今年「2025城鎮韌性演習」合併過去「萬安演習」和「民安演習」,將在7月15日到18日陸續在台灣各地舉行。根據規劃,整體演習時間延長為90分鐘,但人車管制時間仍為30分鐘,並未如傳言所稱延長。
根據規劃,演習前段會進行30分鐘的人車疏散、燈火管制和交通管制;等警報解除後,這些管制措施也會一併結束。接續進行60分鐘的實作演練,包括設置救濟站安置災民、急救站處理傷患,以及模擬戰災搶救等情境。
近期熱傳一段影片,宣稱國稅局6月起強化現金交易監控,且「銀行會自動通報超過100萬新台幣的現金交易給國稅局」;這些是虛構的錯誤訊息。民眾在銀行提領現金是個人行為,國稅局無權主動查閱帳戶活動,國稅局也沒有跟銀行連線,金管會近期也沒有針對民眾提款金額發布任何新規定。
銀行局也提醒,為了防制洗錢,民眾帳戶出現可疑的交易行為時會由銀行端管控,而非透過政府部門來通知;若民眾接獲宣稱是銀行局或金管會的來電,要求繳交稅款等,應當心可能是詐騙。
|假借冠名、造假文件 編造虛假的政經現實
近期一篇「黃仁勳、林偉誠 對『如何複製台積電』的回答」文章十分熱傳,內容大致描述中國華為公司在歐洲半導體大會提問「如何複製台積電」;台積電資深研研發處長林偉誠回覆「信任」等。文章看似成理,實際卻是虛構人物、挪用他人文章,捏造不存在的場景。
台積電根本沒有「林偉誠」這號人物;網傳文章內容是引用、改寫普立茲新聞獎得主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在《紐約時報》發表的專欄內容而來。
今年上半年台灣陸續發生違規陸配遭驅逐出境等事件,近期台灣社群流傳一張簡體字「警情通報」圖卡,描述陸配「小微」因編撰虛假事件、企圖顛覆國家政權,目前已被公安機關刑拘,該案由貴州國安部督辦。但查核後發現,網傳「警情通報」是造假文件。
實際上,貴州省僅有「國家安全廳」,不可能出現「貴州國安部」的稱呼;且「小微」所在地為貴州省銅仁市,但該市公安局並無發布網傳「警情通報」。「小微」近期仍持續在社群平台發布影片,也與傳言圖卡說法明顯矛盾。
還有一則謠言捏造「AIT要求台美雙重國籍者於7月5日前返美申報財產」;這也是虛構訊息,AIT沒有發出這類通知,海外美國人申報財產也無需返美處理。
特別感謝排行榜技術提供:#資策會軟體技術研究院
特別感謝排行榜資料來源:#Cofacts真的假的資料庫
【❌錯誤】網傳「蘑菇茄子一起吃會中毒」?
【⚠部分錯誤】網傳「今年防空演習1點半到3點,不是往常的半個小時」?
【❌錯誤】網傳「台積電處長林偉誠柏林論壇談『如何複製台積電』」?
【❌錯誤】網傳「6月起,提取現金超過金額,國稅局會主動來電」?
【❌錯誤】網傳「大罷免投票沒有選票通知單」?
【⚠部分錯誤】網傳「不要用捲筒衛生紙擦嘴巴,會有一堆細菌」?
【❌錯誤】網傳「美國FDA公告禁止日本特定食品輸入;別買超市的日本蘋果、地瓜」?
【❌錯誤】網傳「我是曾馨瑩,地瓜葉非常神奇唷!痛風不發作三高也遠離,還可抗癌」?
【❌錯誤】網傳「AIT對台美雙重國籍的台灣有錢人寄出通知,要求回美國重新申報財產」?
【❌錯誤】網傳「陸配觸犯中國顛覆國家罪,遭中共公安拘留」?
(記者:陳偉婷;責任編輯:陳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