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錯誤】網傳「臺大皮膚科主治醫生讓皮膚過敏的人洗水晶肥皂,皮膚變健康」?

一、水晶肥皂屬家事用清潔產品,並非人體用清潔產品。 二、水晶肥皂屬強鹼,皮膚較脆弱者使用水晶肥皂,易過度清潔,皮膚過度刺激,恐會過敏,甚至變成接觸性皮膚炎。 因此,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錯誤】網傳「人在喝酒後,身體沒有肝區疼痛、食慾不振、臉色萎黃,表示肝功能還可以」?

一、醫師表示,肝臟發炎初期症狀不明顯,通常會有這三種症狀時,肝臟已有一定程度的傷害,因此不建議以這三種症狀來評估自己的肝臟是否健康。 二、肝臟疼痛、食慾不振、臉色萎黃等三種症狀,不見得是因為肝臟發炎,也可能是其他器官出了問題。 因此,網傳訊息為「錯誤」訊息。

【正確】媒體報導「荔枝毒素風暴未平 印度逾百孩童罹患腦炎喪命」?

一、印度東北部的比哈爾邦今年6月確實爆發急性腦炎症候群(AES),多名兒童因病身亡。 二、此疫情是否跟食用荔枝有關?2017年研究認為,疫情與空腹時吃過量荔枝有關,但也有專家持不同意見。印度官方和學界仍無定論,詳細原因仍待調查。 因此,印度兒童爆發AES疫情,為「真實」。

【錯誤】網傳「兒茶素EGCG能殺死癌細胞、鞏固骨質不流失」?

一、沒有實驗證實兒茶素EGCG能「殺死」癌細胞。目前僅有動物實驗,證實兒茶素EGCG有預防癌症、抑制癌細胞轉移的效果,並非人體實驗結果。 二、兒茶素EGCG在動物實驗有鞏固骨質的效果,但未有人體實驗證實。 三、動物實驗方法是注射兒茶素EGCG,並未證實飲用綠茶也能具有同樣的效果。

【錯誤】媒體報導「一張圖測視力!這4碼=眼睛超健康」?

此圖片並未在眼科醫學上使用,並非檢測視力狀況的工具。因此為「錯誤」訊息。

【錯誤】媒體報導「果汁喝太多 早死機率多3成」?

一、報導引述的是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公開版在5月17日刊出的兩篇學術研究,其研究結論都未提到「果汁可能比汽水等含糖飲料更不健康」。 二、台大生化系教授黃青真說,《美國成人含糖飲料消費和死亡風險的關聯》研究數據可以解釋為每日多攝取12盎司的果汁,會增加24%的全因死亡風險,但「全因死亡風險」並非「死亡率」,報導內容稱為「早死」亦不恰當。 三、台大生化系教授蕭馨寧說,...

【錯誤】網傳「癌病起因的答案:塑膠」?

一、美國醫師協會(ACP)及美國醫學會(AMA)沒有發出「癌症起源於塑膠」的聲明。 二、「塑膠」的種類非常多,各有不同的耐高溫上限,遇熱後溶出的化學物質、是否對人體有害也要個別去分析,並非「塑膠必然導致癌症」。網傳「癌症起源於塑膠」的宣稱過於籠統,並非嚴謹的醫學研究報告。

【錯誤】網傳「正子攝影斷層...輻射量等同核彈」?

正子斷層掃描是由專業醫師在安全評估下所進行,輻射劑量不會超過14mSv;而原子彈爆炸現場屬瞬間高劑量率的輻射,距爆炸中心1公里內輻射劑量高達3000mSv,兩者不能類比。 因此該訊息為「錯誤」訊息。

【部分錯誤】網傳「過了保存期限就要丟掉?這 6 種食物還是可以吃」?

一、食品能否食用除了需注意有效日期,保存環境也相當重要 二、乾燥麵條、未開封麥片、餅乾等食品若適當保存可能可以食用,但仍然存在風險。 三、罐頭過了有效期限後新鮮度會慢慢降低,食安風險會提升。 四、雞蛋下沉與否不能作為食安指標,建議依包裝標示的有效期限食用。 五、麵包在冷凍保存下的確能延長保存期限,但微生物經加熱後可能重新活化,並非冷凍保存就一定可以食用。

【錯誤】網傳「香蕉加冰糖,專門治咳嗽,10分鐘就搞定」?

一、咳嗽有分很多種,必須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二、「冰糖燉香蕉」含有高糖份,吃多了可能產生痰咳,或因為食道逆流導致咳嗽,不建議用「冰糖燉香蕉」來治療咳嗽。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頁面

馬上訂閱TFC電子報

獲取最新事實查核動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