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錯誤】網傳「白醋泡腳可消除疲勞...治理灰指甲...增加血液循環...協調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
一、白醋對灰指甲沒有治療效果。
二、網傳宣稱「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疲勞」等,應是泡熱水帶來的效果,不是因為「醋滲透到皮膚」。
因此,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發布日期:2019-09-19
【錯誤】網傳「葡萄屬於強鹼性食品...一位服務於公賣局台北啤酒廠的張先生...依照呂革令博士的建議,少吃酸性食物,多吃鹼性食物...發現腫瘤已呈現萎縮狀態」?
一、此傳言為變造謠言,並不是曾任馬偕院長的呂革令撰寫文章。傳言第一部分提到呂革令跟啤酒廠張先生互動,是他人側寫,第二部分提到酸鹼體質和食物,為變造文。
二、酸鹼體質和酸鹼食物的說法,並無醫學根據。醫師指出,人體血液的酸鹼值恆定於「7.35-7.45」之間,並不會因為飲食就引起血液酸鹼值大幅度改變。
因此,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發布日期:2019-09-17
【部分錯誤】網傳「青木瓜茶加椰子水可治痛風」?
一、專家指出,青木瓜、椰子水的成分,並無實證研究證明能治痛風。
二、專家說,飲用青木瓜茶、椰子水,僅能說水分有助利尿,適當飲用可加速尿酸排出,但由於排出之尿酸量有限,無法改善痛風導致的關節腫脹及變形問題。
三、傳言列舉痛風患者需忌口的食物,有部分食物係中普林或低普林食物,痛風患者可適量食用。
因此,本傳言為「部分錯誤」。
發布日期:2019-09-12
【錯誤】網傳「林靜芸簡介-1949年生於台中,是台灣第一位女性外科醫師...要告訴大家的是夜尿並非膀胱功能失常,而是心臟老化的問題... 」?
一、林靜芸醫師為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確有其人,但她是整型外科醫師,不曾針對「老人年夜尿非膀胱問題,而是心臟問題」發表見解。這是網路傳言以名人冠名「代言」。
二、此傳言可分三段:第一段是抄自維基百科的林靜芸簡介;第二段是摘錄自她的專欄〈吃肉到底好不好?〉;第三段為網路舊傳言,卻以她的口氣行文,讓讀者誤以為傳言也是林靜芸所說。此傳言為變造文。
三、查核中心求證林靜芸,她出生於1950年,...
發布日期:2019-09-10
【錯誤】網傳「A型肝炎禍首竟然是青蔥?怪不得宜蘭人3成以上有肝病」?
一、A型肝炎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染,與吃特定食物無關。
二、從2016年以來,宜蘭縣急性A型肝炎患者總計為25人,明顯未達宜蘭縣人口三成。
三、查核中心搜尋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網站,未有相關文章提及不要生吃青蔥。
四、美國FDA雖有「食品安全和應用營養中心」,但傳言所列的網址為無效連結。
因此,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發布日期:2019-09-04
【錯誤】網傳「台北馬偕醫院傳來訊息,好多人因為吃了生魚片,胃壁附著『海獸胃腺蟲』」?
一、馬偕醫院2017年已於官網澄清,本訊息為網路謠言。
二、專家指出,海獸胃線蟲寄生在海洋生物體內,人類並非宿主,目前台灣僅有一例確診病例;此外,遠洋漁業捕撈漁獲,經由快速冷凍程序即可殺死蟲體,要吃到線蟲機會不大。
三、訊息搭配之流傳影片中的蟲體,並非為海獸胃線蟲幼蟲,與本傳言並無關聯。
因此,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發布日期:2019-08-27
【錯誤】網傳「美國已正式規定:65歲以上標準血壓150/90...70歲以上的人高血壓不能低於130,否則極易產生體位低血壓暈倒」?
一、網傳「美國已正式規定」之血壓標準已過時,目前採取的最新版標準為美國心臟學院和美國心臟學會2017年版的高血壓治療指引JNC8。
二、網傳「吳氏計算法」並無科學根據。
三、每個人對血壓的承受度不同,收縮壓低於130毫米汞柱,不一定會產生姿勢性低血壓而暈倒。
四、血壓高低有不同狀況,不能反映特定疾病。
因此,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發布日期:2019-08-20
【錯誤】網傳「蘑菇茄子一起吃會中毒」?
一、網傳「因蘑菇中毒已有17人死亡」已流傳多年,食藥署已於2015年即公開澄清此傳聞為謠言。
二、專家指出,並無科學依據指出蘑菇與茄子共吃會中毒,但提醒民眾勿任意摘取野生菌類食用以免中毒,而應選擇合格的市售菇類。
因此,傳言內容為「錯誤」訊息。
發布日期:2019-08-16
【部分錯誤】網傳「吃冷的米飯能抗腸癌」?
一、冷米飯有抗性澱粉,升糖指數(GI)值比熱米飯低,但要留意吃過量冷米飯對血糖控制並無太大幫助。
二、冷米飯的抗性澱粉,停留在大腸期間發酵產生「短鏈脂肪酸」,短鏈脂肪酸有助大腸細胞健康,但腸癌有多重成因,吃冷飯不一定能預防腸癌。
三、專家建議,吃冷飯並非東方人的飲食習慣,若要攝取抗性澱粉,可改以糙米飯等其他食物代替。
因此,此傳言為部分錯誤。
發布日期:2019-08-14
【錯誤】網傳「這位馬來西亞華僑展示的運動,已經挽救病治愈成千上萬的心臟病患...」?
一、「心臟病」種類繁多,必須針對不同心臟病進行個別治療,網傳影片展示的運動宣稱可「治療心臟病」,太過籠統,並不準確。
二、網傳影片展示的運動只能作為部分心臟病患者的輔助性復健,增加血液循環,無法達到治療功能。
三、影片展示的運動甩手速度非常快,如果運動過度可能會受傷。因此專家建議,民眾在做這類甩動手臂運動時要量力而為
發布日期:201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