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錯誤】網傳訊息「未來開始施打AZ疫苗,可能會有血栓疑慮,可以現在開始多喝醋,舒活血管收縮」?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15版】
一、專家指出,施打腺病毒疫苗(如AZ疫苗)造成的血栓,與一般的血栓塞原理不同。目前施打疫苗後出現的嚴重血栓多是腦靜脈血栓或是腸靜脈栓塞,引發頭部或腹部劇烈且持續的疼痛。
二、專家指出,對於疫苗引發「特殊免疫反應」而造成的血栓,目前尚未有預防方法,發生後是注射免疫球蛋白來治療。傳言說的「喝醋」能預防打疫苗後的血栓,並不正確。
三、專家指出,...
發布日期:2021-06-15
【事實釐清】網傳「按壓指甲看有沒有迅速從白色變粉紅色,可評估身體是否缺氧?」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11版】
一、專家表示,按壓手指後觀察指甲甲床是否迅速變回正常的粉紅色,是用於測量微血管回充的時間,與血壓、血液循環相關,不建議用來評估血氧量。
二、專家指出,觀察指甲甲床、嘴唇和眼瞼顏色顏色是否正常,可初步評估是否血氧量不足。若指甲發黑或變紫,是警訊,要儘速就醫,但要注意,指甲甲床為正常的粉紅色,也未必代表血氧沒問題。
三、醫師建議,...
發布日期:2021-06-11
【部分錯誤】網傳「多吃含單寧酸的水果,可抑制新冠病毒;喝酒防疫不是亂說的。紅酒&高粱酒內的單寧酸可防疫」?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9版】
一、中國醫藥大學研究發現,單寧酸對於抑制新冠病毒的治療有前瞻性,但此研究成果尚未進行人體試驗,也沒有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設計,尚且不能證實單寧酸在人體內有抑制新冠病毒的效果。
二、中國醫藥大學研究團隊主責人洪明奇表示,不宜將上述實驗結果推論為「多攝取單寧酸」可以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三、營養師指出,單寧酸為植化素的一種,廣泛存在於生鮮蔬果中。...
發布日期:2021-06-09
【錯誤】網傳圖文稱「日本送的AZ疫苗是2021年5月到期」?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8版】
一、網傳圖片截圖自某一電視報導,而報導所用的AZ疫苗照片為舊資料畫面,並不是日本2021年6月4日贈台的AZ疫苗之新聞照片。
二、日本贈台的AZ疫苗瓶蓋為抹茶綠色,且罐身印有明治meiji,與網傳圖片明顯不同。
三、日本在2021年6月4日捐贈台灣的124萬劑AZ疫苗,有效日期標示為2021年10月14日。
因此,此傳言為「錯誤」。
【查核聲明】...
發布日期:2021-06-08
【事實釐清】網傳「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建議:不要預防性的服用普拿疼或是NSAID之類的藥物,因為可能會影響疫苗的效力」?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06/07版】
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COVID-19疫苗的常見問答」指出,不建議民眾在接種疫苗前,預先使用退燒、抗發炎藥物。但接種疫苗後,如出現輕微副作用時,可服用藥物緩解症狀。
二、台灣專家表示,藥理學上,人服用抗發炎藥物,可能會減弱免疫反應,但實際上對疫苗的效果有多大的影響,目前並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能說明。
三、台灣專家表示,不建議民眾預防性的服用藥物...
發布日期:2021-06-07
【錯誤】網傳「這次病毒是「肺臟神經病毒」會鈍化肺臟神經。因此身體缺氧時。大腦也無法偵測...急救時要敲擊肺臟神經(中府穴+大魚際)用力敲。肺臟神經喚醒了。也就解除」?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4版】
一、人體從肺部到腦部的運作機轉很複雜,牽涉整個呼吸生理和病理。傳言說「病毒破壞肺部的神經,讓訊息傳不上去」,是預設「只有一條神經來傳遞訊號給大腦」,這是錯誤說法。
二、呼吸治療在臨床上有很多方法,戴氧氣罩也是正規療法之一,傳言指稱「戴氧氣罩沒用」,不是事實。
三、中醫師指出,中府穴與大魚際隸屬肺經穴道,有助保健肺臟,但保健不等於治療。...
發布日期:2021-06-04
【錯誤】網傳「高端疫苗,5月12日還在招募65歲以上受試者參與二期臨床試驗,表定要做到9月30日。然後今天就硬幹了。要嘛是7月底施打二期都做不完全的疫苗,要嘛是拖到至少10月才有僅做完二期的疫苗」?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4版】
一、專家指出,高端新冠疫苗第二期臨床試驗主試驗收案達3700人,已在2021年5月27日收集完所有研究數據和需檢驗抗體的血清,送交獨立資料處理單位解盲,將依此結果送交食藥署,由食藥署召集專家審查評估是否給予緊急使用授權。傳言所稱5月12日收案的臨床試驗,與第二期主試驗無關。
二、專家指出,高端在2021年5月12日公告之試驗計畫為第二期的次要實驗,...
發布日期:2021-06-04
【錯誤】網傳訊息「陳建仁前副總統主導國產疫苗研發單位,美國偷偷給原料、技術...高端疫苗跟莫德納系出同門,美國已把疫苗偷塞換給我們了」?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4版】
一、中研院協助國產疫苗開發的兩項工作,並未「主導」國產疫苗開發,中研院也未設傳言所提的「國產疫苗研發中心」。
二、前副總統陳建仁為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該組織未主導研發國產疫苗,陳建仁研究範疇與疫苗無關,他也未主導疫苗研發。
三、專家指出,高端疫苗和莫德納取得美國國衛院授權的同一個抗原,但高端疫苗使用的技術平台與莫德納完全不同,...
發布日期:2021-06-03
【事實釐清】網傳圖表「新冠病毒在各種場合的風險等級,分為9個等級」?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3版】
一、此圖原始出處是美國德州醫學會於2020年7月發布圖表,以協助民眾在疫情期間評估活動的疫情風險值。
二、這張圖表預設的前提為:參與者做好個人防護,包括戴口罩、與他人保持至少1.82公尺距離、勤洗手等,再依據室內外、與他人接近距離、暴露時間等標準,將活動依染疫風險分為九等級。
三、台灣專家表示,國情不同,國外的染疫風險分類不一定適用於台灣。提醒民眾,...
發布日期:2021-06-03
【錯誤】網傳「這幾天下雨 氣溶膠量高 病毒更容易在空氣中傳播」?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1/6/3版】
一、專家指出,自然界不會產生帶有新冠病毒的氣膠,空氣膠是指感染者呼氣所散發出來。
二、專家指出,確診者呼出帶有病毒的空氣膠,下雨會沖刷氣膠,使空氣中的氣膠含量減少。
三、專家建議,要避免新冠病毒的傳染,應注意口罩密合度、拉開社交距離,並讓所在環境保持通風。 因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查核聲明】疫情資訊若有更新,本報告亦會同步更新。
發布日期:202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