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馬海纜7日內連2斷 黃勝雄:全斷即數位孤島
在全球化數位時代,海底電纜是支撐網路世界的「數位動脈」。全球約有500條海底電纜,每條平均每年斷線0.1至0.2次。然而,台灣海纜近日接連遭受破壞,基隆外海的海纜於1月3日受損,台馬海纜又在1月15日及22日斷裂。台灣海纜的每年平均斷線次數高達5次,是全球平均的50倍,成為數位安全的重大隱憂。這些海纜承載了台灣99%的國際網路流量,一旦受損或遭到蓄意破壞,可能導致嚴重的通訊中斷,不僅影響民生與經濟,還會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董事長黃勝雄接受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及台灣事實查核中心Podcast 節目《新聞真假掰》 主持人黃兆徽專訪時,深入解析海底電纜的重要性與脆弱性,並探討數位時代的「灰色地帶戰略」,提出推動台灣數位基礎建設自主化的多項建議。
法律真空與跨國追責困境,海纜成為灰色地帶目標
台灣目前有14條海底電纜,主要連接北美、東北亞及東南亞,構成了台灣的數位命脈。然而,這些電纜常因漁船操作、自然災害(如地震和洋流)以及施工疏失等因素而損壞。黃勝雄指出,現有法規對於海纜破壞的責任追究不明,跨國調查與索賠面臨諸多挑戰。「關於海纜的法律框架相對老舊,大多延續自約200年前的基礎,並隨著海洋公約延伸至今。這些法律對於海纜斷線行為的界定存在很大的真空地帶,未將切斷行為明確視為惡意行為。這就使得即便在平時的灰色地帶,或戰爭時的攻擊情境下,海纜也可能被視為合法的攻擊目標。」黃勝雄補充。
提升數位韌性,推動國內平台與多元備援方案
「雖然海洋公約第113條規定,切斷海纜的船隻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這條款的實際執行有很大的限制。如果涉事船隻不在我方管轄權範圍內,我們無法對其展開追責。這使得法律在處理跨國案件時顯得力道薄弱。」黃勝雄在此討論為前提下,點出台灣迫切需要強化數位基礎建設與備援機制,他也提出解方——增加海纜數量及站點、分散風險是當前可行的方案之一。
此外,低軌衛星、微波通訊等無線技術也能作為短期備援。然而,這些方案的成本高昂,技術門檻也不容忽視。同時,台灣在法規與國際合作上也需要突破,特別是在犯罪調查、跨境責任追究等方面,仍有許多制度性的漏洞需要補強。 黃勝雄接著說:「此外,從國安的角度來說,現有的法律和技術保障同樣存在不足。海纜作為數位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應該有更強的防護與監控體系,來應對日益增長的安全挑戰。」
除了技術與法規層面的建議,黃勝雄也提出「灰色地帶戰略」的重要性。在面對不明原因的斷纜事件時,應建立高警戒的預警系統,增強對海纜區域的監控與通報能力。例如,針對曾有破壞紀錄的船隻實施黑名單管理,並提升通報與合作機制,確保損害降至最低。
黃勝雄進一步強調,台灣應減少對國際科技巨頭的依賴,推動國內數位平台的發展,增強數位主權。例如,「.tw域名」的管理已具備一定的自主性,能夠在必要時快速應對違法或不當內容的下架與封鎖。然而,許多本地通訊仍需要透過國際平台運作,這使得數據安全與國安議題更加複雜。若能建立穩定的國內通訊平台,並強化基礎設施的自主管理,將有助於提升數位韌性,降低過度依賴國際平台的風險。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黃兆徽主持。節目中邀請各行各業的朋友暢談媒體議題,為聽眾提升媒體素養、增強對假訊息的抵抗力,希望達成「群體免疫」,讓大家都和假訊息說掰掰!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尋「新聞真假掰」,各大Podcast平台、YouTube頻道均可收聽。除了適合大眾收聽收看,也推薦各級學校老師在規劃媒體素養課程時,可列入影音輔助教材。(撰文:張育騰/核稿:邱家宜)
【立即收聽】新聞真假掰 — 假訊息 Bye Bye|EP175|
Apple:https://tfc.pse.is/727kjd
Firstory:https://tfc.pse.is/727ket
Spotify:https://tfc.pse.is/727ksc
YouTube:https://tfc.psee.ly/727kw5
【非聽不可的相關訪談】
【喜歡這集嗎?想對主持人或來賓提問嗎?】
🌟評分、留言這裡走|https://pse.is/4p9wyd
【好節目需要鼓勵~請給我們五星好評】
🌟訂閱、評分、留言這裡走|https://pse.is/4lbl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