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哲斌:媒體與網紅合作,讓民眾不再迴避新聞


你還看新聞嗎?根據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新聞報告,10年前民眾一週完全不看新聞的比例僅1%,現已飆升至10%。為什麼民眾會出現「新聞迴避」?新聞迴避會產生哪些負面影響?資深新聞工作者黃哲斌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及Podcast節目《新聞真假掰》主持人黃兆徽專訪,表示若民眾不看新聞,只接受演算法推薦的影音,將不利於公民素養培養。
一人一手機一演算法,資訊孤島化難有公民素養
黃哲斌解釋新聞迴避一詞是從3、4年前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新聞報告開始提出,意指民眾滑手機或使用電腦時看見新聞,會主動跳過不想看。黃哲斌分析短影音崛起後,大家發現短影音都是快樂資訊,但新聞卻總是負面消息,在現實生活苦悶下不想再加重心理負擔。
「這群不看新聞民眾就是新聞的化外之地,不僅對新聞業產生衝擊,對民主社會也有莫大影響。」黃哲斌說這10%整週都不看新聞的人若遇到公投、選舉等議題,他們的資訊來源和判斷依據為何令人擔憂。
過往報紙、雜誌和電視就像新聞套裝,如只是為了體育新聞而買,仍有機會看到其他新聞。但黃哲斌指出演算法出現後,大家的訊息接收都是單點,只會接觸到自己有興趣的內容;儘管如Threads的社群媒體看似隨機提供內容給讀者,但背後目的仍不脫科技公司為了商業利益而讓讀者黏著於平台上,並不是為了提供具公共利益的資訊。「一些大眾較為不感興趣的新聞如文化、地方新聞,都將成為新聞沙漠。」
黃兆徽回憶過往經驗,大家都說:「哆啦A夢是華視一哥,因晚間6到7點小朋友看完後,就會順著看晚間新聞。」黃哲斌回憶,以前全家人會坐在餐桌上一起吃飯看電視,不僅全家不論老小都有機會接收到新聞,更可以一同討論、培養公民素養。
「但就像我們家現在也一樣,吃完飯後就一個人看著自己的手機,家長不僅很難替小孩把關內容,也因為資訊孤島化而接收不到公共議題訊息。」黃哲斌表示當年輕人訊息來源為YouTube和網紅後,傳統媒體如何與這些內容創作者合作,讓自家新聞被看到將成轉型關鍵。
新聞媒體X網紅,尋找交集一同推廣公共資訊
那如何讓公共議題重新被大眾所關心呢?「網紅」或許是一種解方,但實際做法該怎麼做呢?黃哲斌用劉致昕為例。
劉致昕現在是自由記者,以往他將自己於烏克蘭採訪戰事的內容提供給《報導者》,但劉致昕想讓不接觸專業媒體的民眾也能來關心烏克蘭。因此劉致昕走入基輔街頭,並與YouTube頻道《哈哈台》合作,利用街訪方式訪問當地民眾烏俄戰爭對其生活的影響;《哈哈台》也在台灣向民眾和在台烏克蘭人採訪,串起三種人的想法和觀察,讓大眾得知烏俄戰爭如何影響一個國家的人民。
不僅媒體主動將自己的內容推到不同族群,黃哲斌指出過往網紅認為自己不需承擔社會責任,只是想分享自己想分享的。「但在網紅開始出現爭議後,網紅開始體認到影響力越大,責任越大。網紅必須對社會負責才能長遠經營。」黃哲斌說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美國30歲以下年輕人接收新聞來源有四成來自網紅。專業媒體如何適應網紅生態圈,並且找到共識合作進而互利,將是新聞沙漠、資訊孤島化解方。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黃兆徽主持。節目中邀請各行各業的朋友暢談媒體議題,為聽眾提升媒體素養、增強對假訊息的抵抗力,希望達成「群體免疫」,讓大家都和假訊息說掰掰!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尋「新聞真假掰」,或上各大Podcast平台收聽,YouTube頻道則有訪談精華影片陸續上架。除了適合大眾收聽收看,也推薦各級學校老師在規劃媒體素養課程時可列入影音輔助教材。(撰文:紀泰永、張育騰)
【立即收聽】新聞真假掰 — 假訊息 Bye Bye|EP208|
Apple:https://pse.is/84lgct
Firstory:https://pse.is/84lgan
Spotify:https://pse.is/84lgbv
KKbox:https://pse.is/84lggu
【非聽不可的相關訪談】
AI助教來了!從新聞採訪寫作的創新實驗,談AI如何重塑大學教育
「情感葬儀社」、虛擬鄧麗君、元宇宙試衣間!AI時代的沉浸體驗與虛實展演新型態
【喜歡這集嗎?想對主持人或來賓提問嗎?】
🌟評分、留言這裡走|https://pse.is/4p9wyd
【好節目需要鼓勵~請給我們五星好評】
🌟訂閱、評分、留言這裡走|https://pse.is/4lblzz